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社区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社区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6 09:55:05 点击: 推荐访问: 作用 地位 社会化

摘 要:社区教育是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现阶段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文章在阐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社区教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本身对青少年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对社区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社区教育 青少年 道德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38-02

社区教育是为了解决社区社会问题和满足社区成员身心发展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奥森提出,学习不应是有利于社区之外的文化孤岛,而应主动假设与社区沟通的桥梁和致力于社区问题的解决。我国的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在上海、天津试点,随后相继在二三线城市推广,现今已经推向农村。我国社区教育的出现,虽然说受到西方国家社区教育成功经验的熏陶,但绝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物质创造。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学校青少年德育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因为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家庭、社区、学校的共同责任。所以,社区教育一开始就以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为重点的。其次,这是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建设学习社会的内在要求。最后,这是贯彻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办学理念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的兴起主要是为了实现青少年道德的社会化,它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它本身也对青少年具有独特道德教育功能。本文在阐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社区教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本身对青少年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对社区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一、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在于社会道德互动中接受社会道德文化教化,学习道德知识,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情感,完善道德人格的辩证过程。它包括:道德教育培训过程,是社会道德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即把道德体系所确认的道德思想、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道德内容传授给社会成员的过程。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就是青少年承担“道德学习者”和“道德参与者”的过程,是将特定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是外在教育和自我内化的共同作用以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过程。具体而言,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是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重要阶段,指青少年由一个自然人通过习得而掌握社会基本的道德价值规范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遇到的选择能力,获得道德人格,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道德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化的内容是将道德准则、标准和道德规范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其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内容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就是使其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社会所要求的基本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把青少年培养成具备良好的品德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接班人。

道德社会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指人的行为通过道德内化而实现,青少年的道德内化是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通过自我意识的心理机制实现的,这使得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呈现出持续性和反复性、共性与个性、阶段性和整体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实践四个要素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最基本的四个要素,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道德现实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主观认识、体会、判断和理解。”道德认知是青少年道德社会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道德认知能够指导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实践更好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道德情感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道德规范的需要、情绪、态度的体验,是促使青少年道德认知升华为信念的催化剂,是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力量。道德意志是青少年对认同的道德规范遵守的一种力量和毅力,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动力,青少年时期道德意志在青少年道德实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实践是青少年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和外化,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青少年道德认知是否正确的主要途径。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青少年可以通过道德认知来指导道德行为,也可通过道德实践来检验道德认知的正确性,他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缺一都会使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变得步履维艰。

二、社区教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重要载体

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三个基本途径。社区教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重要载体,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教育的开放性建设平台。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逐步弱化,青少年道德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社会化、组合化的发展趋势。社区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机整合和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格局已经成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建设的必然。之所以说社区教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重要载体,这是因为社区教育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创造性等特点和心理凝聚、沟通协调、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等作用,因为社区具有独特的优势资源,因为有着运用社区教育开展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教育的丰富的理论基础。

社区教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重要载体,是有着丰富的理论依据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运用社区教育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可以有效继承和发挥社区的社会互动功能,创造良好的社区互动环境,增加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增强他们之间的认同感和整合力,特别是可以带动青少年群体与社区成员的交流和增进对社区、社会、国家的了解,从而达到统一社区成员思想认识和营造良好社区环境的目的。为此,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既不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写,也不是主体内部预成结构的展开,认识的直接来源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化理论认为,社区是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学习为人处事道理、开展社会交往活动的地方。社区教育是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培育和发展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实践的职责。社区教育以适应社区发展、社会建设为目的开展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效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个体态度、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人格成长,它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既对青少年传授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相关知识和锻炼了他们的道德意志,也给青少年道德实践提供了场所,进而带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实现。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变化是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节的结果,是青少年自身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看作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社区教育将青少年置身于社区网络中,青少年的心理受到社区内外部的影响。青少年为了适应社区发展需求主动塑造着环境,同时也被环境塑造着。在生态系统视野下,只有将促进青少年成长与改变外界环境有机结合,二者相互调适,同步改变,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才能实现青少年与社区的动态平衡。

