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退黄汤,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退黄汤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乙型黄疸性肝炎疗效临床研究
黄疸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导致血液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普遍发黄的症状,当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发黄的症状肉眼便可辨别[1]。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48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19~80岁,平均41.5±6.3岁;平均病程4.1±1.2年;所有患者经西医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6次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属中医学“黄疽”、“阳黄”范畴[3]。4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巩膜、皮肤黄染和肝功能异常,男性患者中多半有酗酒史。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保肝常规西药治疗,包括维生素B,维生素C、甘利欣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退黄汤。该方组成:赤芍60g,茯苓30g,丹参30g,川芎10g,茵陈20g,苍术15g,藿香6g,泽泻15g。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400ml,早晚各1次,饭后半小时口服。两组疗程均4周。
疗效判断标准[3]:①显效: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或回缩,无压痛及叩痛,肝功能复常,以上各项指标稳定6个月以上;②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肝脾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异常值下降50%以上,以上各项指标稳定3个月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全部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黄疸性肝炎主要是肝、脾之气不舒,或过食肥腻甘甜造成,湿邪阻滞中焦或瘀血等阻滞胆道.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溢于体表肌肤等而发黄[4]。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是治疗本病的常法,在常规清热化湿治疗法中,酌情加用解毒、凉血、化瘀之品。以此为基础,加入清利凉血活血方药中,从而自拟退黄汤,方中赤芍重用,可入肝经而达凉血活血、清热退黄的目的;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可健脾,有防止全方寒凉伤中的作用;用丹参可助赤芍活血祛瘀,且能凉血;川芎既能活血又能理气,有“气行则血血行”之妙;茵陈、泽泻清热利湿;苍术、藿香燥湿。诸药合用使气血调畅,血分湿热疫毒得除,从而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方中有健脾之药,祛邪而不伤正,因此又无寒凉伤中之弊。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西药基础上加服自拟退黄汤治疗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在改善症状、肝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祖春.中医药治疗黄疸性肝炎48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6):53-54.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11):324.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247.
4陈尧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56-57.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