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6 19:05:07 点击: 推荐访问: 乡村 乡村三八妇女节演讲稿 乡村书记讲党史专题党课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川西农村独有的村落形式——川西林盘,其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居住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为研究范围,对川西林盘内涵等进行阐述,分析了川西林盘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机遇。通过对温江区永宁镇张家院子林盘整治规划设计案例中,提出了林盘整治规划设计的原则,并从建筑景观、配套设施、整体布局规划等几个规划重点进行总结,为成都地区川西林盘的保护与整治提供实践验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研究背景

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散居型村落空间正不断受到侵蚀,作为蜀文化空间载体的川西农居聚落——川西林盘也面临着日渐衰败消失的局面,同时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市农村住房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聚居点重建规划中,我们必须对川西林盘文化、生态、景观加以审视、思索,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域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川西林盘景观特色资源,注重突显川西农居风貌特色。

二、川西林盘现状

(一)川西林盘概念及价值

川西林盘是一个传统的和地域性的概念,笔者认为,川西林盘是指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一带农民为了方便耕种,以大约10户为群体在农田中央建造房屋,形成了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院、林、田以及构成川西林盘的其他各要素在精神上由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空间上共同构成点(院落林地)——线(河流道路)——面(农田耕地)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形态。

川西林盘的生活式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依托反复利用土地又不伤害生态。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充分吸收川西平原历史文脉、文化渊源、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后,创造出的建筑形态。它随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川西林盘包含着蜀人对天、地、人的认识。川西林盘它以其浓厚的地域性、艺术性与城市民居形成强烈对比,又以其古老性、历史价值与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对城市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川西林盘的旅游价值日显重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川西林盘,不仅能开发为旅游者观游览的场所,而且还可以开发成旅游者膳宿和游憩的地方。

(二)川西林盘现状及困境

据统计,成都市川西林盘分布范围广(面积9482km2),现有大小川西林盘共14.11万个,川西林盘总面积67679.87公顷,川西林盘内居住人口449.03万人,占全市域总人口41.50%,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7.09%;川西林盘人均占地面积150㎡。全市川西林盘保护规划范围内的川西林盘密度为15个/km2。川西林盘聚落风貌的延续在成都市域范围内呈现不平衡的态势。从聚落风貌的可识别性角度将聚落风貌的现状分为三个等级:保存完好、基本识别、丧失特征。离城市建成区越远,聚落风貌的可识别性等级越高,林盘布局模式保持也较完整,大部分仍以农业生产为主,没有成规模的建设活动。

随着农民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许多传统川西林盘成为空心川西林盘。现有川西林盘的居住建筑多为年久失修的小青瓦房,立面风格各异,建筑质量差,结构隐患多。目前川西林盘外部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但内部院落包括林园内的开敞空间和各户的宅院缺乏统一景观设计引导,无法树立起反映乡村风貌特色的景观形象。现存林盘大多数功能空间混杂,集中体现为功能区界限模糊、空间有效使用率低,功能重叠,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能够营造新农村文明和谐社区氛围的公共文化娱乐设施。

三、成都市温江区张家院子林盘整治规划实例分析

川西林盘作为全国独有、四川稀有的独特景观和居住模式,借新农村建设之风和地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被纳入到政府有计划的村庄土地综合整治和规划中,成为被重点保护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后,成都市启动了农村灾后住房重建。在重建规划过程中,川西林盘的生态住居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通过科学的规划,让这些成都特有的川西林盘特色,不仅成为成都风貌的崭新亮点,更成为灾后农村群众生产恢复、生活增收的新渠道。

温江地处蜀文化的发源地,分布着数量较多较为集中、形态完整且体量大的川西林盘。川西林盘景观的保护性规划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川西林盘景观的保护性规划对于该区域发掘土地资源潜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农业景观旅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市川西农居风貌保护性建设性示范点之一的温江区永宁镇张家院子,在林盘的整治建设中,我们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林盘为基本形态的小集中,制定并落实了川西农居风貌改造的六大原则,而且在改造中,始终坚持“为农户一家一户量身定做”,根据每个院落的房屋形态、新旧程度逐个设计。主要包括道路改造、沟渠疏淘、环境整治、道路景观绿化和“三改”(改厕、改厨、改房)工程。

