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等三处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2018年8月14日,湖北襄阳长渠(白起渠)也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湖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此前还有陕西郑国渠、四川乐山东风堰等入选,至此,目前我国已有17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这充分说明各地已经越来越重视对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水利前辈们用勤劳双手创造的奇迹一直沿用至今,养育一方人民,其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及水利工程特有的文物、旅游价值无法估量。但我们也应看到,一些本应值得水利人骄傲的历史性工程,却常常被忽视甚至遗忘。不容否认,现今地方政府看重房地产开发,但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滞后,就连一些水利部门自身对水文化研究和发展都缺乏认识,对水利建筑遗产保护意识非常淡薄,甚至充耳不闻,导致这些“古董”被轻视,弃之不用,自生自灭,甚至被无情拆除,损失令人痛心。宜昌东风渠灌区普溪河渡槽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座设计精巧、造型近似罗马风格的建筑,灌区整治后修了一座新渡槽,老渡槽面临拆与留的问题,出现不同的声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水利遗产保护正当时,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笔者前往调查发现,这座老渡槽历经多年风雨,虽已老态龙钟,但支撑渡槽的主体桥拱混凝土依然坚固硬实,其安全性并没到非拆不可的地步。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各国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含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国务院曾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论年轮,普溪河渡槽已近半百而不及百年,但它是宜昌水利建设史上一个重要人文符号,在全省乃至全国水利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一定的历史价值,属于近代水利工程中“文物级”的大型建筑物,极具观赏价值。每座历史建筑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保护下最终成为文化遗产的,毁后不可能重新复原,我们不能因为有些特殊建筑物未达到所谓的“苍老”而教条化地漠然处之,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发展的眼光、为后代积福的心态去想办法保护它。当地人民群众对这座心中的“红旗渠”有着浓厚感情,多次通过不同渠道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老渡槽,希望将这一水利遗产建成水情教育基地,增强青少年爱水节水意识,凝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进而通过水利建筑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历史,保护文化,匹夫有责。笔者以为,对待水利工程遗产保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水利遗产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非凡。水利工程是文化符号,是历史的记忆和文脉,也是一份寄托与象征,保护它捍卫它就是召唤水利灵魂。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从传统水车到大坝电站,是文明演变的历史,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当今,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义不容辞,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专门提出要加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灌溉水系是许多古城、古村镇的重要环境保障和文化基因,研究挖掘其文化历史和技术经验,对乡村经济振兴具有积极意义,我们要将水利遗产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和振兴乡村经济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
其次,特殊年代的水利工程有特殊的文化价值。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经济的主旋律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学大寨”,其间,全国修建的水库约8万座,渡槽、渠道、涵闸更是数不胜数,如今绝大多数仍在发挥作用,经过连年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改造,这些水利工程有的面目全非,有的文化旅游价值日益显现,类似宜昌东风渠灌区普溪河渡槽这样标志性的工程,如任其随意拆除,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保护遗产,留住“乡愁”,工程设计人员既要站在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问题,也要有水文化思维和创新发展理念,要有能保则保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将水利建筑遗产保护下来,前辈们铸就的丰碑是水利人骄傲的见证,绝不能做自毁长城的蠢事。有些水利建筑暂时潜在价值还未显现,但难说多年后“丑小鸭”变“天鹅”。这需要一个长期规划及市场化运作过程,文化产品的植入、旅游卖点爆发都有个孕育成长过程,当代人也许不能受惠,但于后人却是宝贵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的水利遗产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今天的保护,就是为子孙后代积德造福!
最后,水利遗产是传承水利精神的文化家园。水利精神代代相传,需要文化载体,创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需要水利遗产支撑,水利遗产的作用不可替代。保护水利遗产是弘扬水利精神、树立水利形象、提高水利地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水利遗产为载体开展水情教育,不但能增强青少年爱水节水意识,也能增强爱国主義和集体主义意识。通过建设水文化博物馆、水情教育展示馆,推动水利遗产保护,促进旅游产业与水情教育有机融合,通过青少年来影响家庭,辐射社会,逐步扩大水利影响力,将是未来水利文化建设的一个方向。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