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丝绸之路集团第一次亮相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成为今年服博会上唯一的丝绸服装家纺品牌企业。300平方米的展位上精美的展品、精湛的工艺、精益的配置,结合柔美的音乐、柔和的灯饰,中国丝绸的传统华贵与当今时尚结合的效果令人震撼。
“今天,我们丝绸之路集团第一次上京赶考,我们交出了两份答卷,分别是丝绸服装和丝绸家纺。亮点是我们的科技工艺,遥遥领先的数码织造技术,精美的提花印花绣花三合 的制作,二是我们的设计创意,自主,原创,唯美,高难。展位上人流如潮好评如潮,加盟下单都应接不暇,对此我们深感欣慰。有客户称赞我们的展品是国际流,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我们离国际大牌还很遥远,还要持续努力”,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如是说。
“丝”立企业
凌兰芳告诉记者,丝绸之路集团创业不过10年,是以国企下岗再就业的“40”、“50”员工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凌兰芳是如何让中国传统丝绸制造企业转型成为今天勃勃向上的创新型品牌企业,让我们回到10年前的2002年。
2002年的湖州丝绸,整个行业陷于困境,所有工厂停产歇业,上万人的丝绸工厂面临改制下岗,凌兰芳也被2.85万元买断33年工龄,下岗了。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消极等待,凭着对“丝”的执着,领着21名下岗职工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就在企业刚刚好转步入正轨的时候,有条消息让凌兰芳坐卧不安——曾经工作过的国营丝绸企业面临改制。“这家企业里面的几千员工曾经和我朝夕相处,这些年纪在40、50岁左右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岗位待了几十年,两万块钱就把几十年的工龄买断,对这样的处境我深有体会。他们没有其他的技之长,如果我不收购,不仅支队伍散了,而且他们走出工厂踏上社会后如何生存呢?”就这样,他和3000名“40”、“50”人员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为了让丝绸之路集团摆脱“传统纺织制造”的束缚,赋予丝绸工艺这传统生产工艺新的生命活力,他们淘汰落后设备,改进先进工艺,先后投入1亿多元,引进了40多台组(套)国际最先进的织造设备,同时与浙江大学联手研发领先的丝绸数码织造技术,迅速使企业走向健康发展的复兴路。之后,又先后收购了7家亏损国有企业。丝绸之路还积极运用和推广自动缫丝先进操作法和《新型自动缫丝机工艺设计办法》,特别是“缫丝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力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发明显。如今,丝绸之路已成中国最大的丝绸制造业企业之一,集团16家下属企业,拥有3000吨生丝,1000万米面料,30万件套服装家纺的能力,在广西四川建立了前道生产基地,在湖州和杭州建立了高附加值的后道生产基地,初步建立了研发和品牌中心。2010年销售收入20亿元人民币,利税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精益管理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我们把传统制造业做成先进制造业的唯一途径”,凌兰芳谈及企业快速发展的秘诀时强调:“企业要发展,必须苦练内功,只有内沉外浮,才能守正出奇。推行精益化管理定要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时时激励,处处改善。”他表示,要精益化发展,只有不断建立和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各项技术管理要实行标准化,全面推行6s管理和lS09001质量体系,逐步向ERP微机化管理推进。并做好做精常规产品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研发,大力推进真丝大提花织物生产才能不断扩大利润增长点。
2009年,世博中国馆展出的《富春山居图》不仅惊艳了全世界,也把目光再一起聚集在了湖丝传人——丝绸之路身上。1851年,“辑里湖丝”作为首届世博全奖获得者,便与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2009年春节后,负责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专家组领导考察了中国丝绸之路集团后,旗下缫丝、织造、服装、家纺等完善的产业链,先进的工艺,精美的产品,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专家们、司凌兰芳,保质保量完成10项60件国宝级丝绸工艺品需要多长时间时,凌兰芳略思索便回答道:“半个月吧”。“好”!专家们当即拍板。