规划思路主要是拆小院,并大院。将原来的小林盘院落拆除,统一规划到3个大林盘聚落中。原有的宅基地面积整理出来的指标,通过增减挂钩将收益返回给农民,极大的解决了农民建房的资金紧张问题。原来的小林盘在拆除旧的房屋后,通过对其环境提升,改造为经营性林盘既保护了林盘,又赋予了它新的活力。在聚落中心规划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村委会、党员活动室、警务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配套上,供水方式采用打井采取地下水统一供给;供电设施全覆盖;生活燃料近期以液化气为主,远期考虑沼气供气;通讯设施全覆盖。产业规划上,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良好互动的新型产业格局第一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农民租地给引进的农业化公司,实行规模化种植。第三产业主要以乡村旅游服务业为主,利用灾后重建旅游的优势,将剩余住房统一经营,作为旅游住宿接待,获取收入同时,发展特色乡村农业体验,将观光旅游经济变为消费旅游经济,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一)川西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的原则

通过对温江区张家院子林盘整治规划实例分析,笔者总结出川西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1)尊重自然、延续文脉

川西林盘景观的存在、发展与兴衰,首先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环境格局。科学合理地保护川西林盘自然生态环境,传承和利用川西农居文化资源为原则,通过对具有独特个性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景观要素进行发掘和筛选,基于聚落景观的地域性和文脉特征,找准优势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保护性规划策略。

(2)保护和整治并重

在大力保护川西林盘资源和聚落景观特色的同时,注重对生活居住环境的整治规划,对各景观要素如建筑、宅院空间、院落内绿地、水体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通过整治性规划设计来提升农居川西林盘院落生活居住环境质量,保持川西林盘院落的生机和活力。

(3)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按照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新农村建设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对于川西林盘院落这种独特的资源,要在保护的同时加以充分利用,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农业等川西林盘经济,实现保护和利用的相互促进。

(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对成都市市区域内川西林盘资源进行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统筹考虑川西林盘资源分布和基础设施布局,对川西林盘环境景观的保护和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分期分批实施。近期应注重当前实际,体现可操作性与经济性。如就川西林盘保护点的选择和川西林盘院落的环境整治制定保护性规划设计策略;远期应注意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深入研究城乡空间格局的变迁,对川西林盘聚落景观未来的存在形式作出预测和评估。

(二)川西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重点

(1)充分尊重基地环境,形成新型聚落

农村新型聚落的规划设计一定要认真分析基地地貌和自然环境条件,对于地形有起伏的山地丘陵和水系丰富的河道渠道,处理要充分结合环境,不能任意铲平或者填埋水系。对于川西林盘聚落,要充分考虑林盘的原生状态,对于林盘进行整理,农民向大林盘集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加之林盘独有的生态环境,形成田园化农村新型聚落。

(2)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合理控制聚落容量和规模。

农民因为耕作田地的关系,要求住宅离耕作田地不宜太远林盘的最佳耕作半径在1km之内,步行时间在15min内,最远不超过1.5km。传统原生林盘居住户数一般在20户左右太少的林盘户数形成不了聚集效应,太多的林盘户数因为环境承载压力过大而不利于林盘保护,根据众多规划实践,得出最合理的林盘户数应在40~80户之间,最多不超过100户。

(3)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设施配套

完善的设施配套能提高居住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成片川西林盘保护区内应设置1个建筑面积100㎡左右的管理用房,含治安、环卫、配送站、卫生站等,对保护川西林盘相对集中区域(200户以上或800人以上)的川西林盘群应设置幼儿园、托儿所;还应设置图书室、农技服务站及综合小商店,满足日用小商品,农用物资的购买要求。

(4)建筑设计

单体平面形式以成都平原常见的一字型、L型、三合院、四合院为主,辅之几种由常见形态衍生的变形如“工”字型、折线型等。建筑单体可通过灵活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式院落,增加邻里关系。同时又保持各户有相对独立的庭院和私密空间。

川西林盘内建筑在总体风格协调的前提下,可通过建筑立面的色彩、形式、材料的变化,丰富建筑造型,避免单调和呆板。同一川西林盘的建筑在屋顶整体风格协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屋瓦的色彩、坡屋顶不同的坡度和出檐深度以及屋脊形式的变化营造出丰富而统一的建筑群体形象,墙面色彩多选冷调浅色系,能够与四周植物景观相互映衬。

四、结语

川西林盘保护要注重地域文化保护,尊重地域,保留川西林盘要体现原真性。对川西林盘保护与整治的研究,目的是更好的保留地域性传统农耕文化和聚落居住模式,使之不至于在经济发展的洪潮中被淹没消失。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富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如何在保护好、整治好,特别是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将川西林盘特色得以延续与发展,是每个规划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需要广大规划工作者在规划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对于林盘院落这种独特的资源,要在保护的同时加以充分利用,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村旅游、生态观光等林盘经济,实现保护和利用的相互促进,推进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