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对护士外周血白细胞影响的探讨

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对护士外周血白细胞影响的探讨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8 12:20:04 点击: 推荐访问: 放射性 术后 植入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对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护士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情况评估护士受到的辐射损害,探讨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方法 将我院胸外科20例护士随机分为两组:①实验组,n=10;②对照组,n=10。实验组对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术后立即于植入部位体表覆盖0.25mm铅当量铅橡胶防护衣)进行日常护理,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本研究进行期间不接触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在第3个月和第个6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同时对实验组护理125I粒子植入患者前后的外周血白细胞进行比较,并观察其有无出现急性辐射损伤的相关症状。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平均水平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个月及6月白细胞计数平均水平较实验前无明显改变。②实验组未出现急性辐射损伤的相关症状(包括皮肤粘膜改变及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变)。结论 对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术后立即于植入体表部位覆盖0.25mm铅当量铅橡胶防护衣)进行日常护理是安全的,不会对护理人员造成急性辐射损伤,是否造成慢性辐射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125I放射性粒子;辐射损害;辐射防护;白细胞计数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已逐渐成熟,已成为治疗无法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肯定,副作用少,应用越来越广泛。125I放射性粒子具有放射性,随着粒子植入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辐射安全的问题逐也逐渐引起我们的重视。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日常护理工作中与患者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为明确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对护士的辐射损害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2年6月~12月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105台,其中最多植入粒子120颗,最少1例植入9颗,平均植入34颗。

1.2方法 选择本科符合研究设计条件的护士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①实验组,n=10;②对照组,n=10。入选该项研究的护士年龄(30.75±6.57)岁,护龄(11.85±6.84)年,其中实验组护理人员年龄(31.20±7.02)岁,护龄(12.40±7.40)年,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30.30±6.43)岁,护龄(11.50±6.60)年,对比组间年龄及护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768,P护龄=0.777)。

1.3入选标准 ① 既往无血液系统疾病史。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在正常范围。③实验前近1个月内无相关感染性疾病病史。④无慢性皮肤粘膜疾病及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⑤近半年来未曾服用对实验结果造成相关影响的药物。

实验组护士对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术后立即于植入部位体表覆盖0.25mm铅当量铅橡胶防护衣)进行日常护理,对照组在本研究进行期间护理常规患者,不接触进行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分别在研究开始后第3个月和第个6月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计数,比较两组实验期间及实验组护理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前后的白细胞计数变化,对白细胞计数所出现的动态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护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的护士所出现的辐射损伤情况,并观察其有无出现急性辐射损伤的相关症状。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研究期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处于正常值范围,个体均未出现白细胞计数急剧升高或者下降情况;两组在试验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平均水平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员第3月和第6月白细胞计数平均水平较试验前无明显改变,t检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第3月和第6月白细胞计数平均水平较试验前无明显改变,t检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试验组对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术后立即于植入部位体表覆盖0.25mm铅当量铅橡胶防护衣)进行日常护理,在试验期间没有发现护理人员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粘膜等出现急性辐射损伤的相关症状,包括排尿困难、膀胱痉挛、腹痛、腹胀、食欲下降以及皮肤粘膜炎症、疼痛甚至溃疡坏死等。

3讨论

瘤体内永久性植入125I 放射性粒子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手段,125I 放射性粒子持续释放低能量伽马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双链结构,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1]。近年来CT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已得到肯定[2]。随着这一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辐射安全的问题逐渐引起关注,而护士员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和患者密切接触,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后患者对护士的辐射损伤及相关防护也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125I 粒子所释放的伽马射线体内穿透力极弱,约17mm,并且有随距离迅速衰减的物理特性,距离1、2 cm,剂量衰减为20%和5%左右,周围人群接受的辐射剂量很小。邵红岩等报道,对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护理人员1年内累计接受的辐射量在不采取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仍然低于于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的1年中的有效剂量[3]。但是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应当尽量降低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所以我们仍需加强临床工作中的辐射防护工作。辐射防护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时间防护,在护理粒子植入术后患者时应尽量缩短接触时间;②距离防护,距离患者越近所受到的辐射强度越大,所以应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③屏蔽防护,临床上应用0.18~0.25mm厚铅当量的屏蔽设备即能屏蔽90~99%以上的射线[4,5]。

有学者检测了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发现植入术后即时皮肤表面接受到60μSv/h的放射剂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工作人员最低接受20Sv/h的放射剂量[6],距皮肤30cm接受到15μSv/h的放射剂量[7],提示与患者距离30cm内的进行常规护理的人员有可能受到辐射损伤;所有病例在距皮肤50 cm 时,测得的剂量已接近室内天然本底辐射剂量,提示放射性粒子的辐射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少;所有患者在6个月后在体表0 cm 处测得的剂量已基本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提示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本研究中,试验组护理人员对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植入部位体表覆盖0.25mm 铅当量含铅橡胶防护衣)进行日常护理,在试验期间没有发现护理人员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粘膜等出现急性和慢性辐射损伤的相关症状,包括排尿困难、膀胱痉挛、腹痛、腹胀、食欲下降以及皮肤粘膜炎症、疼痛甚至溃疡坏死等。

血象反映了机体造血系统的功能状态,而血液系统是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系统之一[8],出现辐射损伤的人员常常出现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急剧下降,密切监测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可以及时发现和判断血液系统是否出现异常,结合机体其他系统的相应症状判断机体是否出现辐射损伤。本研究中,实验组第3个及第6个月白细胞计数平均水平较实验前无明显改变,我们认为在患者植入粒子部位覆盖0.25mm 铅当量含铅橡胶防护衣基本屏蔽了粒子对外的辐射剂量,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人员基本上不会接射线的作用,因此对机体的辐射损伤及其微弱,不会产生相应的急性辐射损伤,在更远的时间里是否造成慢性辐射损伤有待进一步实验和研究。

综上,对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术后立即于植入部位体表覆盖0.25mm铅当量铅橡胶防护衣)进行日常护理是安全的,不会对护理人员造成急性辐射损伤,是否造成慢性辐射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庄永志.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1(3):187-191.

[2]胡效坤,王明友,杨志国,等.CT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9):910~915.

[3]邵红岩,严朝娴,邵双玲,等.125I粒子植入术后病房护士接受γ射线量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2(中旬刊):65-67.

[4]马旺扣,许运龙,山常起,等.125I种子源治疗前后周围辐射剂量监测[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52-53.

[5]崔璀,江宏,茹海凤.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疗及其防护[J].家庭护士,2007,5(12): 31-32.

[6]张继勉.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插植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6,12(4):407-411.

[7]卓水清,陈林,张福君,等.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J].癌症,2007,26(6):666-668.

[8]申文江,徐国镇.放射肿瘤学新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2-59.

编辑/申磊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