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研究

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8 16:45:06 点击: 推荐访问: 发展 发展中草药种植可行性研究 发展人才创新心得体会

摘要: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模式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在分析了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物流管理

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要求企业的物流活动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燃料和以噪音、废气污染环境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1]。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有力工具,也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相互作用

循环经济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绿色物流发展的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及其依赖的环境。传统的线性经济是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物资要素的流动性是具有线性特征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循环经济的概念的提出后,要求人类经济发展模式有必要从单向线性经济向循环式经济转移,循环经济模式是尽可能使物质得以循环使用,物质要素流动形式具有闭环特征,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达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的目标。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使得物质在闭环中流动,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循环: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小循环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的循环,属于企业物流层面;中循环是企业与企业间物质循环,即供应链层面,大循环属于区域物流和社会物流层面。

绿色物流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绿色物流使资源、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2]。绿色物流以绿色产品为基础,要求物流对象、物流装备本身绿色环保。绿色设计与制造是综合考虑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设计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绿色消费是指人们在求得舒适的基础上,考虑环境问题以及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即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销售行为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转变。从而在整个社会带来一股绿色消费潮。绿色物流和绿色设计与制造、绿色消费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是实现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的前提,绿色物流可以通过流通等相关途径对生产的反作用来促进绿色设计与制造,通过绿色物流管理等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绿色物流是联系资源与产品、产品与消费的纽带,正因为绿色物流的存在才得以构成循环经济。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在物流业的表现,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

二、我国实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有待提高,绿色物流的意识淡薄。社会环境教育的力度不强,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消费者仅仅是刚刚具有淡薄的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的观念,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 物流环节不够关心。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象征性地适应环境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因此,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的高度来认识,这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2、政府政策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说明,绿色物流的实施不只是物流企业的事情,还涉及到政府、制造企业及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重视程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法规还不是很多。目前有些大城市己开始对污染严重的货车限制行车时间和路线。但是总的讲,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另外,由于物流的发展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由于部门间的独立运作和缺乏沟通,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进一步加重了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3、技术设施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订,还离不开绿色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物流材料的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以上差距说明,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任重而道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物流的建议

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观念。要使绿色物流畅通无阻,当代物流不仅要树立服务观念,更应自始至终贯穿绿色物流的思想观念,因为物流的良好服务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没有绿色物流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和消费就难以有效衔接。“绿色革命”和“绿色经济”就是一句空话,生产的循环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就难以继续。因此,在发展现代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绿色物流归根结底是物流企业在运作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环境保护,即实施绿色物流企业是关键。物流企业要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既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不能存在“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花费”的思想。只有企业自身认识到企业建设和营运绿色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物流企业的绿色再造和规范才能有所突破。

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绿色物流对中国物流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必将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物流企业应审时度势,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绿色物流的实施。物流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必须构建绿色物流系统。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优化与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绿色供应、绿色制造、绿色分销和绿色消费在内的绿色物流循环系统。

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大量生产、流通、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废弃物,从而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因此,企业要从整个供应链来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3]。

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绿色物流必须把提高开拓市场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运用多种形式树立我国绿色物流的国际形象。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强化物流信息网络,搞好物流服务。要积极发展海外市场,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好地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积极探索物流管理方式,提高绿色物流整体素质。绿色物流要大胆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针对当前物流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制。绿色物流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广泛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物流管理经验,使我国绿色物流整体管理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5-36.

[2]黄海峰,牛源.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物流投资体系[J].生态经济,2004,3:3-6.

[3]陈绍银.绿色物流: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J].经营管理者,2005,9:44-46.

[4]王丽梅.浅析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规制与政策激励[J].税务与经济,2005,6:37-39.

Under the circulation economic type our country develops the researchwhich the green flows

Yang Shulan

Langfa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Abstract: Green Logistics is a new logistics management trend under cyclical economic model. The paper pointed out some problems to develop green logistic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of recycling economy and green logistics, and then it proposes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Key Words: Green logistics; Circular Economy; Logistics Management

(编辑 亚天)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