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永定县巴戟天种植现状调查,分析了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的原因,提出了林下种植巴戟天的技术思路。示范基地建设投入产出分析表明:投资回收期为5.6年(建设期);年投资的利润率为26.8%,说明林下种植巴戟天项目辐射带动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原因;林下种植;经济效益;福建永定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18-03
巴戟天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素有“北有人参南有巴戟天”的“南方小人参”之称,是市场紧俏的名贵中药材。2012年“永定巴戟天”在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之后,又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永定县“永定菜干” 之后又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笔者通过对永定县巴戟天林下种植现状调查,分析了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的原因,提出了林下种植巴戟天的技术思路,项目建设经济分析表明:投资回收期5.6年(含建设期);年投资利润率26.8%,林下种植巴戟天项目辐射带动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 产地环境概况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我国厦门、汕头2个经济特区的腹地,地跨东经116°25′~117°5′,北纬24°23′~25°5′。东与南靖县、平和县交界,西南与广东大埔县、梅县接壤,西北和上杭县相连,东北与新罗区毗邻,总面积2 224 km2。是福建省著名的老区、烟区、侨区、土楼区和矿区。县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全境群山起伏,大致以永定河为界,分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是博平岭山脉向西南延伸的中低山,西部属玳瑁山支脉。县内主要河流有永定河、金丰溪、黄潭河、汀江干流。永定地处北回归线北侧、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1 ℃,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霜期10 d,年降雨量大多在1 400~1 8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742.8 h,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山地资源较好地满足了巴戟天的生长。
据《龙岩统计年鉴(2012)》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底,永定县土地总面积2 224 km2,总人口48.03万人,农业人口占78.7%,财政总收入17.58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 926元。永定县属农业县,年人均收入较低,属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境内交通便利,省道福三线、龙梅铁路、国防道东东线、双永高速公路(在建)贯穿全县东西南北,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快捷的交通网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面完成,电话、互联网已村村通,无线通讯实现全覆盖,为项目建设和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 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的原因
2.1 栽培的需要
巴戟天是永定县的传统中药材,其中“湖山巴戟天”为该县传统名产中成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巴戟天野生转家种的成功经验,药效成分也得到了有关中药材专家的首肯。1986年3月,永定县在湖山乡开辟了13.3 hm2的巴戟天生产基地。目前,巴戟天种植覆盖了全乡的9个建制村、34个自然村。2009—2013年,新增巴戟天种植面积达到666.7 hm2。在国家倡导下巴戟天种植面积达到空前。因栽培的需要采挖了大量的野生巴戟天,导致了该资源的缺乏[3-4]。
2.2 市场的需要
巴戟天野生品的市场价格高于栽培品,人们为了眼前的短期利润,对巴戟天资源进行乱采滥挖,不仅急剧地减少了野生巴戟天资源,还对其再生长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5]。
2.3 环境破坏严重及自身繁育困难
巴戟天为热带、亚热带藤本植物,在其生长的前期需要隐蔽度大,后期则向阳生长。基于此生态学特点,野生巴戟天多为山谷林中缠绕树木向阳生长。由于开垦山林及乱采滥挖现象的存在,严重地破坏了巴戟天的生长环境条件[6]。同时巴戟天通过有性的方式进行繁殖较为困难,需要经过一定年限的生长才能结果,且其种子往往在成熟前易被鸟类吃掉,导致了野生资源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较差。
3 永定县巴戟天林下种植的可行性分析
