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电子线路》课程改革的实践及认识

高职院校《电子线路》课程改革的实践及认识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9 18:10:05 点击: 推荐访问: 实践 实践个人心得2022最新十篇 实践个人心得最新(10篇)

摘要:针对《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辅助条件。

关键词:《电子线路》;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电子线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现行《电子线路》教材内容落后,以分离元件电路分析为主,集成电路介绍为辅的课程体系远不能适应目前电子设备中集成电路大量推广使用的客观现实。(2)高职院校《电子线路》教材理论水准定位偏高,给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还不强的职校生带来了困难。(3)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知识、轻专业需要和知识应用的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这和职业教育要从学科型转到职业能力型的要求相矛盾。因此我们要从教学思想、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以便建设《电子线路》新的课程体系。那么,如何使《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更加符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电子线路》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适当降低理论深度,突出物理概念,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内容和体系更好地为高职院校教育这一层次服务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懂技术、懂管理、能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基础理论要少而精。然而就目前采用的全国统编《电子线路》教材来看,教材内容和结构基本上没有摆脱大学教材的框架,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大学教材的浓缩,内容一般都较深,理论水准定位偏高,使得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消化。加之学生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形成了严格分析与计算的习惯,《电子线路》课上第一次碰到工程估算的概念,很不适应,于是学不懂《电子线路》的内容,造成了被动局面。因此必须降低教材的理论深度,对内容合理取舍、深入浅出,突出物理概念。对课程中有些较为复杂的公式,在讲清物理意义的前提下可不作具体的推导,使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相适应。对传统的分析方法应有取舍,如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统编教材上沿用大学教材模式,从三极管内部载流子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学生很难理解。若采用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进行分析,内容篇幅少了很多,学生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的概念就很容易接受。再如适用于分离元件功放电路的图解法,负反馈放大器的开闭环算法等,可不再作为主要的电路分析法。对于像二极管整流,调谐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内容,若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一些生产实例讲授教学内容及其应用,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改革课程内容和体系从教学法的观点来看,课程体系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一个好的课程体系,不仅要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规律,而且应当注意经典理论与先进科技的适当结合。从上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问世起,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集成电路块的种类愈来愈多,功能愈来愈强,在许多电子设备中已经改变了用分离元件组装电子线路的传统作法。这就给电子技术人员的培训方法及要求带来新的要求,过去要求技术人员根据输入和输出条件逐级分配指标、逐级设计的传统方法,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正确选择和使用集成电路块及其附加电路和接口电路等。因此,《电子线路》课程应在确保基础的前提下,跟踪电子技术的发展,建立以集成电路为主干的新课程体系,例如在讲好半导体基本知识和讲清基本放大电路概念的基础上,围绕着模拟集成电路讲分离元件电路。可以适当压缩一些内容,如多级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等。像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功率放大器等内容可以借助于集成电路进行讨论。从而用较多的时间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专业工作需要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有教材,教师根据教材编写授课计划,讲授学科内容。编写教材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又要考虑发行后教材使用的广泛性,这样的教材针对性自然不强。各专业对《电子线路》课程内容及深浅程度要求不尽相同,两者差异的存在使得授课内容一定意义上脱离了专业需要,专业必需的内容没有讲,客观上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一些必需知识的残缺。毕业生常感到“在学校学习的某些知识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许多毕业生不能很快上岗操作,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学与岗位工作相脱节,学生的专业能力不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甚至滞后于科技的发展,所以在《电子线路》的教改中,我们应瞄准岗位目标,实施能力教学,不要过多地考虑知识容量,而以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直接从事岗位需求为准讲授课程内容。以下几点在教学过程中值得考虑:(1)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要针对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来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深刻理解专业课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电子线路》所需要掌握的内容。(2)在给各专业班级分配任课教师时,一定要考虑该教师所学或者从事过的专业,尽可能做到专业与教学内容对口。(3)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三到四年内让每位任课教师参加一定的专项生产实践,以便更好地熟悉专业及其发展趋势。(4)《电子线路》课程的各任课教师要经常和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座谈,及时掌握专业课教学对《电子线路》的要求,并结合专业课的实例来充实教学内容。

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电子线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受过去学科型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电子线路》实验依附于《电子线路》理论教学,实验只是作为验证理论的补充,而不是作为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以二多(分离元件实验多,验证性实验多)、二少(实验课时少,实验占本课程成绩比例少)为主要特点。多数学生不重视实验,往往是一看(看实验指导书)、二抄(抄实验数据)、三完成(完成实验)。这几年许多学校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适度增加了实验课时,增多集成电路实验次数,实验单独设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是要从实验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其立足点是“学”而不是“教”,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过程,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激励学生自主实验学习,让他们在实验学习中学出兴趣,获得知识。三层次实践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设计的。所谓三层次实践教学就是把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练习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实验内容,要求及指导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对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做到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基本实验是对学生实验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三基”进行初步训练。可安排在前面验证理论的五个实验中,内容包括常用仪表练习,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试与应用,基本放大电路和运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测试,测量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等。这样安排便于学生入门,提高其实验兴趣,同时也为以后实验打下基础。电子仪表是电子实验的工具,一定要熟练掌握其实验方法,放大器的静态、动态测试是电子实验的基础也要反复练习,掌握各种测试方法和技巧。提高性实验安排在基本实验之后的其他十个实验中,内容有研究特性指标、分析与排除故障、焊接与调试电路,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实验的“三基”。这时实验讲义可根据需要写得简明扼要,对一些基本要求安排得多一些,并且反复练习。有些内容如焊接实验电路板、拟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可在不同的实验中让学生完成其中的一项或两项。综合练习安排在期末,集中一段时间(三周或四周)进行,以培养技术人员应有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对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在动手与动脑的协作中完成知识技能的结合,使之成为课程的综合能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读识绘制电路图的能力;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选用器件和电路,分析估算电路的能力;搭接调试电路的能力;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制作电路产品,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综合练习教师只需给出练习课题和技术指标,其他具体工作如查资料、定方案、选择电路、制作印刷电路板、选择仪表、组织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综合练习课题选择得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它的教学效果,在选题时既要考虑所选课题应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达到培养能力促进理论学习,促进技能训练的目的,又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注意不能脱离学生的原有实验基础,避免综合性太强、太复杂,应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标准。

当然,要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只有正确的改革思路还不够,还需要一定的辅助条件作保证,如:(1)课时分配。目前高职院校《电子线路》课程中理论课时比较多,实践课时比较少,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新体系中,我们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精讲理论,以便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加强实践教学。(2)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现在任教《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师大都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高职院校的,他们理论水平较高,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校创造条件,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3)课程改革与专业改革的相容性。要提高学生能力,满足岗位需求,单靠改革《电子线路》一门课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把《电子线路》课程改革和专业结构及专业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学生的专业能力才能提高,才能满足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任为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3]魏志源.电子技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1.

[4]吕国泰.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