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出了席位公平分配的最小极差法及其数学规划模型 ,比较分析了多种不同席位分配方法 ,并提出了非完全分配的概念及其数学模型。从而得到一套更完善的席位公平分配方法。
关键词:席位公平分配 最小极差 非完全分配
前言
早在1982年,Burghes D.N.等人在《A Course in Mathematical Modeling》书中选录了席位公平分配问题及其Q值法,而在国内较有影响的数学建模教材也介绍了这一问题与解法,对这个问题,后来有相继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法:新Q值法、判别数法与0-1规划法。在这些解法中,由于衡量“公平度”的标准不同,故其解也往往不一致。本文提出更公平合理的衡量“公平度”的新标准,即“最小极差”以及相应的数学规划模型,并且对各种标准作出对比分析。同时再提出一个“非完全分配”的新概念及其数学模型。
以某校学生会的席位分配为例而贯穿始终,我们要解决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某校共有m个系,第i系学生数为ni([i]=1,2,L,m),校学生会共设N个席位,怎样才能公平地把这些席位分配给各系?
显然,m,ni([i]=1,2,L,m)应为正整数,全校学生数记为n=[i=1mni]。假设每个系至少应分得一个席位(否则把其剔除),至多分得ni([i]=1,2,L,m)个席位,n[>N≥m]。全校而言,每个席位代表的学生数记为[α=n/N]。第i系按学生数比例应分得的席位为bi=niN/n=ni/[α],且记pi=bi,最后实际分得的席位数为xi(1[≤xi≤]ni,整数)每个席位代表的学生数为ai=/nixi(i=1,2,L,m)。另记y=[miniαi,z=maxiαi,r=N-i=1mpi=i=1m
1.数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以上标准,使用上述符号,即可建立数学规划模型(1)[minf=z-y]
s.t.[z≥ni/xi≥y,(i=1,2,L,m)i=1mxi=N1≤xi≤ni,整数(i=1,2,L,m)](1)
模型(1)中,m,N,[ni]为已知常数,[xi],y,z为变量,[xi]([i]=1,2,L,m)为正整数,就是各系最后得到的席位数。必要时,也可通过变量替换:[u=1/y,v=1/z]把模型(2)。
min[f=1/v-1/u]
s.t.[v≤xi/ni≤u,(i=1,2,L,m)i=1mxi=N1≤xi≤ni,整数(i=1,2,L,m)] (2)
1.1 模型(1)的性质
性质1:[z≥α≥y)] ,说明[αi]的两极总在a的两旁。
性质2 :若z[>y,则z>α>y],说明当[αi]的两极不相等时,任一极都不等于[α]。
性质3 :模型(1)必有最优解
性质4: 模型(1)的最优解为零的充要条件是b[i]([i]=1,2,L,m)都是正整数
1.2 几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Q值法”、“新Q值法”与“0-1规划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先给各系按人数比例取整分配,然后再将剩余席位逐一增加给较吃亏的系。这样,相当于对各[xi]([i]=1,2,L,m)附加了约束条件:p[i≤xi≤pi+1(i=1,2,L,m]),在这约束条件下求得的解未必是最佳的(指[αt]的极差最小)。除最小极差法外,其他3种方法的解的极差都较大,即“公平度”较差。
另外,我们还发现,“新Q值法”并不见得总比“Q值法”好,有时甚至还差得多,而“判别数法”虽然没有对各[xi]([i]=1,2,L,m)附加约束条件:p[i≤xi≤pi+1(i=1,2,L,m]),但有时也不如“最小极差法”。
顺便指出衡量“公平度”的另外两个标准:(A)[i=1mα-αi]最小;(B)[miniαi]最大。但其解相应的[αi]极差也往往较大。
还有这样一个模型:
[minf=i=1m(a-ni/xi)2]
s.t.[i=1mxi=N1≤xi≤ni,整数(i=1,2,L,m)](3)
模型(3)的解也不能保证[αi]的极差最小。
综上所述,[α-αi]最小或[(α-αi)2]最小都不能保证[αi]的极差最小,即不能让[αi]最集中。
“0-1规划法”是对模型(3)作变量替换[xi=pi+yi(i=1,2,L,m)],其中[yi]为0-1变量而得的。顺便指出,模型(3)与“0-1规划法”并不等价。两模型的解不同。模型(3)的解比“0-1规划法”的好。
通过以上各个不同标准,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可见较公平合理还是模型(1)的解,即“最小极差法”的解。它能使各[αi]最高度地集中在[α]的附近。
2.席位的“非完全分配法”
前面讨论的都是“要把N各席位全部分配出去,如何分配更公平”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把这种废排放称为“完全分配法”。但有些情况,若采用“完全分配法”,则无论怎样分,都总显得不公平。例如,要把5个席位全部分给甲乙两个学生人数相同的系,怎样分?显然最公平的分配方法应是舍弃1席后,各分2席。我们把这种为了追求“最公平”而舍弃一些席位的分配方法称为“非完全分配法”。
“非完全分配法”的数学模型可由模型(1)稍加改动即可,即模型(4)。
[minf=z-y]
s.t.[z≥ni/xi≥y,(i=1,2,L,m)i=1mxi≤N1≤xi≤ni,整数(i=1,2,L,m)] (4)
模型(4)必有最优解,因为[xi=1(i=1,2,L,m)]就是一个可行解,且[xi]的取值只有有限个。采用“非完全分配法”,“公平度”往往会有很大的改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最小极差法能较完善地解决席位公平分配问题。当愿意舍弃一些席位而追求“最公平”时,可使用模型(4),当不愿意浪费席位时,可使用模型(1)。当然,后者的“公平度”就可能要差一些了。由于现在计算机软件的先进技术,模型的求解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洪毅,贺德化,昌志华.经济数学模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 刘来福,曾文艺.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岳林.关于Q值法的一种新定义J.系统工程,1995(4):70-72.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