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分析如何挖掘物理题中隐含条件的途径和方法。并对物理学试题题型进行归类、举例和解析。我们要解好物理题,必须要有扎实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解题能力,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掌握。
关键词:隐含条件;关键词;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33—02
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可隐含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阱”,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我们在学习在解物理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明确题目要求,采用合适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是解好这类题的关键。下面就如何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提高解题能力作部分例析。
一、从物理概念的内涵,关键词中挖掘隐含条件
在物理题中,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概念之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理想滑轮”、“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
例1 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刻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 D.仍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题中“光滑水平面”为关键词。光滑水平面意味着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题目中的物体待平衡力消失后,将不再受力的作用,因此仍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D
二、从物理学常识中找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几乎没有条件,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条件其实全部隐含于物理常识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题意进行发散性思维,努力挖掘相关知识,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常识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中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不足。
例2 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
A.10Pa B.100Pa C.1000Pa D.10000Pa
解析:此题隐含条件有两个,一是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二是中学生双脚底面积约为5dm2,而这两个条件都非常隐蔽,属于物理学常识,只要明确了这两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D。
三、从物理学发展史中寻找隐含条件
这类试题一般涉及对物理学研究有贡献的科学家、科研成果和历史进程等,因此,只要对物理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类题目并不难。
例3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制造发电机的主要依据是电磁感应现象,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爱因斯坦 B.帕斯卡 C.奥斯特 D.法拉第
解析:知道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很快就能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D。
四、从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中寻找隐含条件
一定的物理现象的出现,是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当知道什么条件具备时可出现什么现象后,一旦题目给出某种现象,马上可以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因此,解这类题目不能被干扰条件给迷惑了。
例4 我国“远望号”卫星测控船从江阴出发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B.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C.由于船排开的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D.由于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解析:“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隐含条件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答案:D
例5 放在水平常木板上重10N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5N的拉力作用,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板水平方向受的合力为_______N。当拉力增大到8N时,木块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
解析:“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
答案:0;3
五、从物理概念、物理原理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些物理学问题、现象、判断等条件隐含于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中,或是命题时有意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要求我们对概念掌握准确,理解要透彻。
例6 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A.森林吸热,温度升高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
C.森林吸热,温度升高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
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解析:本题中隐含了比热容的概念。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越小。
土地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热空气因密度小而向上升,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答案:A
六、数学关系之中寻找隐含条件
正确的示意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种方法不仅在几何光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而且在其它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
例7 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压强是P,如下图所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是原来的_______倍,压强是原来的_______倍。
解析:该题的条件隐含在数学关系之中,解题的关键要建立物理模型的空间想象力。切去部分的正方体边长为a/2,体积为V/8。切去阴影部分后,其质量为7/8m,底部受力面积为3/4S,剩余部分压强为P′=m/S=7/6P,压力为F′=Ps=7/8F。
答案:7/8;7/6
七、从图形、图表与曲线关系中寻找隐含条件
图示是贮存和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比较便捷的一条途径,它能够高度浓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使之更加形象、直观。试题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图表曲线中隐含了相当多的没有叙述和未提及的条件,解题时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才能正确作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8 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关于磁场的描述和小磁针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这是一道集概念、实验和理论于一体的图形选择题,要求学生明确磁场的概念、磁场方向及磁场方向的规定等情况,这样才可选出正确答案为B。
八、由物体运动物理规律的约束找出隐含条件
确定物理的运动状态是解题的依据,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受一些物理规律的约束。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物理在运动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隐含条件。
例:某一作斜抛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炸裂为质量相等的两块,最高点距地面 19.6 米,爆炸后1 秒钟,第一块落到爆炸点的正下方的地面,此处距抛出点 100 米,问条二块落在距抛出点多远的地面上(空气阻力不计)。
解析:要求出第二块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就必须知道爆炸后两块的运动状态,本题中这是一个隐含条件,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爆炸前后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找出这一隐含条件。爆炸后,如果第一块在竖直方向没有速度,作自由落体运动,则它落地的时间为t==2 秒,而题中的下落时间是1秒,可以判定第一块竖直方向有速度,一定不是作平抛运动,而应该是作斜下抛运动。考虑爆炸前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动量守恒,可以确定第二块作斜上抛运动。确定物体爆炸前后的运动状态后,就可以由运动规律和动量定律求解。
九、从实验的器材、操作过程或结果中寻找隐含条件
在理论试题中,也有相当多的题干条件看似不足,其实隐含在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之中,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9 如图所示电路,图中1、2、3表示电流表或电压表,请填上各表电路符号.并标出正、负接线柱的位置。
解析:判断电表的类型,需了解器材的使用规则。电流表要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要并联接入电路。判断时,可假设将该表处断开,凡对电路结构有影响的是电流表,没有影响的是电压表。答案如上图。
十、选择合适的方法
确定解题思路,根据题型特点,充分理解题意。采用合适方法,能很好地提高解题能力,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数据归纳法等。
例10 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认真阅读,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请填出任意三条:【J/(㎏·℃)】
水4.2×103冰2.1×103铝0.88×103钢铁0.46×103
酒精2.4×103蓖麻油1.8×103干泥土0.8×103水银0.14×103
煤油2.1×103砂石0.92×103铜0.39×103铅0.13×103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给表找规律时一般采用比较分析,综合分析的方法,即可找一般规律如某种变大或变小的趋势,共性等,也可找特殊规律。此表中12种物质除煤油和冰比热相同外,其他不同。说明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这是共性。但冰和煤油不同物质比热相同这是特殊性质。水、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也不同。且可将物质分为金属、非金属进行比较。还可找比热容最大的、最小的。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