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干预,赢得信任的过程

干预,赢得信任的过程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7 11:55:12 点击: 推荐访问: 信任 信任高中作文 干预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迁延,常可发展为精神活动衰退等特征,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中罹患此类病症的人数比例也在逐年增长,因此做到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并能及时干预,对学校、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而言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发生在高校中的一例分裂样精神障碍的危机干预过程的描述,就危机干预成功经验进行了梳理分析。

关键词:危机干预;高校;分裂样精神障碍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女同学C,D市人,高中时期学习成绩良好;入校时,成绩较为平稳,自大一第二学期起成绩出现滑坡,考试挂科及旷考情况严重。

作为独生女,上大学前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对其较为娇惯。因工作原因,父亲经常上夜班,更多时候和母亲一起生活。该生母亲较父亲,性格较为强势。父母常因生活琐事争吵。家长反馈该生入校前身心状况良好,从未发现有异常表现。初入大学时学业与人际交往规律如常,平时喜欢逛网络论坛(百度贴吧),玩电脑游戏。

据同寝室同学反映,在与该同学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感觉该同学“不太合群”、“比较自我中心”、“与大家的关注点不一样”。此外,曾与同寝某位同学因话题分歧而产生过矛盾。自入学第二学期开始,该同学逐渐开始封闭自己,与同学沟通逐渐变少,后开始缺课,最终整日“宅”在寝室,沉迷于逛网络论坛和网络游戏。

C同学辅导员在与该生谈话后发现其状况未见太大改善,一方面约谈家长反馈该同学在校情况,请家长一起关心该同学学习生活;一方面作为学业困难学生重点关注该同学。

鉴于该生在与辅导员接触中始终较为沉默,遂请学院心理辅导员与该生谈话,了解学生情况。在实际沟通中心理辅导员发现该同学缺乏人际沟通技巧,性格较为内向,在沟通过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且情绪始终很低落;C同学自己反馈压力较大:大一时人际关系紧张,内心冲突很大;大二主要为学业压力(挂科太多);此外,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很容易分神开小差。心理辅导员让C同学尝试在上课过程中关注一下自己上课过程中走神的内容。在C同学反馈的情况中发现,C同学开小差的内容比较破碎,意义也很不不连贯,这种状况已影响到该同学正常学习,凭自己的意志力无法改善上述情况。在了解上述情况后,心理辅导员将该生情况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备案并征询问题解决建议,后结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反馈建议一起约谈学生家长,请家长尽快陪同该同学去市精神卫生機构进一步评估学生心理状况。心理评估结果反馈C同学存在中度敌对情绪及轻度精神病性症状。时值寒假临近,C同学家长为C同学办理了临时休学手续。学院遂将该同学列为心理重点关注对象,并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备案。

二、危机发生过程

C同学大二第二学期复学后的某天晚22时许,C同学辅导员接到C所在寝室Z同学电话,反映C在寝室中出现情绪和精神异常的现象。接到电话后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到C所在寝室,发现寝室中C正在指挥寝室内另外两名同学(W、S)用报纸把寝室门上的天窗盖住,并出现情绪暴躁、骂人等现象。后辅导员从宿舍管理员处拿到C寝室的钥匙进入寝室内,发现C蜷缩在室友的床上,W在安抚她的情绪。当辅导员试图与C打招呼并对话时,C突然情绪暴躁、大喊大叫,让其他人都离她远一点,只允许W和Z留在寝室内,并不时辱骂其他人。为了稳住C的情绪,辅导员暂时退出寝室并马上与学院心理辅导员老师联系。辅导员与C同学妈妈取得联系,希望其母亲尽快赶到学校。

凌晨1时左右,其母赶到该学生宿舍,经与宿舍管理员协商,暂住在C隔壁的同学宿舍中,待天亮陪同该学生去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诊断与治疗。2点左右,待该生因疲倦进入睡眠,年级辅导员与心理辅导员老师将当晚相关情况上报学院直属领导。

三、危机干预过程

第二日一早,C同学年级辅导员与心理辅导员再次来到C所在宿舍楼,据宿舍管理员及其隔壁寝室同学反映,该同学清晨醒来再度出现前一晚上的情绪与表现,情绪较为激动,恐惧伴随存在明显的幻觉(如:看到寝室窗外与门外有各种妖怪;听到有人在自己耳边跟自己说话,让自己保持警惕)与妄想(认为除了同寝室的同学,其他人都想通过某种方式害自己),除其认可的同寝同学W外,不让任何人走入其寝室。其母于早上6时许离开学校,赶往浦东寻找亲戚。上午8时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赶到现场,详细了解学生情况,对现场进行控制部署,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老师上报相关情况,并与其母取得联系,商谈解决办法。

