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白芨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白芨根腐病有拮抗性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为白芨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白芨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白芨根腐病菌、白芨灰霉菌、白芨黑斑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株;分别采用16S rDNA和28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拮抗细菌和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共计从白芨栽培土壤中分离到35株细菌和10株真菌菌株,其中8株细菌和6株真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经鉴定,细菌菌株大多数为芽孢杆菌,真菌为木霉属,BJ-135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J-17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J-2为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筛选出的菌株中有5株拮抗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菌株BJ-135、BJ-175、BJ-2可用于生防菌剂开发,用于白芨病害防治。
关键词:白芨;根际微生物;致病菌;拮抗菌;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S1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3-0103-04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f.]別称冰球子、地螺丝、利知子、连及草等,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地域,多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之中,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中药材[2],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此外,白芨还是很好的黏合剂和食品增稠剂,白芨应用广泛[2-3],因此,在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大量的人工采挖使得野生资源匮乏,于是出现了人工栽培,但在栽培过程中病害不断发生,严重地影响了白芨产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真菌性病毒害包括白芨根腐病菌、白芨灰霉菌、白芨黑斑病菌。白芨根腐病主要侵染白芨的根部和叶片,造成根部软化腐烂、叶片褪绿变黄,萎蔫死亡。白芨根腐病致使白芨大面积减产、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控制白芨根腐病的主要方法仍以化学杀菌剂为主,但由于化学杀菌剂容易出现抗药性和药物残留,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地威胁人体健康。随着人们对无公害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生物防治成为了人们控制植物病害的理想途径[4-5]。因此,筛选出生物活性高、抗菌谱广的菌株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番茄[6]、黄瓜[4,6]等植物生物防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4],但对白芨病害的生物防治还罕有报道。本研究从白芨根际土壤中进行拮抗细菌和真菌的分离筛选,以4种常见的白芨致病菌为供试菌株,对所得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探讨白芨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对不同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为解决白芨在栽培过程中的病害问题提供了初步的试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土样 供试土样采自多年轮作无病害的白芨根际土壤。
1.1.2 培养基 细菌培养采用肉汤(LB)培养基:牛肉膏 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纯净水定容至1 000 mL。固体培养基中加琼脂18.0 g,pH值为7.2。真菌培养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 15~20 g、自来水1000 mL。
1.1.3 供试菌株 白芨叶褐斑病病菌、叶斑霉病病菌、白芨块茎腐烂病菌、白芨根腐菌均由陕西理工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保存。
1.2 方法
1.2.1 菌株的分离纯化 从陕西省汉中市白芨种植区挑选生长状态好的白芨植株,采集其根际土壤,将土壤自然风干后过20目筛,分别称取5 g置于三角瓶中,加入45 mL无菌水及玻璃珠振荡20 min得到土壤样品悬液,依次用无菌水配制成5个浓度梯度的土壤悬液,每个梯度取100 μL均匀涂布在LB培养基表面,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28 ℃下培养3~5 d,挑取性状差异明显的单菌落进行编号,划线法纯化培养,4 ℃保藏备用。拮抗细菌分离采用LB培养基[7-8],35 ℃培养3~5 d。拮抗木霉菌分离采用PDA培养基[9],25 ℃培养5~7 d,分离得到的拮抗菌株纯化后,4 ℃保存。
1.2.2 抑菌活性的筛选 本试验以4种白芨致病菌为靶标,采用菌饼法[7,10]筛选拮抗菌株。将预先培养好的白芨致病菌菌饼置于PDA培养基中心,四周距平板边缘1 cm处对称接种拮抗菌株,每种处理3~5次重复,28 ℃培养5~7 d[4,11]。拮抗细菌的筛选采用LB培养基,37 ℃培养2~3 d,看是否有抑菌圈的出现,并记录对照及处理组白芨致病菌菌落直径[2,12],按公式计算抑制率: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1.2.3 抗菌株的鉴定 对初步分离出来的白芨土壤根际细菌采用水煮法进行DNA的提取、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13],本研究所用引物由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E-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14],应用这2种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长度大约为1 500 bp[15-16]。扩增体系50 μL,包括:dNTP(4种核苷酸混合物)5 μL、E-27F和1492R 2种引物各2 μL,模板DNA(菌悬液)1 μL,DNA聚合酶0.25 μL,ddH2O补齐。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2 min;94 ℃ 变性3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40次循环;72 ℃终延伸2 min;4 ℃保存,扩增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17]。采用CTAB法用于真菌DNA的提取[18-19],PCR扩增体系:94 ℃预变性2 min;40个循环(94 ℃ 30 s,57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72 ℃延伸2 min,4 ℃保存[20-21],PCR反应体系为10×Buffer(反应缓冲液)5 μL、脱氧核苷三磷酸底物(dNTP)5 μL,上下游引物ITS1、ITS4各2 μL,DNA模板1 μL、5 U/μL Taq 0.25 μL、ddH2O 34.75 μL,ITS序列长度都在500~750 bp之间[22]。该片段包括ITS1、5.8S rDNA和ITS2的全部序列以及18S rDNA和28S rDNA的部分序列,将完成PCR扩增的样品再次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23],筛选出条带明亮且清晰的样品,将PCR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测得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Blast分析,MEGA 6.0软件分析序列同源性,以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24],Bootstrap(1 000次重复)进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菌株分离、纯化结果
