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绿色的社会,就是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关爱生物。要与动物共存,与动物交“朋友”,领略思考历史上动物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利用动物的本领充分为人类服务。看似平静的植物世界创造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条件。一年四季的花儿、树木及遍地绿色的小草,净化了大自然的空气,减少了雾霾,实现了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及绿色生态梦。
关键词:生物 花 环境 生态平衡 绿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030-03
“天人合一”理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的,所谓“天”就是指自然,指人类居住之地,它是社会环境的载体,人类既不能离开自然环境,也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所以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需要更好的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首先就是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关爱生物,我们人类要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生活在自然界的那些“活物”,它们是有生命的,也是有“情感”的,我们要以“换位思考”的成分,寻觅一条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和谐共融的途径。让建设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的美丽中国,形成天蓝、地绿、水青的局面。
一、与人类共存的动物世界
1.马是与人类最长久最亲近的动物,“老马识途”,它有意识有“理想”,韩愈说道:“世间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一语双关,形容人才与马一样,发现者需要慧眼识别。在古代马既是运输工具,又是对敌作战的交通工具,马久战沙场,可以为主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立下汗马功劳”,战死沙场“不言败”。
2.牛“忠厚老实”,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没有机器的年代,农民用它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牛可谓是人的“老朋友”。牛是有“情感”的动物,老牛不能使用了,你宰杀它吃肉,临死前,我们常会看到它“老泪纵横”一幕。乳牛产奶是乳牛的“职责”,如你给它播放一些美妙动听的音乐,它也高兴之极,据说产乳量会有所增加。牛生活简朴,要求不高,“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可见,牛对社会及人类的贡献之大。鲁迅先生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附首甘为孺子牛”,让人们要发扬老黄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狗与人感情相通,嗅觉灵敏,辨别意识强,忠实于人,对人有亲近感,是人类的好帮手。例如义犬救主、警犬破案、老狗看家、守护家畜等。
4.啄木鸟,它专爱吃钻进树木里的虫子为树治病被人们称为“森林医生”。同样的杜鹃,又名布谷鸟,是种益鸟,它吃松毛虫,是捕捉松毛虫的能手,曾被人冠以“护林卫士”的称号{1}。
动物对自已的子女,也像人一样爱心呵护它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已。燕子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它是坚强的,为了筑巢养育小燕子,每天操劳搭成燕窝,小燕子出生,每日到处寻觅小虫喂之,“母爱之情”令人感慨。密蜂“勤劳执着”采花粉制蜜,给人创造蜂蜜补品,是人的“好朋友”等等。
所以,人要理解“动物情”就是要“换位思考”,保护动物,爱护它们,就是保护环境,从而促进生态平衡。
二、花红天下,绿满人间,实现绿色生态环境梦
在看似平静的植物界,也是千姿百态,情种多多,相互依存,相互争斗。上至苍松翠柏,下至荒野小草,春兰、秋菊、夏荷、冬梅,一年四季皆有景,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里,像是陶渊明描写的桃花园。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只求暂时的效益,破坏了生态环境,使我们不能全面理解“生物情”,而用牺牲环境为代价挤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使生态环境多方面受到破坏,到头来受伤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已。
1.纵观春、夏、秋、冬的绿色生态环境。春季是百花盛开的温暖季节,各种花香在和人们“交谈”,最吸引人的是桃花,春风桃花满天舞,“笑脸”向人微笑着,而人们每到春天桃花盛开之际,踏青游春,笑看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也在“祝愿人们”实现自己的美好的中国梦。
春回大地,一生新绿。新绿成分中,我们不要忘记“小草”的地位和作用,绿化大地少不了它,在自然界中需要小草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PM2.5含量。
炎热的夏天,水生植物不少,以荷花为例,其品质清廉自洁,以“荷花香情”吸引旅游者观赏和欣赏,给人们带来夏日的凉意。
转眼进入秋天,在秋收季节硕果累累。也是中秋、重阳、、国庆三大节日的季节,在这些传统节日里,菊花飘香,纤细多姿,铺满大地的菊花是如此壮观。秋季是菊花的季节,它的纯洁、优雅、骨感、品质清廉的气质,让人们更重敬革命先辈,其品质如同菊花。
秋去冬来,百花凋零,惟有梅花独秀一枝,它不畏严寒,花气袭人,梅花姿态“俏”,洁白无暇,它“俏”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生态规律,花朵也是如此,春花似少年,夏花似青年,秋花像中年,冬季的梅花像老年,四季的花草都有情,何况我们人类。
2.爱护森林树木,实现绿色生态环境梦。在自然环境中,森林树木更是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在林木丛中,要遵循“丛林法则”,既相互争斗又相互融合,共处统一和谐环境中。林木是绿化、美化环境的主角,所以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东北黑龙江省的森林面积正在不断扩大,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喜讯,使人和生物有了生存的良好環境。
林木的树叶,多姿多彩,是它们的重要呼吸器官和营养器官,百叶千叶各不相同,但作用是一样的,树叶吸收空气中的碳类气体,释放氧气,是改善空气质量的能手。愿“花红天下,绿满人间”的绿色生态环境梦与中国梦同行,并早日成为现实。
