【摘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写照,是时代的见证者。艺术作品是生活的记录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不同的时代就会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艺术潮流与风格。肖像画或是对时代、对社会亦或是艺术家个体的写照。一幅油画肖像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情感的传达,而情感的传达是需要通过表情呈现出来的。人的灵性是需要靠思维、思想、情感体现,在一幅油画肖像画中人的思维、思想、情感的可视化表现就是表情了。所以一副有生命力的肖像画的精神支柱就在于人物表情的塑造刻画了。
【关键词】:油画;肖像画;表情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中国的艺术形态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中国油画经历了融入萌芽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文革时期、伤痕美术、85思潮、到二十世纪90年代的艺术极具个性化特色。纵观中国油画史,自改革开放以后,从油画作品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艺术家本身的社会责任感比从前大大增强,90年代的艺术正处于中国艺术的巨大转型时期,艺术家的目光更关注着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关注当下的社会状态、关注在当下社会状态中人的情绪,具有很强个性化的时期。这就说明“社会能够间接的影响艺术,因为它能够直接的影响艺术家。”⑴
纵观二十世纪末中国油画肖像,无论是政治波普、艳俗艺术、观念艺术等等,在这一时期的油画肖像都就有很强的时代印记和个性化特色,运用夸张的表情神态嘲讽当下的社会、或传达艺术家个人的情绪。油画肖像的表情是关于人物面部五官的描绘,表情是一个人内心的呈现,是一定的社会、人文、生活状态的体现形式,或是艺术家个人的心象,亦或是社会缩影的呈现,在表情的背后必能嗅到有社会、人文的气息。一幅油画肖像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情感的传达,而情感的传达是需要通过表情呈现出来的。所以,一副有生命力的肖像画的精神支柱就在于人物表情的塑造了。
二十世纪末中国油画肖像,以张晓刚为代表的无个性化表情,他的艺术特色就在于所有被描绘的客体都是处于一种冷漠、漠然的情绪中,画面环境安静甚至有些孤独,简单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面部表情的“无趣”折射出人们内心自我的状态。 画面没有太多的修饰手法,简单的色彩,简单的构图,简单的人物环境,给人一种宁静中的木讷、安静中的呆滞感觉,不悲不喜,目光呆滞,神情飘然。而他的大家庭系列也是处于这一种冷漠中夹带着一点热情,神情严肃、呆板、严峻,面部看不出任何情绪,呈现出一副平静自若的模样。传达了二十世纪末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集体心里,还原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面貌。
以方力钧和岳敏君为代表的玩世现实主义的荒诞式表情,玩世现实主义描绘的是主体拥有着一副无关紧要、玩世不恭、萎靡泼皮的姿态。运用人物的荒诞表情表现对现世的状态、人内心的迷茫和背后的危机感而呈现出来的。大笑是岳敏君的标志性符号,夸张的嘴,夸张的笑,夸张的脑袋,夸张的画幅,这些夸张的表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仿佛都能听到周围一片哈哈的笑声回荡,不绝如缕。但是总能在声音的背后听到一些无奈、无助、不安的声音。对,这是对时代、对社会、对个人目前的状态的一种无奈的嘲笑,又或是热讽。
哈欠是方力钧的标志性符号。方力钧用最平凡的普通大众的形象塑造了一种荒诞的、萎靡、低沉的标志性符号。同样是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巨大的画幅,巨大的腦袋,夸张的嘴,调侃、戏谑、嬉笑是艺术家发泄内心情绪的表达方式。是二十世纪末期,对时代、西方思想无法接受的尴尬写照。用荒诞的表情传达内心的尴尬、无奈。在冷漠平静的泼皮背后隐藏人们追求自由的本性、关注自我的思想,艺术家对什么不满就用他手中的画笔大声的说出来,不受政治、社会的束缚,注重自身情感的宣泄。
极具个性化肖像艺术家毛焰,不论是托马斯系列还是朋友肖像系列,把人物形神的神经末梢都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形神兼备。尤其托马斯系列,“托马斯”被画家略去着装,双眼微闭,神思迷离,或是陶醉或是不屑,一副超然物外,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这是画家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思考,他的终极追求,杂糅着对整个社会的“大群像”。
以赵能智、严培明为代表的巨幅头像,把人物的表情作为镜头下的特写,他们的画作上基本只有头像,对五官进行着刻画,其中透着某些神经质的特征。赵能智笔下的人物表情丰富,表情狰狞神经质表现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画面色彩简单。在他笔下的人物,表情坚毅而不安的眼神。
总之,二十世纪末期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给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他们对社会、时代、现状的不满和无奈,让大众思考一幅幅画作背后的深沉含义。用笔在画布上大笑、呐喊、发泄,甚至是无情绪,画作上的傻笑或许就是艺术家自己对目前状态的嘲讽,哈欠是艺术家对社会目前状态的无奈,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巨幅头像给观众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也从最直接的角度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大众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郎绍君. 论中国现代美术[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2] 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史 1990—1999[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 何卫平. 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4] 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M]. 范景中译.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