从白芨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细菌和10株真菌,拮抗菌株筛选研究发现,对白芨致病菌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共计14株(表1、表2)。其中,对白芨根腐菌有抑菌作用的菌株有14株,占拮抗菌总株数的100%;对白芨叶斑霉病病菌、白芨叶褐斑病病菌、块茎腐烂病菌有抑菌作用的菌株9株,占拮抗菌总株数的64.29%。在上述14株具有抑菌效果的微生物菌株中,BJ-169、BJ-017、BJ-135、BJ-002、BJ1-07、BJ2-04对4种供试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2.2 拮抗菌株鉴定
8株拮抗细菌同源性分析结果(图1)表明,菌株BJ-169芽孢杆菌Bacillus sp.(KX360745)的序列同源性高达100%,它们位于系统发育树同一分支上;综合同源性比对结果,BJ-135属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J-17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J-179与梭形芽孢杆菌Lsinibacillus sp.(MF784470)的序列同源性达100%;BJ-7属于嗜气杆菌属Sporosarcina sp.(KY465523);BJ-70燕麦属Acidovorax sp.(KF999729);菌株BJ-2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KJ642347);6株拮抗真菌综合同源性比对结果(图2),BJ2-4、BJ2-6与Aspergillus udagawae(LC317462)的同源性100%,它们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上,综合同源性比对结果和BJ2-4、BJ2-6与曲霉在发育系统中的位置,该菌株应属于曲霉;BJ2-9与Trichoderma asperellum(MF808619)的序列同源性达到100%,它们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上,综合同源性比对结果和在发育系统中的位置,该菌株应属于剌孢木霉;菌株BJ2-3与Aspergillus tubingensis(MG647866)序列同源性达100%,综合同源性比对结果和BJ2-3在发育系统中的位置,该菌应属于Aspergillus tubingensis;菌株BJ1-7与Penicillium oxalicum(MG543697)序列同源性达100%,综合同源性比对结果和BJ1-7在发育系统中的位置,该菌应属于Penicillium oxalicum;菌株BJ1-2与Trichoderma effusum(MF040213、MF136544)序列同源性达100%,综合同源性比对结果和BJ1-2在发育系统中的位置,该菌株属木霉属。
3 讨论
从白芨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细菌和10株真菌,其中对白芨致病菌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共计14株,这些菌株对白芨根腐病菌、白芨灰霉菌、白芨黑斑病菌以及白芨块茎腐烂病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6种菌株对供试菌株都有拮抗作用,且抗菌活性较强。分别采用细菌16S rRNA和真菌18S基因序列对分离出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11],发现这些细菌主要分布在芽孢杆菌属中、真菌主要分布在木霉属中,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是2011年才被鉴定的新种,刘利强等利用该菌种防治黄瓜灰霉病[8]。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芽孢杆菌属的重要成员[25],在防治传统农业产品病害的同时,也逐渐用于人参病害生物防治。据已有的报道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广泛应用于植物根部[26]、枝干[27]、叶[28]、花部以及果蔬采摘后病害的防治方面,甚至用于人和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因此,本研究首次从白芨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这2种芽孢杆菌可能与枯草芽孢杆菌[29]在一些生理活性上具有密切关联性,比如它们的抑菌活性。除此之外,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芽孢杆菌属中存在大量抑制白芨根腐病菌、叶斑霉病病菌、白芨叶褐斑病病菌以及白芨塊茎腐烂病菌的活性菌。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芽孢杆菌主要通过营养和空间位点竞争、抗菌物质产生、溶菌作用、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方面来发挥其防病促生作用[30-31]。正是通过这些相关机制,芽孢杆菌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病原菌产生较强的拮抗作用,并同时具备环境兼容性好、抗逆性强、对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29]。因此,利用所获得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进行深入研究、开发相关微生物菌剂是后续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自发现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以来,科学家们从诸多方面开展了木霉菌的生防研究。由于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具有广谱性,目前已被认为是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最有潜力的生防菌之一。据已有研究报道,木霉对人参锈腐菌等引发的人参根部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丁万隆等研究发现,木霉菌剂可显著降低西洋参立枯病的发病率[13]。本试验结果表明,白芨根际病原菌受到木霉菌抑制后有明显的生长停滞甚至萎缩现象,据已知木霉菌生防机制,推测可能是木霉菌生长速度快,对病原菌形成营养和空间的双重竞争,使病原菌因缺乏营养和空间而萎缩;另外也可能是木霉对病菌菌丝的重寄生作用,导致病菌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本试验筛选出的14株拮抗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证明其在白芨病害生物防治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后续将深入探索上述菌株对白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机制,结合田间病害防效测定,为白芨病害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跃华,陈燕,刘 曼,等. 培育优质白及苗条件筛选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0):165-167.