3.1 政策环境优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将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对中药材等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为区域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永定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种植业的发展,把巴戟天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把巴戟天林下种植基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下发了《关于印发2009—2013年巴戟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县政府成立“永定县巴戟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乡(镇)相应成立巴戟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抓好本乡镇的巴戟天产业规划、开发指导、落实等工作,县、乡、村三级联动,确保目标实现。拟采用“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巴戟天林下种植示范基地,并把扶持种植巴戟天作为促进农村奔小康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3.2 资源优势
永定县区域特色明显、自然条件适宜是种植巴戟天的优势;同时巴戟天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野生巴戟天引种驯化的成功经验,药效成分也得到了有关中药材专家的鉴定。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真正形成永定县特色产品,发挥特色优势。当地农民在长期的巴戟天种植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永定县是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现有林地16.2万hm2,活立木蓄积量645.3万m3,森林覆盖率达73%。
3.3 市场优势
近年巴戟天配方、中成药、保健品生产原料需求量也突破了1 000 t大关。因此,巴戟天销势年年看好,价格逐年攀高。1987年,永定湖山林场培育出巴戟天种苗逾50万株,发展巴戟天种植,生产面积达334 hm2,产量超过1 000 t,形成了较大规模,成为我国巴戟天的原产地之一,巴戟天产业曾一度辉煌。地处中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栽培巴戟天等,巴戟天培育成本也较低,仅为其他地方的70%,在市场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
3.4 科技优势
永定县十分重视巴戟天基地的建设和生产加工,把发展巴戟天基地工作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新型特色农业来抓,与福建海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建立了科技协作关系,项目建设有较强的科技支撑,并聘请专家对有关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课程结合地方实际,传授巴戟天栽培理论,重点传授林下种植巴戟天高产技术方案。进一步对巴戟天资源分布、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有较深的探索,在巴戟天新品种引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上具有较先进水平。
3.5 基础设施优势
境内交通便利,省道福三线、龙梅铁路、国防道东东线、双永高速公路贯穿全县东西南北,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快捷的交通网络,同时境内电力、通讯、信息等设施完善。基地布局在公路沿线,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巴戟天基地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 永定县巴戟天林下种植的思路
4.1 布局规划
搞好规划,合理布局,倾力打造万亩“巴戟天之乡”。选择以湖山乡为主,辐射带动金丰片的下洋、岐岭、大溪、湖坑、古竹、高头、陈东等乡镇及虎岗、堂堡、合溪等10个山地资源丰富且属中、高海拔地区的乡镇种植巴戟天。在改造现有100 hm2巴戟天园地的基础上,2009—2013年,新增巴戟天种植面积666.7 hm2。2009年以育苗为主,2010年发展种植66.7 hm2,2011年发展种植166.7 hm2,2012年发展种植233.3 hm2,2013年发展种植200.0 hm2(表1)。
4.2 建立优良苗木繁育基地
巴戟天产业的发展,苗木是关键。需保证有数量充足、品种纯正、质量合格的优良苗木供应,才能满足巴戟天产业发展的需要,年需苗木约340万株。充分利用湖山乡优良的巴戟天种质资源,采用现代化组培技术繁育苗木。充分利用湖山乡优良的巴戟天种植条件,采用现代化组培技术繁育苗木,建立优良苗木繁育基地。
4.3 巴戟天林下种植基地建设示范
规划湖山乡三莱、桂平两村的唐背芨—上平—万安一带、赛华泥溪子、黄坑双子岽、金丰采育场棋盘石工区为巴戟天重点示范基地。现以金丰采育场棋盘石工区林下种植巴戟天高产示范基地为例进行阐述。
4.3.1 建设布局。根据林下种植巴戟天高产基地建设原则和巴戟天生产的有关要求,通过对现场各地块的勘察调查,经反复比较,确定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永定县林业总公司下属的金丰采育场棋盘石工区。基地总面积67.4 hm2。建设布局详见表2。
4.3.2 生产技术方案。一是园地选择。宜选择林中空地或树龄在20年以上,树种以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好。郁闭度最好在0.6~0.8。土壤要求有丰富的有机质,要肥沃、疏松、不渍水,土壤温度适宜,蓄水透气性良好。空气湿度是70%~80%为宜。林地坡度为25~30°的山坡中下部,坡向以东南、北坡、西坡为好。二是栽植区划分。为便于管理,栽植区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区划。三是品种选择。选择永定县湖山镇与福建农林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建立巴戟天高产栽培及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的优良种源及品种,主要品种是巴戟天(也称川巴戟、大巴戟)。四是种苗选择。选择永定县湖山镇与福建农林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建立巴戟天高产栽培及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的优良种源及品种,采用现代化组培技术繁育的优良苗木,苗高12~15 cm。