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针刺疼痛为例谈针灸治病遵循的原则

以针刺疼痛为例谈针灸治病遵循的原则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9 13:10:06 点击: 推荐访问: 为例 治病 治病救人

摘要:以临床实例阐述针灸治病应遵循针灸治疗原则,遵循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及配穴处方原则,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原则。

关键词:疼痛;针灸治病;原则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细胞或潜在的组织细胞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和情感体验[1]。疼痛是生理、心理、感觉、情感、认知、行为、社会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体验[2]。

1 针灸针刺前诊法

应注意"四诊合参、四诊并用"。问疼痛时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及持续时间等。

1.1疼痛的部位

1.1.1头痛由于经脉在头部的循行部位不同,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可判别病在何经。一般痛连项背为病在太阳经;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为病在阳明经;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为病在少阳经;痛在颠顶,牵引头角,为厥阴病。

1.1.2胸痛多为心肺之病。胸痛而憋闷,痛引肩背者,为胸痹,多由胸阳不振,气虚血淤所致;若胸痛彻背,面青唇紫者,是心脉痹阻的"真心痛";胸痛身热,喘促鼻子煽者为肺有实力热;胸痛身热,咳血脓血臭痰者,为肺痈。

1.1.3肋痛 多与肝胆病有关。胁肋胀痛,身目发黄者为肝胆湿热;善太息易怒者为肝气郁结;肋部刺痛多为淤血。

1.1.4皖腹痛 其病多在脾胃。一般喜暖为寒,喜凉为热,拒绝按为实力,喜按为虚。可因热结、寒凝、气滞、血淤、食积、虫积而发,也可由气虚、血虚、阳虚所致。

1.1.5腰痛多见肾病变 腰痛绵绵,酸软乏力,多为肾虚;腰痛遇到冷或雨天加重为寒湿所致;痛如针刺为固定不移者,难以转侧者为血淤。

1.1.6四肢痛 多见痹症。寒邪偏剩盛剧疼喜暖者为寒痹(痛痹);风邪偏盛疼痛部位游走者为风痹(行痹);湿邪偏盛痛而重着者为湿痹(着痹);热邪偏盛红肿疼痛者为热痹。足跟或胫膝酸痛者为肾虚。

1.1.7周身痛 新病乍起者多为实力症,以感受风寒湿邪者多;久病不愈者多为虚症,以气血亏虚经气不利常见。

1.2疼痛性质 痛如针刺甚或刀割为刺痛,多为淤血;痛而有胀感为胀痛,多为气滞;疼痛不剧,绵绵不休为隐痛,多为精血亏虚,或阳虚有寒;痛有冷感喜暖为冷痛,多为寒邪阻络脉或阳虚;疼痛并有沉重感为重痛,多为湿邪阻遏气气血所致;久病、疼痛较轻、喜按,为虚症疼痛。

据以上收集临床资料为辩证论治提供依据。

2 针灸的辩证论治

是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疗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针灸治病就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八纲理论,将临床所见的各种不同证侯按脏腑疾患、经络证侯和相应组织器官病证的形式进行分析归纳、辩证论治。分4种:①八纲证治;②脏腑证治;③气血证治;④经络证治。

针灸的辩证论治主要为经络辨证.经络证治 以经络学说为主要依据的辩证论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属络脏腑、联系器官、生理功能、病侯特点等来确定疾病的经络归属,从而选择相应的经络治疗方法。分经络辨证和按经论治

经络辨证《灵枢·卫气》篇说:"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侯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灵枢·官能》篇说:"查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多用与于体表部位的肌肉、关节、组织、器官的病变。明代张三锡《经络考》说:"脏腑阴阳各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其主,明其部以定经"。围绕此核心进行辨证,复杂的证侯即可有所归属。又分:①辩证归经;②辩位归经;③"经络诊察"归经,按经论治分有十二经脉的证治。

3 针灸的治疗原则

即以八纲理论,结合疾病症侯,病性确定的治疗大法。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或补法或泻法,或补泻兼职施。临床常见用治疗原则有:①清热与散寒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②补虚与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实以经取之;③局部与整体;④治标与治本;⑤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临床应用实例1:头维点刺放血治疗经前头痛。《外科精义·论三部诸脉主证》载:头痛者,大概实者多痛,虚者多胀也。也有"经前头痛为血实,经后头痛为血虚"说。冲脉有热故循足阳明胃经上冲,上扰清窍而致头痛,月经来潮随血下行头痛则止,故经前头痛应注重胃经论治。头维为足阳明经的最高点,标穴所在,经前头痛主因在血不在气。故选头维点刺放血,体现"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4 配穴处方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步骤

4.1选穴原则是配穴的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有局部近取、临近选穴、循经远取、辨证选穴。

临床应用例2:如二针法用斜刺法针刺太阳穴为主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

取穴:局部进取,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以太阳穴为主穴配穴:百会、风池、列缺、三阴交。只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尖斜向下颌角放在方向,透刺至颊车穴。太阳穴为经外奇穴,为三叉神经痛、头痛、偏头痛等常用穴。本着"有病辨证,无症辨病"的原则,长针透刺太阳穴为主治疗头痛,每获得良效。

4.2配穴分按部配穴和按经配穴。

临床应用例3:刺血配合条脊为主治疗带状疱疹。①刺血:循经取穴:根据发病部位选取相应经脉的井穴点刺放血10~30滴,夹脊穴先轻后重扣刺。再用火罐拔出血;②针灸:辨症取穴:肝胆湿热取行间、太冲、阳陵泉;气滞血淤取足三里、行间、血海、肝俞、脾俞;③局部围刺;④推拿。1次/d,10次为1疗程,一般1~3疗程治愈。