我们的地球上大约有2000万种生物,它们之间互相结合成生物群落,靠地球表面的水、空气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生存和发展。我们人类和动植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相互依存,人类并不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主人,当太阳出来,植物就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和人类不同的是,植物的“呼吸”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而我们却是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我们是互相合作的。所以合作是我们生命的主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树木和人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树木给人类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片绿色,一处阴凉,它用树根挡住了泥沙,让人类不再受风沙的侵袭;它为人类释放氧气,让人们自由的呼吸,它还为人们提供了生产生活中所需的木材。
花草树木,它们的形态、枝体和各种花香,给大自然增添了光彩,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宜居,是清新和愉悦的气息。我国的长寿之县,90岁以上的人数很多,因为他们至今还生活在比较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吃的是没有污染的素食,生活恬静。今天经济发展了,但污染严重了,影响了寿命。现在世界各国都已开始注意环境、气候等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对人生命的关联性,试图改善自然环境、减少经济发展的成本代价,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模式,使“天人合一”、“生态平衡”付诸实现。
我们了解动植物除了是在帮助我们了解大自然,也是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它们,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更重要的这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已。
每年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5月18日是世界植物保育日,要将保护动植物看成是自已义不容辞的事情,当遇到动物受伤,我们要尽量想法救护它们,也要保护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滋养它成长的一方水土。要友善对待动植物,遵守健康的环境道德及生态道德规范。
三、加强绿化及生态城市建设,实现生态文明
1.制定长远规划,实现战略目标。加强绿化及生态城市建设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及战略目标,具体的要从基础做起,例如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成了国内首个树木根系调控实验基地,用先进的技术调控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向,营养供应等,让绿色植物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成长得更好。
城市绿化水平不只是讲究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协调种植,更要讲究对每棵植物的精细化种植。实验基地的作用是合理利用土壤,调控植物根系在有限城市空间中的走向,人为控制植物的生长方向和供应营养,提升植物的生长速度,使其更科学、智慧地成长,为城市空间添绿。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用相当的篇幅阐释了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让人们更多享受空气、水、土壤对身心的给养,享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2.改造大自然必须以保护大自然为前提。在要提升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也使其向自然开战索取财富的规模和程度也在不断地扩大与延伸,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人类作用和改造自然力量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全然不顾其副作用,例如化肥、农药只考虑增产,但对土壤、水环境、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我门带来伤害。这就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以致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引发环境危机,生态危机。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凡是对人类有用的或有利的事物就有价值,于是人类可以无所顾忌地砍伐森林,捕杀野生动物,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在当前乱捕野生动物,乱挖滥移大树,侵占林地、绿地、湿地、草地现象较为严重。现代工业对大自然的破坏也非常之大,各种污染致使地球上许多物种都已经灭绝或频临灭绝,所以,我们要为动植物留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破坏大自然就是破坏我们的家园,我们同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了我们自已的生存环境。感恩每一种与自已共存的生物,共同创造一个让大家得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纵观全球,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固体废弃物排放增多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这是地球母亲在向我们提出警告,要保护好环境。如法国作家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最冷酷的屠夫。”注意保护好身边的环境,否则我们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要热爱大自然,一直以来,大自然以它她无比博大的胸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近百年来由于科技、工业的发展,人类无度地向大自然索取,使大自然深受创伤。当然人类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滥砍滥伐,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和山体滑坡;滥捕野生动植物,造成了很多物种的灭绝,地震、冰川融化这些自然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命、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可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是要想依赖大自然,我们必须保护大自然。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此季节对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人们不仅不能随便砍伐和破坏,而且要去负责保护好。