五是整地。砍除林内胸径小于5 cm的所有林木,劈除林内所有灌木、茅草、杂草、芒萁骨、杂竹等,楂头低于10 cm。把砍除、劈除的所有乔、灌、杂木截断成2 m左右并整理捆绑,然后用肩挑或拖至公路边,选择安全防火的地方,在冬季将林木杂草清除烧灰作肥料。如遇有山苍子、樟树等含挥发性物质的树根,要通过深翻土壤,拔除干净,因这些树根严重危害巴戟天的生长,容易引起根腐病。翌春,再把土块打碎。秋冬季节将灌木砍伐开垦,按水平线修筑成宽0.5 m的梯田。梯田水平,台面略向内倾斜,梯田之间水平距离1 m,其间留部分草带,可充分利用表土回穴。在梯田内侧按株距40 cm开穴,穴深、宽各30 cm。六是栽植。根据巴戟天的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和林下种植基地的特点,栽植密度按园地栽植2.55万株/hm2的40%计算,林下种植密度按林地面积计算平均为1万株/hm2。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定植,尤其以选择在春季进行为好。一般选择在春分前后进行定植,此时的雨水条件较为充足,定植后容易恢复生机。若选择在秋季进行定植,则应在立秋至秋分前进行较为适宜。七是整形修枝。巴戟天随地蔓生,往往具有过长的藤蔓。尤其是已生长3年的巴戟天植株,由于其具有过长的茎叶,对根系的生长和物质的积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选择在冬季剪去过长的已呈绿色的茎蔓部分,保留长势幼嫩的茎蔓,进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八是肥水运筹。在穴的上方挖取表土回至穴中,表土回至穴2/3后,施过磷酸钙250 g/穴,再回填心土,填满成馒头形。待苗长出1~2对新叶时,可开始施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如土杂肥、火烧土、腐熟的过磷酸钙、草木灰等混合肥 15~30 t/hm2。忌施硫酸铵、氯化铵等。如用于种植的地块土壤具有较强的酸性,可适当施用石灰750~900 kg/hm2进行调节。由于巴戟天喜水又怕水,栽植地平台内侧开排水沟,以便排涝;干旱时,及时引水浇灌。九是病虫害防治。巴戟天主要的病害有茎基腐病、轮纹病、烟煤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粉虱、潜叶蛾。可采取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5 结语
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是由于巴戟天野生转家种栽培的需要、市场需要大量的野生巴戟天、开垦山林及滥采滥挖使环境破坏严重及自身繁育困难等原因造成的[3-4];永定县区域特色明显、自然条件适宜是种植巴戟天的优势,同时巴戟天种植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巴戟天生产实践和经营管理经验与技术、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巴戟天基地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建立巴戟天林下种植示范基地并予以推广,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永定县多为中、高海拔山区乡镇,山地资源丰富,是发展巴戟天种植的首选区域。湖山乡是该县巴戟天原产地,品种选择永定县湖山镇与福建农林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建立巴戟天高产栽培及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的优良种源及品种,主要品种是巴戟天(也称川巴戟、大巴戟)。定植的方式一般是把巴戟天苗套种于金柑、柿树、油萘、芦蜜柑等果树下,示范基地建设在杉木、马尾松纯林,或以针叶树为主的杉、马、阔混交林林下种植巴戟天,投入产出分析表明:投资回收期5.6年(建设期);年投资利润率26.8%,林下种植巴戟天项目辐射带动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永定县巴戟天种植应选择土壤肥力条件中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状况良好、pH值呈微酸性的林地作为种植园。移苗定植,时间选定在1—3月,定植后,应进行施肥、灌溉、修剪、防病虫害等管理,以提高巴戟天产量。同时制定并实施巴戟天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高标准、高起点发展巴戟天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巴戟天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贯穿于育苗、建园、定植、管理、采收与加工全过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增效,以促进老区山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5-7]。
6 参考文献
[1] 曹光球,叶义全,林思祖,等.福建永定县道地药材巴戟天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现代中药,2007(12):38-40.
[2] 林仁昌.永定县巴戟天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6):125-126.
[3] 刘瑾,丁平,詹若挺,等.广东省和福建省巴戟天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5):485-487,504.
[4] 郑佛荣,沈天平.永定县推广种植巴戟天技术管理浅谈[J].福建质量管理,2011(12):64-65.
[5] 姚必根.和溪巴戟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03(4):33-34.
[6] 永定县人民政府.永定县2009-2013年巴戟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EB/OL].(2009-02-10)[2009-05-04].http://.cn/qkpdf/xdny/xdny201311/xdny201311143-2.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