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农村公共卫生发展普遍滞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由此而出现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因此,如何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已成为当前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卫生;建设 [中图分类号]R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4-0016-02
农村公共卫生涵盖农村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当前,农村公共卫生发展普遍滞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由此而出现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因此,如何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已成为当前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农村的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历史形成的。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卫生投入一直集中在城市,社会医疗和救助制度建设的重点也在城市,城市人口享受着卫生服务的优先权。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的农民,却只享受了政府对卫生事业总投入的20%。“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效益轻人才”的思想,使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缺乏可动员的资源。主要反映在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层公共卫生设施落后以及农村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低下等方面。另外,农村在面临着急性传染性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双重威胁的同时,还面临着地方病、寄生虫病等疾病的威胁,再加上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破损,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大了传染性疾病控制的难度。
齐齐哈尔作为农业大市、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尤其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更为突出。目前,全市县级综合医院30所、县级疾病控制中心13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46个,县、乡总床位数4779张,共有医疗技术人员7562人;村卫生所2529个,从业乡村医生4011人。这样一组数字从表面上并不能看出什么样的问题,但深入调查就能够发现,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受到了极大削弱,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医疗卫生领域逐步走向市场化,乡镇卫生院所获财政补助相对减少,农村医疗人员也不再吃“皇粮”,村级卫生所无基础医疗设施,要么承包给了个人,要么名存实亡。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还是缺少专业卫生人才,医疗服务质量差。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里,中专毕业生占多数,无学历的卫生人员也不少,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人才机制,现在不少乡镇卫生院,存在后继乏人的现象。这就使得一些没有行医资格,不具备行医条件的人受利益驱动,无照无证行医,扰乱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也阻碍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医疗费用的迅速攀升,超过了农民实际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1990年到1999年,农民平均纯收入由686.31元增加到2210.34元,增长2.2倍;同期医疗费用由人均484.2元增长到了2970元,增长了6.2倍,齐齐哈尔市的增长比例也大体如此。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给原本贫困的农民造成了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民陷入了不敢生病、不能生病但又往往多病的困境。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以保证最基本的卫生健康。
二、新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发展定位
有关专家认为,下一步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转变管理模式,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处理好预防与医疗的关系;二是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服务效率。这方面,近年来不少地方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有三种模式我认为很值得研究和借鉴。
“宿迁模式”:实行医防分离,建立独立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其主要做法是:医疗机构,管办分开。乡镇卫生,医防分设,医卫分离;公共卫生,重点加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即:改变乡镇医防合一体制,建立“一乡两院”(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医院)新格局;鼓励民资进入医疗领域,建立社会办医新机制;进行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卫生行业依法管理职能(重点是将卫生系统内原属于医政、防疫、妇幼保健等部门的监督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实行综合执法);加大投入,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实施“521”工程,即建成市级五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中心、公共医疗卫生救护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血液采供中心)和市、县、乡、村配套网络,完善两大监督体系(医疗卫生和药品监督体系)和一个医疗保障体系(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洛川模式”:通过筹资和支付机制创新,实行基本卫生服务统筹,打捆提供农村公共卫生和“小病”治疗服务。基本卫生服务统筹简称小统筹,以区别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为主的大统筹,其目的一是探索帮助农民解决预防保健和小病医疗问题的有效办法,并与大统筹互补;二是试图通过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建立更加灵活的农村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对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进行重组。主要做法是:建立村、片、镇三级农民医疗合作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服务中心;以乡镇社区为统筹单位,组织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缴费建立统筹基金(每年每人10元)。