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整个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以人与自然相互友好为目标,以生态承载能力为基础,以绿色技术为动力,以遵循环境规律为准则,倡导绿色文明,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关系{2}。
4.加强宣传教育,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要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其前提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就要用和谐的态度去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只是自然生态中的一个链环,是融入整个世界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以物观物”,使各自的物性自由地显现。人类的生存是一种生命的绽放,而自然万物的发展也是其生命的涌动。
如果人类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并让自身融入到这种自然平衡之中,那么人与自然才能达到自然而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相对平衡,也是动态平衡{3}。
动物和植物都是人类的鄰居,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的生存空间比人类更加广阔,有的生存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却生存于人类所不能长久生活的地方,比如沙漠、冰川、沼泽等。
人与自然万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场所或空间。人类无节制地利用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在我国,报复已开始,沙化面积逐年增加,环境恶化逐年增加,呈现整体恶化、局部改善的局面。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即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系统中的人与自然万物都有强盛的生命力,他在生命这一点上都是平等的。当人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时,才不至于使整个生态处于严重失衡甚至破坏的地步;人们为了私人利益,不惜破坏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最终使人类自身受害。
所以我们要提倡生态文明,它是对传统文明的根本性否定,标志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转变,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转折点。
5.确立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强调,地球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早已超过地球可持续的供给能力,长此下去,地球的生态系统功能,将受到极大的损害。我们应在承认自然有限性的基础上,主动将人类活动控制在地球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避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确立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承担起一个公民的角色,护卫土地、气候、水、动物、植物构成的共同体,以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践行生态文明,这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已势不可挡{4}。
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要求我们要呵护自然,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承载的程度之内,给自然留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5}。
“天人合一”既有人与自然的融合之意,又有人要自觉遵循自然之意,都包含一种生态智慧。人们对自然是以自觉的保护为主,以索取为辅,而自然对人则有着天然的供养关系{4}。哲学观点把“人“和“天”统一起来,作为“天”的一部分的“人”,保护“天”应是“人”的责任,破坏“天”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人”就要受到惩罚,因此“人”不仅应“知天”,而且应“畏天”,现在人们只强调“知天”,只是一味用“知识”利用自然,以至无序地破坏自然。“知天”和“畏天”的统一,才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核心内涵。应把“人“和“天”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内在的关系,所以,“天”和“人”相即不离,才能滋养万物。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物和动物友好相处,让世界充满和平与幸福。
6.生态与文明有机结合。提倡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将生态与文明有机结合,是将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融合的文明形态{3}。
生态文明实际是人类一种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利用土地发展农、林、牧、副、渔业,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基本物质,如粮食、蔬菜、肉类等。
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土地、矿产、林木等,发展生产和进行建设,利用生态空间,提供旅游、观光、采摘等,要因势利导地进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总之,必须要进一步减少城市对乡村用地挤占造成生态危害及城市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实现生态文明。
注释:
{1}文昊.知识新干线——人与自然 动物篇[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0:38,40
{2}余满晖.论“中国梦”的生态伦理关怀[J].生态经济,2015(07):161-164
{3}彭文英,戴劲.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乡生态关系探析[J].生态经济,2015(08):173-177
{4}梅凤乔.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转折[J].生态經济,2015(11):176-179
{5}马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02):4-10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5)
[作者简介:汪鸿(1972—),女,硕士,副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及旅游经济]
(责编:若佳)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