社区教育是青年道德社会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与社区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息息相关的,这些资源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可比拟的。社区有着社区“公仆”、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先进人物、知名人士、特长居民等可供开发的、能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力资源,增强了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教育的针对性;有着社区所辖范围内工厂、机关、不对、商场、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运动场等可供建立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的物质资源,增强了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教育的实效性;有着教育行政部门、社区教育机构、居民委员会等社区管理资源,增强了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科学性。

三、社区教育本身对青少年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

关于社区教育本身的道德教育功能,有学者认为社区教育内容涵盖科学、道德、法律、信仰等方面,有着提高青少年道德、政治、法律素养的积极作用。有学者认为社区教育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现代化、城市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然,是由社区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社区教育本身对青少年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这些功能有公民道德的认知功能、公民道德的熏陶功能、社会交往的调节功能、社会参与的规范功能和综合育人的保障功能。

公民道德的认知功能。道德认知作为作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到的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内容。开展针对青少年的社区公民道德教育往往是以简单、便捷、直观的方式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品德纪律、心理健康等教育的,能够起到增强青少年爱国意识、法制意识和提高青少年德性认知的积极效果。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往往是借助法制宣传活动、社区文化氛围、社区公益广告、社区历史文化遗迹、社区建筑风格等实物开展开的,这种“实物教育”较家庭与学校青少年道德教育而言更直接、更有 效。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坚持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与法制教育进校园、道德实践进社区的工作办法。社区丰富教育资源给青少年公民道德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这为尊重青少年自由内心世界、实现有效外在引导与规范和增强青少年的公民道德认知能力创造了条件。

公民道德的熏陶功能。开展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社区公民道德教育,能够营造积极、上进、健康、乐观的社区文化,这一文化通过与家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的交流、融合,在借助社区文化设施、制度、活动载体和采用人格感化、环境熏陶方式运作时,却能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呆在社区这一环境里,自然也时时刻刻地受到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生态、民风民俗等的熏陶,而这种熏陶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品德、品质、性情、信念等的形成。此外社区公民道德教育也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交往的调节功能。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离不开社区的支持与社区其他成员的帮助。社会交往是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群体满意度和集体认同感,可以有效解决青少年遭遇的各种生活难题,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地缘感。社区公民道德教育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知识的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符合社区要求的价值取向和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教会他们学会与人相处,进而起到增强社区凝聚力、亲和力的作用和达到青少年道德教育“内得于己,外德于人”的教育效果。

社会参与的规范功能。青少年在社区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分为意识参与和行为参与两类,指青少年以特定的方式参与到社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态建设中的过程体现。青少年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维护自身权利需要社会参与,但是这种社会参与必须是有规范的社会参与。通过对青少年开展社区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对青少年的意识、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和规范,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爱党爱国、关心集体、遵章守纪、讲究卫生、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可以通过组织社区参与公益活动、道德宣传教育活动等对青少年的德性、习性、行为等进行有效地规范。

综合育人的保障功能。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的社区公民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是实现公民道德教育系统内部优化组合和良性互动的基本保证。社区教育综合育人的保障功能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建设得以实现的:其一,社区通过开展有关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辅导、道德教育、学习先进等服务,切实解决好事关青少年利益的实际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软件、硬件支持和搭建良好的物质、精神环境。其二,通过调动社区内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知名人士、社会团体等社区资源,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为社区公民道德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保证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奇柯.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互动机制析论[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3)

2.王健.论高校德育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成亚慧.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对当代实践的启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2)

4.桑标.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6.师海玲,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李松林,金志远.学校的社区教育属性及其功能分析[J].职教论坛,2006(19)

8.王福益.社区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9.铝键.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研究生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责编:贾伟)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