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06年度南方地区考古新发现

2006年度南方地区考古新发现

一.安 徽 省

2006年,安徽省的考古工作依然是围绕重点建设工程进行的。配合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园区、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此外,还进行了巢湖流域先秦遗址专题调查。全年累计新发现文物点百余处,完成考古发掘项目25项,发掘古文化遗址3000多平方米,清理历代古墓葬500多座。现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一)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遗存

1. 塘岗遗址

塘岗遗址位于合肥市郊区西北部,董铺水库上游,淝水南岸。遗址主体分布于台地顶部,平面近似椭圆形,东西长264米,南北宽136米,总面积约35900平方米。在建的合淮阜高速公路由遗址西部通过,2006年3月至8月,对公路占用部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合计发掘面积1635平方米。

根据发掘情况,塘岗遗址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其年代大约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器形有罐、钵、盆及扁三角形鼎足等。第二期年代约相当于岳石文化时期,陶器有鼎、罐、尊、碗、钵等,从器物形制特征看,带有明显的岳石文化风格,无疑与岳石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本地特点。带有岳石文化因素的遗存在安徽淮河流域有较广泛的分布,但以往发现的资料较少,特别是缺乏完整的器物。塘岗遗址此次出土成组的较典型的岳石文化陶器,对于研究江淮地区与岳石文化的关系,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繁昌鹭鸶墩遗址

鹭鸶墩遗址位于繁昌县峨山乡沈弄村东北约500米的台地上,面积约6000平方米。距繁昌县城约4公里。2006年11~12月对该遗址中西部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00多平方米。

该遗址堆积可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堆积,遗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黑陶和黑皮陶也有发现;器形有鼎、豆、罐、钵、纺轮等;纹饰有刻划纹、附加堆纹、指窝纹、弦纹,并有彩绘陶片发现。石器相对较多,计有锛、铲、凿、刀、锥、钺、锸、砺石、镞、网坠等。从器物特征观察,与良渚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仍以本地文化因素为主。皖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经正式发掘的较少,此次发掘所获的资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认识,对建立皖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编年具有重要意义。上层为西周时期遗存,遗迹有灰坑、沟、墓葬、房基、柱洞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及铜器。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红陶次之,印纹硬陶、原始瓷较少;器形有鬲、鼎、钵、罐、豆、簋、钵、纺轮等;纹饰有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指窝纹、弦纹、印纹,素面陶渐多。石器以青石质为主,砂石、岩化石次之,计有斧、锛、锸、凿、铲、刀、镰、镞、锥、拍、砺石等。骨器有锥、镞二器。铜器仅一件残削。其年代大约相当于西周晚期。

3. 旗山战国墓群。该墓群位于枞阳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枞阳镇旗山村的低山丘陵地带,分布在大约直径2.5公里的范围内,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初分别作过零星发掘。2006年发掘清理战国中晚期墓葬72座。

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岩(土)坑墓。从墓坑形制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带斜坡或竖穴(井)式墓道,其中M18有一级台阶;第二类为不带墓道、台阶的宽坑墓;第三类为窄坑墓。第一、二类墓绝大多数呈东西向,墓室长3~4.7、宽1.6~4.4、深2.2~5.5米,墓坑一角往往有脚窝,葬具多已完全腐烂,从残留痕迹看多为一棺一椁或单棺(第一类墓少数可能为一椁重棺),棺椁下多有两根横垫木(残存垫木槽)。多数棺椁以青膏泥密封。第一类墓不见头龛和生土二层台,第二类墓少数带头龛和熟土二层台。第三类墓多呈南北向,墓坑长1.8~2.5、宽1.1~1.5、深2~2.2米,带头龛和生土二层台,葬具为单棺或无棺。

第一、二类墓葬多随葬陶礼器,少数随葬青铜乐器,此外随葬陶质生活用品。第二类少数墓葬中发现原始青瓷器和印纹硬陶器。第三类墓葬则以随葬陶质生活用品为主。青铜兵器则在三类墓葬中均较常见。

陶礼器基本组合为鼎、盖豆、壶;陶质生活用品主要有豆、罐、长颈壶、钵、盂、盆、碟、盘、匜、勺等;印纹硬陶器主要器类为罐,多饰细方格纹;原始青瓷器仅见瓿一种器物;青铜器有勾鑃3、素面铜镜、剑、戈、矛及其附件鐏、镦等;琉璃器仅见琉璃管等小饰件;铁器有铁剑,墓葬填土中发现铁斤,应为加工墓坑的工具。