上午9时许,心理辅导员设法进入C同学寝室,对其进行诱导与干预,并让一直陪伴左右的两名同学退出寝室。在整体干预过程中,心理辅导员从其产生的幻觉与妄想内容为切入口,从共情的角度与C同学交流她讲述的幻觉与妄想内容,逐步取得C同学的信任,同时C同学的情绪逐渐平缓下来,也逐渐开始听从与配合心理辅导老师的要求。

在此过程中,年级辅导员老师负责现场外相关学生的情绪安抚与信息联络。12时许,校心理咨询中心相关老师陪同学校医教结合单位——所在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值班医生赶到现场,医生在现场对该名同学的精神状况进行了评估,明确了该同学的表现已属于精神疾病范畴,建议住院观察治疗。上午从9时许至下午14时,通过学院学办现场几位老师及学生家长的通力配合,该同学的激动情绪与行为暂时得到了控制,能够让随同的老师与其母亲接近她。期间,通过与家长沟通,家长同意暂时休学,带学生去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干预治疗。下午15时许,学院学办主任来到C同学宿舍,指导该同学家长办理C同学休学相关手续。下午16时许,C同学父亲闻讯从外地赶到宿舍,期间该学生的状况有所反复,经过各位老师通力配合,17点30分,其父母带C同学离开学校前往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经验分析

笔者认为,在本案中,该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处理,从事件发生发展的角度看主要得益于下述几个方面:

1、学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对学校心理危机三级网络建设及心理健康教育“医教结合”建设工作的重视 :笔者所在学校学生部(处)下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围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危机干预内容,先后出台并修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并专门通过会议、讲座等形式对学生教育管理紧密的部门与岗位进行就预案内容进行介绍说明,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积极响应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医教结合工作的倡议,与松江区咨询与治疗中心合作建立了“医教结合”合作单位,定期邀请合作单位专家围绕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精神卫生法相关政策解读等内容以讲座的形式对校内辅导员开展宣传教育,提升一线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排查的敏感意识,也为其在一线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与思路。在本案中,各级相关部门在整体危机干预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默契协调,即是学校在宏观层面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后的结果。

2、心理危机干预中注重对当事人各类相关资源的整合:在我国社会重法制化精神、当前心理卫生工作强调规范化、流程化的大背景下,“家校一体”、“家校联动”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作用凸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26日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疑似精神疾病患者的送治权、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各级机构与个人的主体责任与工作权限等均予以明确界定。2018年新修订的“精卫法”中第三十条明确强调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自愿原则,充分尊重患者自身及其监护人的意愿。事后,从本案当事学生后续病情控制情况与身心功能恢复程度来看,学校危机干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得益于对学生本人人身安全的重视、对学生家长(监护人)知情权的尊重。在发现学生出现状况后,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安排相关人员到现场维护学生人身安全,同时实时将学生在校情况通报学生家长,积极搭建“校家一体”沟通桥梁,并保证双方信息沟通及时、通畅,寻求當事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及在危机工作中的配合——将“学生家属”这部分有利资源整合入整个危机干预工作之中加以合理利用,从而确保涉事学生在整个工作流程中顺利完成转介,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对该生之后的病程预后与康复起到关键作用。

3、心理危机干预是一场“在危险中寻找转机”的沟通,取得当事人的信任是沟通的基础,也是干预成败的关键。本案中,现场接触学生的心理辅导员对心理咨询技术中“共情”技术的恰当使用,对在干预中稳定当事学生情绪、争取当事学生的信任与后续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心理咨询中,“共情”技术要求咨询师放下自己的评判和情绪,借助来访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与理解他的情感、思维,进而达到拉进与来访者情感距离,增强双方咨访关系的目的。本案中,处于发病期的当事学生因感知觉均出现扭曲,故其所见、所感与所述对于身边常态人群而言,无异于“胡言乱语”,无法理解。易使当事人产生“无人相信自己”等消极认知及“孤立无缘”感,进而对外界产生“恐惧”、“失望”、“厌恶”、“怀疑”等消极情绪及“自己当前不安全”的消极认知,从而对外界采取“逃避”、“攻击”、“警惕”等“自卫”甚至“防卫过当”行为。如何安抚处在紧张怀疑情绪状态、认为外部世界都不安全,不让任何人靠近的学生,避免学生危及自身人身安全,成为后续干预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作为危机干预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转折点,现场老师通过“共情”技术,从当事学生立场、感知体验入手,全然接纳并准确传达对其体验的感知,让学生产生了“他和我是一起的”的同盟感,最终赢得了当事学生的信任与配合,确保了学生当下的人身安全。

故从人际沟通过程的角度看,心理危机干预不失为是一个通过沟通赢得对方信任,最终促成彼此信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美]David H.Barlow, V.Mark Durand著,杨霞等译,《异常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美]David H.Barlow主编,刘兴华等译,《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3][美]TammiD.Kolsk等著,梁军译,《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方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美]John Sommers-Flanagan,Rita Sommers-Flanagan著,陈祉妍等译,《心理咨询面谈技术》[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陈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