“赣榆模式”:又称“滚动筹资”的合作医疗新型收费模式。概念是:农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用报销所得的费用向所在镇合管办预先缴纳该户次年参合资金的制度。也就是“先受益,后续保”,通过实现大病大受益、小病小受益、无病也受益,增加农民的信任度。该模式的成功,被归功于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即镇村融为一体,卫生院院长成为村卫生室的实际法人,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药品统一管理。这样,把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这一对潜在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基层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通过逆向分析也能够看到,各模式的运作都有其前提条件,比方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全面调整,政府从医疗领域全面退出转而投入公共卫生领域,普遍实施有较大难度;小统筹试点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等等。但就其发展定位上来讲是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三、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几点想法
综合各地的实践和经验,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应重点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从齐齐哈尔的现实来看,采取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让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预防职能,所需经费由政府筹资保障(也就是“宿迁模式”)较为合适,即: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提供,而包括大小病在内的医疗服务通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来提供,但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办法要鼓励农民和医疗机构充分开展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活动。
1.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资金的投入机制。农村公共卫生改革应该改变以往对服务提供方的不按绩效补贴的方式,改变财政养机构或人员的方法,制定公共政策补贴需求方的可操作性政策。一方面,建议改革农村公共卫生资金投入方式,对部分政府能够承担群众受益明显的纯公共品,实行免费服务,以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券”的形式,对承担机构实行定向补助。“公共卫生服务券”是政府对符合一定资格的人群发放的卫生凭券,持凭券可到公立或私立的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就医,费用由政府支付;农村居民可以拿公共卫生服务券去消费,政府为公共卫生服务券筹资,并通过非营利性的机构来管理,将资金直接补到需方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引入非政府组织资本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建设资金缺乏问题。改变公立医疗机构单一公有制的产权结构,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领域。既可以以合资入股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也可以以设备租赁收入分成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这样既解决了公立卫生机构的发展资金问题,又可以解决公立卫生机构效率低下、成本虚高等弊端,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其相对于民办医疗机构在人员素质和医疗水平上的比较优势。
2.逐步确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前一阶段试点工作的实践充分表明,农村合作医疗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形式。现阶段,当务之急一个是要保持实施办法及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保持公平公正公开,防止因政策因素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流产;另一个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筹资、管理、报销、审计等环节的监督机制,要让农民对政策放心,对管理人员放心,对自己享受政策放心。同时,要借鉴“赣榆模式”,积极稳妥地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有效经营形式和增值途径,通过探索入股、信托等方式,使资金增值,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快速发展。此外,目前合作医疗制度能够承担的医疗费用还比较低,今后应逐渐建立以县级或更大区域范围的“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保障形式并逐步将商业医疗保险引入农村,充分分散农民的健康风险,并大力促进卫生医疗的市场化改革,加强有序竞争,降低医疗价格,争取更加彻底的解决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
3.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扶贫工作。政府应加强对药品的进货和销售环节的管理,减少药品销售环节,畅通药品销售渠道,尽量避免药品过多的销售环节而导致药价过高的现象发生。对于医疗器械的购买也要加强监管,避免为捞取回扣而使其价格上涨。政府部门要确保农民用药安全和药品价格低廉,可以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向医疗机构配送,并免收代理费,逐步形成药品供销的一条龙,净化农村药品市场,使农民吃上放心药。此外,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结合起来,首先解决贫困农村的卫生设施建设与缺医少药的问题,并在国家扶贫专款及有关扶持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解决贫困农村的医疗扶贫问题。
4.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职责。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各个部门的参与和整个社会的支持。现阶段,我们着眼于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应积极构筑“四大平台”。一是领导支持的平台。把卫生工作真正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卫生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通盘考虑,确保经常性财政投入;把卫生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考核。做到配套资金、建设标准、项目管理三到位。二是投入支持的平台。提高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支持力度,除确保对卫生事业给予合理的、逐年增长的资金投入外,还要在引进人才和培训人员、培养骨干上形成常态的、可持续性的人力投入机制。三是政策支持的平台。建立对公共卫生违法行为的有奖举报制度,形成公众参与机制。加强执法相对人的法制教育,强化对有关卫生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制约机制。加大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公共卫生依法治理。四是医疗救助的平台。通过政府投入一部分、社会筹集一部分、医院承担一部分的方式,把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险的民工、失业人员、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的求助者等困难群体全部吸纳到平台之中,真正使公共卫生体系惠及广大农村群众。
[参考文献]
〔1〕张亮,刘运国.重庆市黔江区农村卫生政策及管理改革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王红漫.农村卫生枢纽与农民的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韩俊.中国农村卫生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4〕课题组.农村卫生政策应用研究课题系列丛书——山西农村公共卫生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课题组.新农村卫生服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兴运〕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