另有12座墓未发现任何随葬品,其中第一类墓1座,第二类墓10座,第三类墓1座。

4. 潜山林新战国墓地

该墓地位于潜山县梅城镇七里村林新组,东北距县城和彰法山战国西汉墓群约三公里,东临潜水,西为103国道和合九铁路,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战国晚期到两汉时期的古墓群。

墓葬多为中、小型墓,均为长方形或近方形土(岩)坑竖穴,其中最大的45号墓带斜坡墓道和一级台阶。部分小型墓带生土或熟土二层台和头龛,方向以南北向为主。葬具有一椁重棺、一椁一棺、单棺或无棺四类,葬具均以青膏泥密封。

随葬品主要有青铜器、陶器、玉器、漆木器(多已腐烂不存)。小型墓青铜器均为兵器,如剑、戈、矛等,只有规格较高的M45随葬青铜礼器、乐器、酒器和玉器。陶礼器基本组合为鼎、豆、壶,鼎、盒、壶和鼎、盒、钫,生活用品和明器有些不易区别,主要有盘、匜、勺、豆柄壶等。

45号墓是该墓地规格最高的一座墓葬,有封土、一级台阶,带斜坡墓道,基本呈南北向,墓口长8.6、宽7、深约7.6米,口大底小,墓道长6、宽2.4米,葬具为一椁重棺,其中外棺为长方形盒状棺,内主棺为悬底弧棺,随葬青铜礼器鼎(2件),乐器铎,酒器匜,车马器軎、箍、马衔,兵器剑、戈、矛、戟、镞等,共19件(套),镇墓兽1件,陶礼器鼎、盒、钫2套,玉璧1件。

旗山墓群和林新墓群发掘的这批战国时期墓葬,从形制和随葬陶器特点及基本组合看,应属以楚文化因素为主体的墓葬,少数墓葬可能属越人或越遗民墓。

(二) 汉代考古

1.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和汉六安国王陵区的发现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卅十铺镇双墩行政村长岗自然村东北300米,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沪汉蓉客运专用线(合肥武汉段)建设工程,于2006年3月~2007年1月发掘。双墩呈南北对称分布,为并列双冢墓葬(南墩编号一号,北墩编号二号)。一号汉墓位于铁路路基上,封土底径50米,高10米。封土呈馒头状堆积,土质结构较松,未发现夯打迹象。墓坑为土坑竖穴,形状呈“中”字形,由墓道、椁室、题凑、回廊和外藏椁组成,墓葬全长45米,墓口长17、宽12米,东墓道长20、宽7米,西墓道长8、宽4.5米。

墓室为“黄肠题凑”结构,重椁重棺。“黄肠题凑”长9.1,宽7米。上面用四层木料铺设为盖板,第一层盖板是35根木料,其余三层均为36根木料,每层盖板稍有错缝,盖板上用两根纵向木料压住;“黄肠题凑”南、西、北三面均用长方形木方,木心向内垒叠构筑,用料十分考究,长0.92、宽0.25、厚0.23米;东端为墓门,用三层直立木料建成,对开式,每扇门由7块木板组成,内有六道榫卯;墓门外端北侧发现刻划的数字和方向文字“南方、北方、上一、上二……上七”,门楣上有位置文字“北一、北二、北三”,椁室盖板有接缝数字文字“一、二……十二”等。外藏椁除“黄肠题凑”东端门外,围着“黄肠题凑”一周,根据盖板木料排向和立柱排列,可分为15个外藏室,东、南、北各是4个室,西3个室,每个室长短不等,长度是1-4米。外层为木椁,椁长4.6,宽3.1,高2.35米;椁板西端和两侧为榫卯结构,内外均髹黑漆;东端是椁室门,为对开式,用“燕尾”式卯连接板缝,木门一侧上、下有门枢。内层为石椁,长3.9,宽2.34,高1.9米;石板之间结合处采用“凹、凸”形方式构筑,内髹一层黑漆,在北侧上端石板有云纹彩绘,东端和木椁木门一样;在石椁盖板上面放置有戈、戟、刀、弩机和弓等兵器。外棺长2.8,宽1.4,高1.4米,外面髹黑漆,棺盖的两侧绘制三角形的波浪纹。内棺长2.32,宽0.95,高0.95米,外髹黑漆,绘制红色云纹彩绘;内棺外表用鎏金的柿蒂纹和菱形纹装饰,排列了9列17行,棺盖的四角与两侧中间各放置一面铜镜,镜钮均被砸除,残存镜钮根部;棺内髹红漆。回廊是外椁和题凑之间的空隙地方,木椁外和题凑内南、西和北三面均有对称、规整的上、下两层凹槽,仅在回廊的西北角遗存有回廊门,可能当时在回廊内也分成若干个室。

上一篇:反思与前瞻
下一篇:干预,赢得信任的过程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