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本会计》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从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出发,在《成本会计》一课中引入了行动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本课的重难点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关键词:中职学校 成本会计 行动导向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47-03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高职兴起,成绩较好的初中生大多流向高中,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整体较差。此外,招生市场竞争激烈,迫于办学压力,中职学校均采取免试入学的方式,客观上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参差不齐的现象。
中职学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完成社会化任务的关键时期,他们将面临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这就使中职学生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并就此也提出了挑战。其主要特点有:
1.基础太薄弱;2.缺乏学习兴趣;3.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4.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5.学习自制力差;6.学习无压力,不努力。
因此,了解和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探索其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怎样提高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一身过硬的基本功,立足于社会、奉献于社会,这是每个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他们在成人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二、《成本会计》课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必需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和一般实际操作技能的初级应用型人才,是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实际工作对成本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
《成本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实训》之后开设的又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成本会计》课程以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线,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体现基于成本会计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深刻理解成本的内涵与实质,掌握成本计算与分析的方法,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基础理论与实际技能的同时,培养学习方法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成本会计》的教学难点
由于成本会计学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计算量大、计算方法多样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不注重公式推导和其原理的分析,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也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
成本会计的内容组成有特殊的地方,首先是计算方法多,工作量大,比如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和按定额成本计算法就有多种,且每种方法都有一系列公式,大量的计算,不论从教学方面还是实际工作来讲工作量都是非常庞大的;其次是程序复杂,图表多,各表格之间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在计算工资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工作时需提供各车间、部门“工资结算单”和生产工时记录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工资成本分配表”进行工资的归集和分配,而分配的标准也需考虑是采用实际生产工时还是定额工时。最后在计算过程中也常忽略了科学的计算方法,因受信息技术手段的制约而处于一种粗放的计算中,忽视了计算机成本核算中的运用。
《成本会计》教学的难点在于每个独立的计算公式,而计算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将成本会计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学生对成本核算中数据的引用,数据的来源,数据的生成途径都不清楚,造成在计算当中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难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成本计算过程与具体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很好的联接在一起。在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企业时,更加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如何进行成本核算。
四、行动导向法在《成本会计》重难点内容教学的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的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完整的行动模式”和“手脑并用”两方面。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的脑、手共同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团结协作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关键是在于能力的开发,促进学生的脑、心、手全方位被调动起来,真正从素质教育方面入手,把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一种“游戏”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愉快地、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老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变成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被咨询者,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积极性空前提高。
笔者在工资费用成本结算例题中通过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如下:
1.做好课前铺垫。在讲授这个综合性的题目时,笔者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学习为单位,在上课前下放任务书,要求每小组独立完成。在讲授新课之前采用小组抢答方式回答工资的组成及计算公式,为本节课应付工资的计算做好铺垫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整个学习气氛就变得积极起来了。
2.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小组完成“任务书”结合。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工资归集的业务流程,使之更为真实。在显示中着重列出“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工资成本分配表”三张表格的关系的作用。
在演示完成后发放“任务书”,让学生完成如下任务:
(1)任务一。通过视频所展示的内容完成工资核算的工作流程图。这样一来,每个小组成员都动起来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2)任务二。已知: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5月份生产A产品4000件,B产品2000件。A产品单位工时定额为5小时,B产品单位工时定额为15小时。已知5月份工资总额为552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300000元,基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6000元,锅炉车间生产工人80000元,管理人员3500元,供电车间生产工人120000元,管理人员25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40000,请问:{1}需要进行分配的内容是什么?它的金额是多少?{2}我们分配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寻找答案。
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其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学的能力。
当学生知道本题目企业所采用的分配方式是“定额工时”时,我们就展开如下问题:如采用定额工时计算应如何计算?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是多少?工资费用分配率又是多少?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是多少?小组讨论后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结果
当结果计算完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工资成本分配表”
每一组学生上讲台张贴自己的“工资成本分配表”,由其他小组选派代表来评价另一组的计算结果,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3)任务三。根据“工资成本分配表”进行账务处理。
借:基本生产成本 ——A产品 120000
——B产品 1800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80000
——供电车间 1200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6000
——锅炉车间 3500
——供电车间 2500
管理费用 4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552000
在此已经基本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大脑风暴的洗礼后,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得到了喜悦,在这热烈的学习气氛下引出对下一课题“其他职工薪酬的计提和分配”。
(4)任务四。假设企业分别按工资总额的25%、13%和3%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职工福利费。
最后再作相应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49200
——B产品 738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32800
——供电车间 492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2460
——锅炉车间 1435
——供电车间 1025
管理费用 16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26320
在本节课的最后对各小组,各成员进行课堂评价,分别填写《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自我评价表》、《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评价》、《本章学习总评价》等表格进行考核。
在学生学习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时,本次任务中采用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教”指对教学内容精讲,讲解工资总额组成,工资计算与分配方法等知识,以“够用为度”。“学”是指学生理解工资总额的内容、工资计算和分配方法等,了解各种真实凭证、账页和表格的真实内容。“做”是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动手进行工资结算凭证的编制、审核并进行会计处理等。
五、在《成本会计》课中使用行动导向法处理教学重难点效果的对比,以10会计3班和11会计2班为例
笔者在江门一职《成本会计》专业教学中,2012上半年在10会计3班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课本”、“单纯的知识传授+单项技能练习”,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对问题的思考缺乏主动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
而在2013年上半年在11会计2班使用了行动导向法,该班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接受程度均有较好的表现。以下为课堂记录和观察情况的对比:
六、结语
从教学实践来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是解决《成本会计》一课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途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以使成本会计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广东江门 529000)
(责编:吕尚)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