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还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崇拜女性,赞美生育,以母系定血统,重母轻父。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拥有崇高的地位,受到人们的崇拜,这是由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在早期的文字中,也保存了女性成为“女神”的影子,本文对若干甲骨文进行分析,并从其形体结构透视出女性的“女神”时代。
关键词:古汉字 女性 母系民族社会
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从符号学的角度视之。符号可分为有理性和无理性两种。人类用字母记录词语读音的拼音文字是无理性符号,它除了书写语言、表达概念外,本身毫无意义。而历史悠久的方块汉字,它除了具有书写语言、表达概念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表达复杂文化意蕴的本质特征。著名语言学家刘又辛先生指出:“汉字是一种有理性的符号……从符号本身可以理解其用意。”换言之,汉字能以其特有的表意属性和奇特的形体构造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意蕴。从汉字的形体构造上,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窥见先民造字的理据。
原始社会应该说是人类社会的开端,而这个时期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阶段。母系氏族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早期状态,而女性就是这个时期的主宰者。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氏族内部出现了简单又合理的社会分工:老人照顾孩子,男子狩猎、征战、防御野兽,妇女采集植物、缝衣做饭、生儿育女,还负责氏族之间的物物交换活动。男子在狩猎时风险比较大而且收获也很不稳定,氏族成员要忍饥挨饿;征战更使青壮年男子损失较多。总之,男性的社会分工状况使男子在两性对比中处于劣势,只有回到女性的身边才能填饱肚子,才能得到安慰和心理依附。和男子相比,女性的社会分工保险系数更高。妇女在采集时收获颇丰,因为在当时条件下,人口稀少,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因此收获相对稳定。所以,她们在氏族中有很高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掌握了氏族的生存命脉,没有她们,氏族将不复存在。
原始社会处于人类的婴儿期,人们的意识尚处于朦胧状态,还不知道性生活和生育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地可以生长植物,女人可以生出孩子。但他们对大地为什么能够长出植物,女人为什么会生出孩子却一无所知。他们感到大地和女人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神秘力量就是生育力,于是把女人和土地都当作神来崇拜。当我们追溯到世界历史的源头时,会发现当时所崇拜的神几乎全是女性。古巴比伦的伊西塔,古希腊的盖娅,古埃及的伊西丝等,都是君临世界、主宰一切的女神。女性在原始社会因拥有神秘的生殖力量而拥有崇高的地位,受到人们的崇拜。在早期的文字中,也保存了女性成为“女神”的影子。下面就例举几个汉字来诠释。
1 母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母”都是在其最初的字形“女”字的基础上增添了两点代表乳房。藉以突出“怀子”或“乳子”的特征。这个字的形体特征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文化信息,即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崇拜时期女性的地位。女性的乳房在生殖后特别地膨胀起来,“母”字正是抓住这个特征而形成的,也正好说明了女性在生殖后受到人们的崇拜和景仰。这种形体上的结构方式巧妙地联结了女性和“给予生命”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母亲在氏族的每个人的观念中难以表达的崇尚之情。