[2]万大群,赵仁全,刘 海,等. 白及的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17,26(2):93-96.
[3]He X R,Wang X X,Fang J C,et al. Bletilla striata:medicinal uses,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7,195(2):20-38.
[4]陈颖潇,何 胥,施洁君,等. 黄瓜霜霉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防病促生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121-124.
[5]李天来,杨丽娟. 作物连作障碍的克服——难解的问题[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5):916-918.
[6]范志航,李 波,于侦云,等. 微生物肥“宁盾”对番茄青枯病的生防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4):87-88,121
[7]李 勇,赵东岳,丁万隆,等. 人参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菌株的筛选[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32-1535.
[8]刘利强,杨士玲,陈 强,等. 30亿个/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4(9):130-133.
[9]刘兆迪,解修超,陈文强,等. 药用植物三尖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9):128-132.
[10]王瑞飞,康春晓,许圆圆,等. 怀地黄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82-86.
[11]梁 勤,乔登嫣,马小明,等. 甘肃道地中药大黄、黄芩对多重耐药菌的抑菌活性[J]. 西部中医药,2014,27(5):5-7.
[12]邹庆甲,王树桐,梁魁景,等. 河北省苹果园根际土壤中疑似致病镰孢菌种类[J]. 菌物学报,2014,33(5):976-983.
[13]丁万隆,程惠珍,陈 君. 应用木霉制剂防治几种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8-31.
[14]王 超,郭坚华,席运官,等. 拮抗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8):1-6.
[15]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US). NIAID global health research plan for HIV/AIDS,malaria,and tuberculosis[M].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1.
[16]Jiang C M,Shi J L,Liu Y L,et al. Inhibition of Aspergillus carbonarius and fungal contamination in table grapes using Bacillus subtilis[J]. Food Control,2014,35(1):41-48.
[17]Chen D,Liu X,Li C,et al. Isolation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20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trol of eggplant bacterial wil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4,137(4):120-127.
[18]贾 斌,赵贞丽,沈国娟,等. 人参黑斑病生防用内生拮抗菌分离鉴定及发酵浓缩液的性质[J]. 中国森林病虫,2014,33(3):5-10.
[19]张德珍,李鹏昌,陈晓霞,等. 山东省小麦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 植物保护学报,2016,43(2):233-240.
[20]陈天祥,孙 权,顾 欣,等.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6,40(10):193-197.
[21]Xiang Z Y,Zhang L,Zhang Q F. Soil nutrients and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different stand types in Qinghai Province[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2014,50(4):22-31.
[22]魏 崍,王伟威,李馨园,等. 大豆抗腐霉根腐病的生理差异研究[J]. 大豆科学,2017,36(3):425-429.
[23]Mann J. Natural products as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J]. Natural Product Reports,2001,18(4):417-430.
[24]翁远超,刘静雯,崔 璨,等. 秦皮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抑菌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4(1):40-47.
[25]彭 震,王春娟,陈庆河,等. 生物肥料“宁盾”对大豆疫霉病的防效及对毛豆的促生作用[J]. 上海农业学报,2014,30(6):95-98.
[26]刘 琴,刘 翼,何月秋,等. 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67-69.
[27]王 琴,高 青,缪卫国,等. 3种生防细菌2种药剂剂型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1):82-88.
[28]郎多勇,张文晋,解植彩,等. 宁夏产甘草内生细菌分离纯化、拮抗植物病原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 时珍国医国药,2017(9):184-186.
[29]陈志谊. 芽孢杆菌类生物杀菌剂的研发与应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5):723-732.
[30]吴林坤,林向民,林文雄. 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3):298-310.
[31]周文杰,吕德国,秦嗣军.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38(3):253-26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