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以腹部包块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无复发,手术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结论:以腹部包块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无特异性,应结合实验室检查、B超、CT检查等综合分析,术前很难做到确诊,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
关键词 结核 腹部包块 淋巴结 临床治疗
现将我院收治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以腹部包块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7~55岁,平均36岁;既往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2例。
临床表现:本组除1例伴发全身中毒症状外,其余11例均无特异性症状,表现为腹部包块12例,腹痛4例,发热、盗汗1例,腹泻1例,同时合并肠结核3例,颈部淋巴结结核1例。病史2个月~5年。
方法:11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系膜内有数个至数十个大小不等的肿块,大者如鹅蛋,小者如豌豆,质地不一,外观呈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的活动度很好。全部病例腹膜无异常,亦无腹水,在肠管、大网膜表面见粟粒状结节3例,7例女性病例子宫、附件均未见异常。手术切除已形成结核性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和钙化的淋巴结,对于形成结核性淋巴结脓肿的,则在无血管处切开脓腔壁,用吸引器尽量吸尽脓液和坏死组织,脓腔内注射稀释的异烟肼注射液,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脓腔切口。1例患者因腹痛、腹泻、高热、盗汗,中腹部触及鸭蛋大小包块3个,同时右侧颈外浅淋巴结串珠样肿大,行颈淋巴结活检后,保守治疗症状消失。
结 果
全部病例均做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结核,本组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术后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1年。3个月复查B超仍探及腹部包块2例,6个月复查全部病例未探及腹部包块,也无其他不适症状。随访时间为6个月~8年,无1例患者包块复发。
讨 论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多是腹腔结核的一部分,有些患者则主要以肠系膜淋巴结受累为主,可因结核分枝杆菌经小肠黏膜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引起;或继发于肠结核而与肠结核并存,或因肺等其他部位结核经血行播散引起,常同时有腹膜结核[1,2]。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常因饮用受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病。继发性较原发性多见,多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或肠结核,病变淋巴结若破溃可引起结核性腹膜炎。按其病理组织学改变,肠系膜淋巴结可分为结核性肉芽肿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结核性淋巴结脓肿和结核性淋巴结钙化。临床所见常为多种病理改变同时存在,本组病例中也得到证实。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多样,易漏诊、误诊,其发病率难以确切统计。目前临床医生对结核病发病率升高的趋势认识不足,结核的辅助诊断手段如PPD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结核菌、胸腹X线检查等检出率不高;诊断时过分依赖B超检查而忽略了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手段,是造成误诊的原因。治疗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已形成较大的结核性脓肿或干酪样坏死时,一般抗结核治疗常因药物难以进入脓腔而治疗效果不佳或需要较长治疗时间,因此对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能切除时应予切除,干酪性病灶可采用切开剔除和搔刮术,安全有效[3]。
参考文献
1 姜军,王代科.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1998,21(5):16-18.
2 郑艳,宋文耀.女性盆腔腹膜结核12例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08.
3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39.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