《说文·女部》:“母,牧也。从女,像怀子之形,一日像乳子之形。”段玉载注:“以叠韵为训。牧者,养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引申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日母。”同时,“母”也是对女性的美称和尊称,是人们对母亲生养功德的肯定和赞美。王国维认为女子称某母,犹男子之称某父,乃美称也。在上古之时,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第一位的大事。因为女性能为人之母,哺育后代,所以受到崇拜。
2 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
“姓”由“女”“生”二字会意组成,表示由女性来定血统关系,可见古代女性作用之大。对女性产生崇拜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具有生育能力,这从“姓”的古文字形可得到旁证。汉字残存的古意也与女娲的传说相契合。这种现象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古汉字所凝固的不只是单纯的词义而已,透过表层的词义,还有我们这个民族厚重的文化和心理积淀。我们古籍中保留至今的最早一批古姓,如:姬、姚、姒、妫、姜、娄、赢等,大多以女字为偏旁。这一文化现象标志着古代女性曾经有过的辉煌。而“氏”字,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比“姓”字出现得晚,是指从属于“姓”的派生氏族支系。如我们熟知的黄帝轩辕氏,是从属于母系的姬姓部落的;炎帝神农氏,从属于岐山东姜水一带的姜姓部落;虞舜出自母系的姚姓,夏禹出自母系的姒姓等。我国周朝时,还是女称“姓”,男称“氏”的,但到战国后,就“姓氏”联称了。原来表示以母系定血统关系的“姓”,也变内涵而同于“氏”了。子女的姓,也就由原来的依母“姓”,而改为依从父“姓”。如:本是姬姓始祖母后代的轩辕氏,取代了始祖母的地位,而成为姬姓始祖,并被尊称为黄帝。神农氏则取代了原姜姓始祖母的地位,而成为姜姓始祖,并被尊称为炎帝。
到了父系社会之初,男子虽是氏族首领和英雄,但传说中的英雄多是借母亲和上天之力创造的,这也同样反映了先民重母轻父,崇拜女性,因此造出了一个从“女”从“生”的“姓”字。正是由于从母姓不知父,上古之人想出了“感生”之说,在许多文献资料里都载有这样的神话传说:传说中神农之母看见一条神龙,心中感动因而孕生神农;黄帝之母看见电光绕着星斗,心有所感因而孕生黄帝;虞舜之母感于天上枢星幻化的彩虹,因而孕生虞舜;商祖先契的母亲简狄吞食燕卵而致孕,最后生下契。在这些传说中圣哲们的父亲都是子虚乌有的神怪,这正是“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曲折反映。这些圣人并非没有父亲,只不过当时人们在观念上没有形成父亲这个概念,在生活中找不出谁是自己的父亲。这种感生神话其实是女始祖崇拜的表现形式及其遗留。
这种“感天而生子”的事例,并非汉民族文化所独有,在许多民族的传说中也有体现。土家族神话中说,洪水过后,只剩下罗子罗妹兄妹二人,罗妹吃了两颗红艳艳的樱桃,觉得心里一动,就怀了孕。白族的“金龙报仇”故事说,一个姑娘吃了一只河里漂来的桃子后怀孕生子了。这些传说初看都带有神话的色彩,但反映的正是母系氏族社会里人类繁衍的历史痕迹,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历
史真实的一种折射。
闻一多论述神话的作用时曾说:“夫今人所视为迷信者,即古人之科学;今人所视为神话者,即古人之历史。古代神话之存于今者,其神话色彩愈浓,其所含当时之真相愈多。此中无所谓荒诞不经,更无所谓作伪也。——盖历史为人类活动之记录,神话则其活动动机之口供,由历史可以知其然,由神话更可以知其所以然也。”(为陈梦家《高禖郊社祖庙通考》所写跋)由此可知,史前文化往往是由神话保留下来的,而上述这些神话,就证明了古代以母姓为姓的原由。
对我国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的文化研究也表明:集会、议事、宗教等公共活动由辈分较高的妇女主持,女子死后葬于本氏族公墓,男子死后则归葬于原属氏族公墓,子女只能跟随生母。
3 好
在母系氏族时代,氏族实际上是一种血缘集团,因而氏族首领的地位最初是由其生育繁衍后代的功绩奠定的。一个氏族的首领虽然未必是所有氏族成员的直系血祖。但她的儿孙在氏族中所占的比例则必是他人所不可企及的。在中国早期社会,以母系血统计算世系,形成母系氏族社会,并对女性存有神秘感,社会极力崇拜女性。闻名久远的女娲更是先民推崇倍至的造物神,她用五色石补苍天,断鳖足立四天之极,充分显示了她在神话时代的至尊地位。
下面就通过“好”字来分析一下古人对女性生育的赞美崇拜的心态。
