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单腔引流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肠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改良双套管进行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化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Key words] Improved double catheterization cannula; Continuous irrigation and negative-pressure suction treatment; Intestinal fistula; Peri肠瘘是消化科常见病症,其病情较为严重,初期的漏出物积聚只会出现局部的炎症,不及时引流治疗则会导致患者的感染扩散,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腹腔的严重感染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威胁[1]。患者在出现相应的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伴随水肿病症的患者后很容易引发肠瘘病症,同时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其切口的缝合不当以及组织的局部供血不足以及吻合口张力不协调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肠瘘病症。患者出现肠瘘病症其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同时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非常不利,因此也是临床外科医生在手术后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病症,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患者进行改良双套管引流应用效果进行探究非常必要,同时,在肠瘘的临床治疗中保持引流管的通常非常关键,同时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2]。该研究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肠瘘患者98例肠瘘患者进行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肠瘘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3]。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肠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4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25~76岁,平均年龄为(50.2±3.5)岁,其中17例患者是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肠瘘病症,包括8例结肠癌患者、4例胃癌患者、2例直肠癌患者以及1例残胃癌患者、1例胰腺癌患者和1例肝门癌患者;21例良性疾病患者,包括10例肠梗阻患者、6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以及5例胆道疾病患者;另外12例肠外伤患者。治疗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26~77岁,平均年龄为(50.4±3.2)岁,其中18例患者是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肠瘘病症,包括9例结肠癌患者、3例胃癌患者、2例直肠癌患者以及2例残胃癌患者、1例胰腺癌患者和1例肝门癌患者;21例良性疾病患者,包括9例肠梗阻患者、7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以及5例胆道疾病患者;另外11例肠外伤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率、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同时血常规检查其白细胞数量有明显的增加,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以及腹壁压痛等病症,患者在亚甲蓝(亚甲蓝注射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4827,产地:江苏,规格2 mL:20 mg)口服后进行腹腔引流物染色检查确诊。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单腔引流治疗,引流管为普通的单孔橡胶引流管(南通三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F18,产地:江苏),单孔橡胶管放置好后要时刻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同时进行相应的引流处理,对于引流异常要及时处理[4]。
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改良双套管由南通三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F32,是一种具有套头的双引流管,套管均提前做好消毒工作,对于刚手术完的患者沿着肛门引流窦道进行栓套管的放置,对于无引流管的患者则要在腹壁开小口进行双套管的放置[5],此过程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同时每五天更换一次套管。患者在负压引流期间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以及肝肾功能情况进行相应的药物调整应用,并且对胃肠功能进行恢复性治疗,同时由肠外营养转变为肠内营养支持,随着患者的引流量减少并变得清亮则可进行相应的拔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包括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长[6]。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肠瘘是在肠管、肠管之间以及其它脏器或者体位出现病理性通道,其最为典型的病症为肠内容物的外流导致机体出现感染、体液失衡以及营养不良等病症[7],同时患者的消化吸收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异常,机体很容易出现营养失衡病症。肠外瘘患者病情多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肠液渗漏至腹腔很容易导致周围组织的感染,严重者出现全身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和脏器衰竭,其治疗原则是进行早期手术,目的在于有效引流、感染控制以及内稳态平衡和肠外营养,患者很容易由于引流不畅以及肠液、脓液积聚导致手术剖腹探查障碍。
肠瘘病症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病症,并且腹腔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通畅引流以及腹腔感染的防控非常关键。目前临床有很多报道显示有通过单腔引流进行处理,从而降低肠瘘的发生率,但是由于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引流管堵塞,因此影响其引流治疗的效果。肠外瘘初期多容易伴发腹膜炎以及脓肿病症,一般的传统引流管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关闭吸附以及堵塞,引流效果较差而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感染病灶采用改良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治疗会导致瘘口周围的腐蚀反应,使得感染消退,促进瘘口的愈合。因此在不同引流管的使用探讨中,对引流量、在手术率以及伤口狭窄发生率进行监测非常关键,并且结合患者住院时长进行治疗效果的宏观探讨。患者出现急性肠瘘病症时要保证患者的瘘口能够充分引流,同时结合综合治疗保证患者的机体营养补充。近年来有临床应用提出“免疫营养”概念用以保证患者的应用供给,与此同时通过补充机体的谷氨酰胺、精氨酸等免疫增强药物应对机体的炎症,同时保证患者的正常屏障功能。另外生长抑素的使用会减少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减少出血,并且促进黏膜的增殖,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其肠道粘膜的形态和功能保护,因此提高患者的肠外瘘病症治愈情况,缩短治疗周期。
该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引流液量(345.1±3.89) mL、吻合口狭窄发生率8.2%(4/49)、再手术率4.1%(2/49)以及住院时长(23.5±0.94) d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引流液量(531.9±5.73) mL、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2.4%(11/49)、再手术率20.4%(10/49)以及住院时长(40.4±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从患者的临床治疗各项指标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对临床应用效果的探究更为准确,更具有说服力。短期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指标以及远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总时长,以往的部分类似临床报道有与之一致的结果[8],该研究的临床检测指标更为全面,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在肠瘘的治疗中改良双套管进行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肠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改良双套管进行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化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谷寅煜,王莉云,陈立新.双套管负压引流术对胃肠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疗效与护理干预[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 22(29):4510-4513.
[2] 贾葵,陆利生,窦瑛,等.循证护理在高位高流量肠瘘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7):2094-2095.
[3] 余加和,黄项武,董志勇,等.自制双套管持续冲洗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4(4):408-411.
[4] 刘春娟,印义琼,覃清梅,等.改良自制便携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应用于肠外瘘患者漏液管理及皮肤护理的效果评价[J]. 华西医学,2015,30(4):740-742.
[5] 欧小勇,韩丽娜,黄广岩,等.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在肠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81-183.
[6] 姜洪磊,刘武,许东,等.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治疗术后急性肠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 16(9):700-702.
[7] 保红平,姚永良,高瑞岗,等.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技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2):1323-1324.
[8] 程志荣,彭志洋,耿忠泽,等.开放式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附29例报告)[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9):35-37.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