疱疹与疼痛均为营卫不行,气血留滞而成(凝滞于皮化热生痈,阻滞于经络,不通则痛)。《灵枢·小针解》曰:"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刺血可去除淤血,疏通雍塞。"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调脊可状督脉,激发脏腑,振奋阳气,托毒于外而祛之以达病愈。

针灸治病主要以经络学说的理论为主。经络学说在阐释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针中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指导临床治疗尤其是对针灸治疗。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疏通经络:是针灸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经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淤,而引发肢体或脏腹的肿胀、疼痛,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萎软、拘挛或脏腹功能活动失去平衡。凡此,均应"以微小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对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受患经部位酸楚冷痛、痉挛抽痛或跌仆损伤而致的肢体红肿疼痛,针刺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而止痛作用。

临床应用例4:耳穴磁珠贴压刺激治疗肝癌剧痛。

据经络学说"通则不痛""而者,宗脉之所聚也"客观通过耳穴贴压刺激,作用全身经脉和相关脏腑使经脉调和,气血通畅。通则不痛,从而发挥镇痛效果。还可改善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最终起到镇痛、镇静、安神,通畅气血等临床治疗作用[3]。

俞穴佩伍,相辅相成,协同增效实例。

临床应用例5:电针镇痛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电针镇痛以被临床所证实。如在针刺镇痛下完成各种手术。如合谷内关下行"颈部甲状腺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等[4]

针灸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所以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快。合谷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针刺合谷可增加中枢神经内原源性镇痛物质脑啡肽释放,是全身镇痛要穴[5-6]。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亦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有益气复脉,安神的作用,与合谷穴相配合,镇痛镇静效果功效卓著。两穴合用,一阴一阳,相互依赖,相互为用,行气活血,安神止痛之功。且穴在上肢,易于取穴且不影响手术操作。

临床应用例6:针刺内关与足三里治疗急性肾绞痛。

内关穴,一穴通三经。为八脉交会之穴,可通窍型醒神,通血脉行气血。有明显的镇痛,止痛作用。对全身各部位的急性痛症等也有效验[7-8]。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针刺可通过益气养血、行气活血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两穴配合使用,不仅可直接达镇静止痛之功效,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来缓解平滑肌的张力,以促进结石排出,因而对急性肾绞痛的治疗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中医有"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故针刺可通过缓解泌尿系结石梗阻导致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减轻患者梗阻程度来缓解疼痛。

临床应用例7:动气针法配合董事氏奇穴治急性胸肋痛。

中医认为胸肋痛即"岔气",乃因跌扭劳伤,引起经筋受损,气血雍滞局部而成[9]治疗主要以导气通滞为法[10]根据"心胸内关谋"原则,选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可宽胸理气、散淤通络。董氏奇穴[11]中指代表人的督脉二角明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可疏气化淤,止痛消胀。故可治闪腰、岔气、胸肋疼痛。若病程短,可针下取效。火串穴入手少阳三焦经。可宜导气血,通络止痛。主治胸背痛。两穴佩相伍,阴阳相合、表里同治、化淤通络、活络止痛。疗效奇住著。动气针法称针刺运动疗法,于进针得气之后,活动患处以取得良好疗效[12]针刺得气后适当运动能促进针刺止痛的作用。

针灸疗法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临床应用例8:三阳穴齐刺为主配合超短波治疗"鼠标手"。

鼠标手属中医"痹症""痛痹"范畴。为本虚夹实,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不能抵御外邪,风寒湿热等邪气易侵入人体,阻滞络脉、关节、筋骨,导致血脉闭阻、津液停聚、营卫不通,久而痰淤互结,劳伤痹痛,血气凝滞,则皮内肿痛、筋骨挛折、肿硬麻木[13]。

治疗以扶正祛邪,温经活血、行气散淤止痛为原则。取局部穴位为主,阳池、阳谷、阳溪均为手三阳经穴,齐刺三阳穴,常规直刺用平补平泻法。善利经脉气血,通络止痛消肿;外关属三焦经原穴可调理经脉之气,调理筋肉,解痉止痛。诸穴合用共奏补益气血、强筋壮骨、行气止痛、祛淤散结之功,以达通则不痛之效。配合超短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炎性物,降低肌张力,促使致痛物质的排除,起到镇痛之作用[14]。

由此可见,针灸治病就是依以上四种原则,以经络学说为指导,遵循针灸的治疗方法,合理选穴,恰当配穴,正确的辩证论治将八纲、脏腑、气血、经络辩证方法紧密结合应用于临床,并灵活多变,融汇贯通。

参考文献:

[1]韩济生.疼痛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2]胡佩诚.临床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3]胡晖,张娱,黄婷,等.磁珠耳穴贴压对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护理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5):832-833.

[4]疏树华,刘双娣,陈昆洲.穴位针刺复合颈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中内皮素与循环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7):374-375.

[5]李耀春,王承云.针灸刺麻醉下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5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4):233.

[6]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1):74-75.

[7]夏冬冬,王湖冰,谷禾,等.内关穴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J].中国针灸,2010,30(12):1003-1006.

[8]韩春晓,王江,车艳秋,等.针刺足三里的脊髓背根神经电信号非线性特征提取[J].物理学报,2010.59(8):5881-5882.

[9]黄健琳.针刺手三里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腰肌肉紊乱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37.

[10]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7.

[11]陈智君.针刺后溪穴治疗外伤后胸肋痛[J].中医外治杂志,2000,9(5):27.

[12]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5-216.

[13]高希言.针灸学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

[14]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6.

编辑/金昊天

上一篇:小儿胸痛的七大原因
下一篇:巧手防痴呆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