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范类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范类人才为主,具有职业技术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双重属性。而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作为师范类院校教学基本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师范生的关键条件。本文围绕师范类院校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必要性、新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详细的探讨,为今后师范类院校实践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 实验室 实训基地
一、引言
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民教师的主要教育阵地,其人才培养战略应该以全面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为核心,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往师范类院校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逐渐变革,以“理论与实践并举,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教学模式在各大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中逐渐开展起来。笔者以自身所在的师范类院校为例,阐述师范类院校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师范院校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把握能力
师范类院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民教师为己任。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和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师范生未来的教学生涯奠定基础。
2.实验室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目前现在各大高校迎来了大批量“90后”学生,这一类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智慧程度一般比“80后”“70后”同年龄段学生更为丰富,针对“90后”年龄段师范生的教育模式也将随之改变。实验室建设以其实践性强、形式丰富多样的优势紧扣青年一代学生的兴趣点,以高度信息化、网络化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定期、定学科举办在岗培训,并聘请师范类教育专家为师范生上课、做讲座,并到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参观与实践,让学生接触新事物、新思想,开拓眼界,从而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师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听课”为主,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抵触等负面情绪,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正好可以改变目前教育模式的短板,使师范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对于师范生而言,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学习环境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实践课程学习的条件,提升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同时,还有效促进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师范类高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师范类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新模式应该是与当前高速信息化时代相契合的,近几年,师范院校迎来了大批量的“90后”学生,“90后”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受到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影响较深刻。对于师范类高校实验室建设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实验室的高度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师范类课程教学呈现全开放式模式。“90后”一代的青年师范生未来踏上人民教师岗位后面临的是一群年龄更小、个性更复杂、口味更挑剔的中、小学生,当前在师范院校所掌握的基础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基本教学能力是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对于一名教师的需求,师范类院校必须拓展除本专业之外的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要求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实验室。此外,实验室建设的关键问题是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师范类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应该重视实验室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严格分区分类管理资源,强化环保意识。未来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突出师资力量的质量为主,比如聘请实训基地的校长、各学科专业带头人等为师范类院校的名誉教授,定期为学生做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对未来教室的新要求,强化师范院校与实训基地的团结合作。
四、当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与实训条件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方法保守
当前师范院校在进行专业实践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为主,注重专业理论知识,而轻视能力培养,这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不利,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跟随者教师的脚步学习,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学习需求的问题,倘若一味讲授、演示、操作、总结等套路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既打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接受实验结果,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发挥,也违背了实践教学的初衷。
2.异类实践课程孤立
师范院校不同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并没有有效进行融合贯通,实践课程教学中几个重要的环节之间的联系几乎为零,出现严重孤立割裂的状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实践过程与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密切结合起来,没有对师范生的时间学习进行深度指导,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出现断层,长期下去,将严重不利于师范类人才培养。
3.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欠缺
经济基础是物质建设的前提保障,同比而言,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拥有充足的建设经费。然而,纵观我国师范院校中对于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不难看出师范类院校办学经费异常紧张,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更是呈现萎缩的态势,在人才和软硬件引进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师范类院校的实践教学数量和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不利于师范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师范类院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的问题,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让师范类院校将教师重点放在理论研究和书本知识方面,而严重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缺乏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导致师范类很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以往一些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设备类型少、台式老旧,缺乏数字化高尖端的设备,比如软件技术师范专业创建的实训基地主要包含软件技术、软件工程以及管理工具三个模块,这个系统中学生没有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其中涉及的很多软件技术缺乏创新性和可行性。
五、加强师范院校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1.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引导,转变师范类人才培养战略
师范类院校要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师范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结合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对未来教师的专业需求现状,不断转变自身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明确师范生教育的主题和方向,这样才能保证师范类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灵性发展。此外,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建设师范类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将以往单纯的理论教学体系逐渐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体系。
2.积极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和保障体系
首先,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以师范生的需求和能力培养为主,体现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将师范生的实际状况、学校的实际状况以及实习单位的实际状况紧密结合,建立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建立一套对师生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师的工作考核、教师成绩考核、科研成绩考核与教师的工作量表挂钩。师范生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实践学习中要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
最后,规范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课程教学文档,注重实践教学的毕业设计。师范生在实训基地实习时要对课程设置、实践过程、教学内容、中期考核等文档进行认真的写作和记录,真实记录自己时间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将这些文档作为考核学生实践成绩的依据。同时,完成实践教学后师范生要重视后期的毕业设计写作。
3.重视师范类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师范类院校的教育资金主要是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来贴补的,除了师范院校要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之外,国家教育部门也要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教育财政资金的投入,并适当颁发一些优惠的校企合作的政策,积极推动社会上那些民办院校、农民工子弟院校加入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不断提高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比如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以在线教学平台Moodle为师生互动的主要交流平台,教师既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和考核,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作业考核、发表建议等,具体的模型图如图2所示。
4.引进先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注重实验室的软硬件资源建设。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扎实的实践基本功,弥补自身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五、结束语
现阶段,师范类院校在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实践教学方法保守、异类实践课程孤立、建设经费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而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的力量结合。从教育部角度而言,国家要重视师范类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学校要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引导,转变师范类人才培养战略,同时积极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与保障体系,引进先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自身要积极参与实践课程,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林德力.浅谈师范类院校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1):17-19.
[2]陈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
[3]王志军.教育技术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教育技术西部论坛大会专题报告,2011.
[4]]叶忠海.现代成人教育学研究[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