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高考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重大的教育改革,总体方向上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培养与扬长发展。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驱动教育变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大数据技术在推动新高考改革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新高考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难点:(1)学生选科呈现盲目性;(2)学校走班教学不彻底;(3)教学评价实施争议多;(4)志愿填报复杂度偏高;(5)生涯规划教育推进难,构建了大数据支持新高考改革的实践框架,包括生涯规划、合理选科、智能排课、智慧学习、智能考评、志愿填报、跟踪评估,旨在以大数据的“六大助力”全面推进我国高考综合改革。最后,文章从大数据的视角提出了新高考改革的五大实施路径,即建设大数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支撑新高考改革核心业务;开展中学教师数据能力专项培训,发展教师数据素养;推动教育数据分层开放,完善新高考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学习信用认证机制,确保新高考公平与公正;依托大数据管理系统追踪考生成长,关注新高考实施成效。
[关键词] 大数据; 新高考; 改革难点; 实践框架;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杨现民(1982—),男,河北邢台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大数据、智慧教育、移动学习、数字资源与教学平台开发等研究。E-mail:yangxianmin8888@163.com。
一、引 言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我国规格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教育选拔机制,对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新时代,现行高考制度面临人才选拔方式难以适应现行教育发展、教育公平性出现偏差等诸多挑战[1]。2014年9月,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作为改革的总体目标,并确定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2],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高考(简称“新高考”)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
上海市和浙江省在《意见》中被国务院确定为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地区之后,随即出台《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领先探索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新高考制度体系。2014年12月,教育部分别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性文件以呼应新高考。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为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贯彻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指导。当前,新高考改革有序推进,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地区作为第二批改革试点,相继出台了新高考改革方案。这些方案在上海和浙江的基础上,对考试科目、选考机制、分数计算、志愿填报、投档模式、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革新。
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驱动教育变革的关键要素。国务院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要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4]。大数据是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与创新的科学力量[5],深度挖掘其潜藏的巨大价值,对驱动教育管理科学化、教学模式改革、个性化学习实现等方面的变革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6]。如何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推动新高考改革的顺利实施,进而实现新高考改革的三大目标(让学生掌握选择权,实现多元选择与个性发展;优化人才评价标准与方式,实现科学选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在分析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的基础上,构建出大数据支持新高考改革的实践框架,通过“六大助力”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最后,文章提出大数据支持新高考改革的五大实施路径,期望能为各地新高考改革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二、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
新高考改革是一项高瞻远瞩的综合性教育改革,总体方向强调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培养和扬长发展[7],有利于打破“标准单一、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现行高考现状,打造“公平、质量、活力”的未来教育,引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价值取向等。然而,由于高考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及相关利益主体的多样性,新高考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
(一)学生选科呈现盲目性
新高考实施“3+3”考试科目方案,拓展了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的空间,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职业倾向、人生规划等来选择选考科目。但是,面对高一结束就要选科,学生选择存在盲目性[8],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科时的茫然与焦虑;二是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性选科现象。高一学生大多自我定位模糊,选科时多数是依据学科成绩[9],并未充分考慮行业发展、求职就业、生活期望等外在因素,导致存在更为隐蔽的“唯分数论”现象。再者,面对新高考改革,多数学校和教师还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学校配套性选科方案缺乏、教师思维固化等),难以为学生科学选科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此外,家长是帮助学生合理选科的重要幕后力量。然而,面对这样一项复杂的选科工程,由于经验与知识能力受限,家长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高考在改革,教师、学校和家长也需要成长和转变以满足学生需求,进而帮助其选科做到“选前不盲目、不草率,选后不纠结、不放弃”[10]。
(二)学校走班教学不彻底
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促使学校走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这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个体成长。然而,实践中学校走班教学并不“彻底”,集中体现为:一是学校限制选科课程组合;二是走班教学实施过程差强人意。按照简单的数学排列组合计算,6选3的选课方案有20种课程组合(7选3有35种),但是学校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囿于教学软硬件设施不足、教室数量不够、师资配备比少等各种条件,并不能满足20种或35种课程组合的选择,而是基于升学率考虑,推出8~12种特色课程组合,并引导甚至劝说学生选择某些资源丰富的科目。可以说,理想中的自由课程“组合套餐”在现实中演变为“固定套餐”,影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现实中的走班教学与新高考提倡的走班教学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兴趣培养,阻碍了学校的长远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