殊不知,春节后到4月底这段时间,丝绸之路的库存原料平均不足周,茧荒使正常的生产工艺设计全部被打乱……“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天南地北,拿着钱买不到茧。”凌兰芳回忆道:“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只要茧子像样,见茧就拉,拉来就做,不问价格,也不允许司价格。”如果说原料的短缺是 种挑战,那制作的工艺更是难上加难。《富春山居图》是60件丝织品中技术难度最大的项目之,研制人员首先要对画稿进行高保真处理,每根线条、每块颜色必须一丝不苟,通过数码技术将名画的每 个像素转换成纹理构造,编程后再由电脑指挥织机织造。看似简单的工序,他们却不知道重复试验了多少次。从3月25日接到任务,到4月8日,成功送交60多件“丝绸国宝”,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虽然过程很艰辛,但为了弘扬湖丝文化,作为湖丝传人我很自豪。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骄傲,更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凌兰芳笑着说。“文化丝绸就是要把传统的丝绸制造产业逐步做成先进的丝绸文化产业。一是研发生产丝绸文化产品,二是形成以丝绸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只有使丝绸走上文化产业之路,古老丝绸才焕发时代光彩。才能打造真正的民族品牌,树立百年企业”。凌兰芳说“几年前,我们开始尝试‘把产品做成文化,把文化做成产品’,相继开发了真丝数码织锦,做成国礼用以国家领导人出访,真丝出版物,弘扬经典人文,丝绸工艺品,把陶瓷、文房四宝等等与丝绸结合在 起,提升产品价值,更富民族特色,丝绸家纺,做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丝绸国宝,包括世博会国家展馆里永久展品。”丝绸之路还参与《十万人家》、《名门望族》等电视剧的拍摄,这些举措有力提高了丝绸之路的品牌效应。
值得 提的是,2008年,凌兰芳借北京奥运契机,推出“欢莎”家纺品牌,以华贵的品质、个性化的服务,在把“丝绸之路”引入“丝绸之家”,推到国际大市场的面前,不到半年,仅“欢莎”丝绸家纺项的销售收入就达3000多万。目前,“欢莎”家纺已进入全国一线城市的大型商场,并建立旗舰店和在阿里巴巴网上销售,2009年成为“上海世博会的特许供应商”。
“今后,我们还将以丝绸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如涉足影视业,以丝绸之路广袤的时空富蕴的丰富题材发掘炼制出优秀的影视作品,演绎人性光辉,展现民族精神,出版业以及工业旅游,把丝绸工业园区建成文化园区,除了完整的缫丝、织绸、服装、家纺等产业链上各生产流程外,我们还要配建丝绸展示馆和博物馆等”,凌兰芳说。把传统的丝绸制造业延伸到丝绸文化产业,丝绸之路尝到了甜头。
丝绸之家
“要把传统制作业转变为先进制造业,”凌兰芳对此非常坚定,不过,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丝绸之路’的转型升级需要20年。
从奥运“欢莎”的横空出世,到世博“国宝”的惊艳亮相,从“欢莎”丝绸家纺创新产品全奖的获得,到国家丝绸家纺色彩研发基地的成立……丝绸之路的转型升级路,步步为营。而未来的蓝图,凌兰芳早已织就。凌兰芳介绍道:“打造企业微笑曲线,是我们今后转型制胜的关键。其中,一条是企业的微笑曲线,就是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因为这是最具附加值的两端,两端一翘,企业才会微笑,另一条是产品微笑曲线,只有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产品才会热销。只要有了这两条微笑,传统制造就能转型为先进制造业”。他强调,如何在全国完成产业布局是制胜的关键。不仅要把丝绸制造的前道工序转移到原料和劳动力都比较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去,还把附加值高的后道工序留在本地发展,把研发设计和品牌发布推到 流城市,铺开国内国外、网上网下完整的渠道,逐步建立研发、制造、品牌、营销四大中心。
记者了解到,丝绸之路集团“十二五”的目标明确有5项。第一,创建一个民族丝绸的国际化品牌,第二,打造两条微笑曲线,企业微笑和产品微笑曲线,第三,做好品牌丝绸,科技丝绸和文化丝绸,第四,加快四大改造,把老设备老工艺老产品老市场改换成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新市场,第五,到十二五期末把丝绸主营业务做到50亿,利税达到5个亿,全员人均年收入5万元,在全球5大洲拥有500个国际化营销渠道。
“要达到以上转型升级的战略创新目标一定要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要走两个结合的道路,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道路。离开这两条轨道,我们就不能发展,二是借助两个翅膀,即金融资本和信息服务这两个翅膀,我们才能腾飞。三是不断翻番前进,同时实现两个双倍增,即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双倍增,提高企业生产力,提高员工幸福感,在创业中分享,在分享中创业”,凌兰芳说,“近几年从蚕丝被的火爆再到仝套真丝绸大家纺的推出,丝绸只不过三四年的时间就在家纺领域赢得了大市场,可以说未来的商机无限。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商机,积极开拓内销市场。”据了解,目前丝绸之路已适时推出的“湖商牌”蚕丝被、“欢莎牌”丝绸家纺以及之配套的丝绸家居服、丝绸洁卫用品、丝绸地毯挂毯、丝绸书画等,力争用天然绿色华贵的丝绸给消费者创制了一个美丽温馨的丝绸之家。从17岁进厂到今天,凌兰芳在丝绸行业整整41年,没有挪过步。“命运已经把我变成一条春蚕,我和我的员工兄弟姐妹决心为祖国丝绸呕心沥血肝胆尽献”,这是凌兰芳的梦想,也是丝绸之路的未来。
据悉,丝绸之路此次参展CHlC,与80多家境内外客商洽有合作方案,意向总全额达到3亿多元人民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