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长江上游生态旅游扶贫与防灾减灾战略论坛”学术综述

“长江上游生态旅游扶贫与防灾减灾战略论坛”学术综述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7 19:35:11 点击: 推荐访问: 减灾 减灾工作实施方案 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2014年12月14日,“长江上游生态旅游扶贫与防灾减灾战略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与会学者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出发,从加大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角度,从多学科角度组织了讨论,通过不同视角的对话,探索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和有效实施灾害的科学管理。

2014年12月14日,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科技处、管理学院和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气象灾害预测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长江上游生态旅游扶贫与防灾减战略论坛”会议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领域的8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旅游、灾难文化、数字减灾与应急管理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交流。与会专家学者综合分析了我国面临的灾害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国家当前应对灾害问题的成就、优势与薄弱环节以及体制、机制、法制中存在的问题,从综合减灾理念、原则、战略目标和减灾文化建设、减灾能力建设、减灾机制建设、减灾投入优化以及重点减灾领域、减灾措施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论坛背景

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根基与源泉,也是一个自然区和经济区交叠的区域,其间分布着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来,单一的追求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失调、环境质量下降,制约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第六篇“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同时在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指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特别指出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地震监测分析与震灾防御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在“十二五”规划中还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将生态旅游与安全提升到重要位置。

然而,近40年来,每年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因灾死亡数万人。中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50%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地区。所以说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加剧。四川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气象灾害如2006年特大干旱,2013年特大暴雨, 强对流、冰雹、大雾等灾害天气。地震灾害如“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之后,全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如2010年“8.14”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2011年“7.03”罗圈湾特大山洪泥石流、2013年“7.10”特大山洪泥石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战略任务。基于此背景,本次会议就“长江上游生态旅游扶贫与防灾减灾战略”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学术综述

与会代表就“长江上游生态现状、旅游扶贫、生态旅游智能化、文化困境与出路、西部生态保护”等议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联系国内外对旅游与减贫的研究现状,从旅游流量和旅游结构两个关键因素给与会者讲解了发展旅游业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影响,指出了“旅游扶贫”要进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旅游与反贫困”的行动,确保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切实的保障当地居民脱贫而并非是仅仅增加政府和开发商及少数特殊群体的收入。其次学者们展示了具体的数据及图片从而引起了各位专家学者对社会发展给生态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探索保护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的思考。再者从旅游、信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角度,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出传统生态旅游应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得以转型升级,竭力促进智慧旅游的建设。更有学者指出我国科学文化原创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西方文化通过物质、精神和战争的方式强势入侵;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的科技封锁;应试教育体制不鼓励原创;复合型人才的缺口比较大,并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就是政府走原创科技文化事业化道路,民间走原创科技文化产业化道路。

与会代表以“中国数字减灾与应急管理学科发展、灾害管理学科建设、地震文化、灾害预测预防”等议题进行了积极的发言和讨论。从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基于灾害预测预警的精细化分析方法及应用,在讲解过程中大量列举我国灾害科学研究实践案例,让与会者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严谨的科学问题。分析了《数字减灾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现行的学科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科体系不健全,学科的科学技术整体支撑能力弱;防灾减灾理论和科技发展缓慢,管理缺乏综合协调,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严重匮乏。认为灾害是快速变化问题,用传统学科和理论来解决防灾减灾问题比较困难,所以培养专业的《数字减灾与应急管理》学科人才是迫在眉睫的。更有学者分享了其对公共服务的空间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灾后重建地区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高效供给,但偏高级公共服务供给的过度聚集还未引起政策层面的重视,针对不同的地域应采取差异化的供给策略。

与会代表以“震后生态系统重建模式、灾害应急管理、物联网在减灾中的应用、智慧旅游应急管理”等议题进行了积极的发言和讨论。各位学者结合自己长期工作经验,并对巨灾的特征总结,据此对构建与巨灾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制发表了个人意见,讲述了物联网在数字减灾中的应用,指出通过在某一地区放置特殊传感器可以获得当地的温度﹑湿度﹑位移﹑压力等信息,通过对实时参数的分析可以绘制灾害的趋势图从而有效的预测灾害并进行预警。同时指出四川省世界遗产信息平台的建设为提高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遗产地旅游管理和灾害应急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提出应加强 “旅游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即地方政府(旅游局)将自己的宣传引导、应急疏导、服务沟通信息发布到手机电子地图上,实现全域旅游宣传、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等智慧旅游功能。透过上述框架的搭建,将建立起各地政府共同参与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不仅有助于加强旅游宣传,引导游客旅游,更能在旅游电子商务、应急管理、黄金周游客预测预警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会议小结

会议最后,黄萍教授对本次会议做了评议,并对下届论坛的美好前景进行了展望。她对本次会议的学术讨论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论坛是一次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跨代际的多元化的论坛。这次学术论坛主要取得了“三大成效”:与会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多侧面的对生态旅游扶贫﹑生态保护﹑灾害预测预防、数字减灾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已展现出了较高的研究的价值;本论坛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平台,为各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之后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合作研讨奠定了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各位专家﹑教授的发言给新生代学者如何从事科学研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很好的学术氛围。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及收件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幸福路10号王晓阳收 1840829510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市 610103)

作者简介:王晓阳(1988-), 女 河南汝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智慧旅游

黄 萍(1963—), 女,贵州贵阳,博士,成都信息学院管理学院 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信息化、旅游规划、文化遗产与旅游、旅游教育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