“好”的甲骨文字形很像双手搂抱婴儿哺乳的母亲形象,表现了华夏先民对女性在“人的生产”这一巨大功能上无限崇拜的文化心态。但对这两个会意部件之间的关系,却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最普遍的意见,是认为“女”“子”为限定关系,如《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好本谓女子。”意思是“女之少者为好”。也有人认为“女”“子”为并列关系,其造字意义为“男女相好”。这些分析都有以今律古的毛病,刘志基先生认为,“好”字中的“女”“子”应当理解为主谓关系,即“女有子”或“女产子”。其理由是,从字形看,甲骨文“好”字“女”“子”两个部件虽有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构形,但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即“女”大“子”小,这种关系无疑是为了表明“好”中之“女”,是一个成年妇女的形象,而“子”则是一个婴儿的形象。从字义看,“子”的本义与字形(突出头部比例的小儿)相符,是婴儿之义,而其“男子美称”之义则是后起的。从“子”得义之字多与小儿之义有关,如“孺”(孩子)、“孤”(幼而无父)、“孙”(子之子)等。由此可知,“好”中之“子”,不会是能与女人相好的大男人,而只能是“女”生产未久的乳臭小儿。我赞成刘先生的观点,因而“好”字最初是指先民对妇女生育能力的肯定,后来这种朴素的审美意识逐渐引申,表示女子非常美丽,现在“好”则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根据殷墟卜辞的记载,殷王武丁诸妇中有一人名叫妇好,妇好为什么名叫妇好,从以下卜辞中可以窥见其奥秘:
乙丑卜……翌庚寅妇好不其冥。一月。(《殷墟书契续编》四·二九·二)
戊辰卜……妇好冥,不其劝。五月。(《殷墟书契续编》四·二九·二)
王贞:……好冥……佳甲冥……。(《殷墟书契续编》五·十二·三)
以上诸辞中,妇好后都有“冥”字,“冥”字是“娩”字的假借字。所以以上卜辞都是卜问有关妇好生育的有关事宜。由此可见,妇好是一位生育较多的王妃。殷人之名,多因事、德而得,那么妇好得名则是因其多产,这就可以确定“好”字的本义的确是女子生育。“好”展示了在古人的心目中美的标准是:生孩子多。多子既然是受到肯定的,那么多子的创造者——女子也就受到高度的尊敬。
古人以妇女产子或有子的形象记“好”这个词,说明在先民的观念里,生育具有审美价值。现在保存下来的人类较早的艺术痕迹是雕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裸女的形象。这些裸女雕塑一般都有被过分夸张了的形体特征:或丰乳肥臀,或突出表现生殖器部位,或为孕妇形象。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母系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也有一些类似女阴的双鱼纹。这些大量出土的雕像和器物,正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殖崇拜观念在史前艺术中的一种直接反映。这种生殖崇拜观念和“好”字的文化内涵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4 姐
对生育的赞美还体现在“姐”字上。
姐,《说文·女部》:“蜀谓母日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姐”字以且为声,“且”是祖的初文,这意味着古人视母为祖。
5 妣
《说文解字》对妣的解释是殁母,从女、比声。其常见语义是祖母辈以上的女性祖先。郭沫若认为,“妣”在甲骨卜辞中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初始义为母。这一说法已经为不少学者所接受。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初始义为“母”的“妣”之所以采用女性生殖器的造型并不具有宣淫的意味,而是出自对人类自身繁衍的神秘感和崇敬感。妣的另一语义是已故的母亲。人死为鬼在鬼神信仰盛行的古代中国通过“母死为妣”的表述,使得对于女性祖先的崇拜进入了某种宗教境界。
通过以上几个字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是社会生活的主角,她们承载着繁衍后代的神圣使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在公众事务中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因此,母系氏族社会可以说是女性的辉煌时期,是女性的“女神”时代。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