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青少年厌学问题的分析研究

青少年厌学问题的分析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6 09:15:04 点击: 推荐访问: 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报告怎么写 厌学

摘要:青少年在学校里频频发生逃学事件,厌学问题不断恶化,已成为当今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收集整理前人的研究结论基础上,联系笔者的个案工作实例去探讨研究青少年厌学问题的产生的原因,设定工作目标,并对其厌学问题进行个案介入,进而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希望该案例能为社会工作个案介入青少年厌学问题的案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厌学;个案介入

中图分类号:P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52-01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重要时期,无论是在社会交往能力,问题的认识能力,社会活动的参与度,问题的解决能力,自我实现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但由于涉世未深,社会和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的思想行为没有完全成熟。如今青少年厌学问题不断恶化,已成为当今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尤其是关注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变得举足轻重,是目前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从有关资料来看,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青少年厌学问题的介入去探讨具体的原因并得出相关对策。研究主要是单方面对网瘾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和朋辈群体的亚文化影响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没有专门去讨论青少年厌学问题。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工作的介入来干预青少年厌学问题,希望通过了解案主不同的需求来进行不同的干预措施。旨在希望该案例能为社会工作个案介入青少年厌学问题的案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一、个案基本信息

案主姓名A,一名14岁的初二男生,籍贯是江西省南昌市,性格比较外向,独生子女,家境富裕,和环境互动也很正常,但是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上学经常迟到,逃学,甚至有时候去网吧夜不归宿。

二、问题的分析

笔者通过了解知道,案主初二转学以后才出现厌学行为,所以笔者认为,如果解决了导致其产生厌学行为的事情,案主的厌学问题就会被解决。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了案主产生厌学行为的相关原因。

首先是案主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父母长期以来的关爱主要表现在物质上的支持,与案主缺少精神上、心理上的交流。初二直接转了学,让案主心里面产生了极度的抗拒感,没有适应新环境的案主与父母的关系非常紧张。

其次是老师们的低关注度。现在学校的老师不像以前的老师时时关注案主,这使得案主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最后是案主负向的朋辈支持以及网瘾的产生。转校之后失去了以前朋友的联系,又因为受到负面的朋辈群体影响,课后经常去网吧上网,染上网瘾,后来发展到逃学,夜不归宿。

三、工作目标

本次个案服务次数一共8次。个案工作的目标:

(一)总目标:调适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案主在学校与他人有正确、很好的互动,巩固案主已重建的正确的认知系统,能够学会自己认识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树立恰当的人生目标。

(二)分目标:

1.疏导案主的情绪,首先先让其父母意识到应该重视沟通,建立平等关系,并指导案主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达到家庭双向互动;

2.联系到老师,让老师能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帮助其适应学校生活;

3.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交友方面的问题,远离朋辈群体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4.使案主意识到网络的危机和染上网瘾的危害,远离网络;

5.认真学习,挖掘案主潜能,学会自己面对问题。

四、介入过程

根据工作目标,笔者分为六个阶段对案主的厌学问题进行介入。

第一阶段:与案主初次见面,主动其进行互动,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第二阶段:提前与其父母交流,希望他们能改变教养方式,慎用家庭惩罚,主动的去支持,包容案主,消除案主抵触情绪,再教给案主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鼓励他主动与父母交流。

第三阶段:与老师进行联系,和老师交流案主的情况,希望老师能主动发现案主的闪光点,在学习上多一些指导,尽量多给一些课堂表现机会。

第四阶段: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交友方面的问题,交给案主交流中的沟通技巧,寻求正面支持,而远离朋辈群体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第五阶段:转移案主对网络的兴趣点并远离网络,鼓励并帮助他找回学习的兴趣。

第六阶段:挖掘案主潜能,协助案主制定长期计划,设定目标,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

五、服务总结与反思

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独有的特点,使得青少年容易发生认知偏差,行为偏差,而青少年厌学问题的产生会阻碍其精神健康,阻碍其具备健全人格。当青少年产生厌学问题时,不要过分只关注这一现象,而是应该了解案主的具体情况,找到厌学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对于笔者而言,对社会工作个案介入的应用还不够,所做的社会工作有限,并且笔者清楚,个案工作是有它局限性存在的,单一案主的问题具有偶然性,实践经验并不能很好的起到总结的效果。但是笔者也在尽量的将效果做到最好,在个案介入的过程中,找了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尽量使自己跳出一个人的惯性思维和主观判断。

但是笔者认为,虽然社会工作的方式多样化,但是在时间和条件的允许下,个案介入更加适用于个案的差异性。像青少年厌学这样的社会问题复杂,表现多变,其他的工作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社会工作不是单一的,而是许多理论的整合,也是许多方式方法的整合,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伴随着社会问题的产生而出现,也会在不断的应用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完善,创造出越来越适应社会的社会工作理论,希望青少年的厌学问题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希望人们能对青少年问题有更多的探索,开辟研究青少年更为专业的工作领域。

参考文献:

[1]袁书华.不良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J]. 青少年研究, 2003(2): 45-46

[2]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_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4

[3]吕颖.社会个案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邓林园.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3): 305-311

[5]胡婷.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赵琨.论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视点, 2011: 8-9

[7]程福财.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 上海社会科学院,18-22

[8]刘海鹰.改善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7

[9]社会个案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