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大数据时代大学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变革和服务延伸

论大数据时代大学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变革和服务延伸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31 14:30:08 点击: 推荐访问: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五个度 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案

摘 要:本文从大数据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新需求入手,分析大学图书馆从知识补给到信息整合、知识传递到能力培养、被动服务到主动引导的功能变革,探讨大学图书馆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拓展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探索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建设特色数据信息库、构建移动服务系统和远程服务系统等服务延伸。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图书馆 人才培养 功能 服务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2012 年,奥巴马政府公布“大数据研发计划”,旨在提高和改进人们从海量、复杂的数据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要的核心技术。2014年我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变革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也深刻影响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大数据有直接密切相关的三类人才包括:实现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人才、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资深分析型人才、以及精通如何申请和使用大数据分析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同时,大数据的复杂性和融合性使更多领域的合作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既呼唤着高精人才,也渴求综合性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深受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其人才培养的效果决定着大数据时代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只有充分顺应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需求,并具有一定的教育前瞻性,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具体来说,大数据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大数据时代表现为三层涵义:“学什么”、“怎么学”和“何时学”。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重点解决这三方面:“学什么”是指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获取渠道、整合内外环境资源,汲取课程内外、专业内外的知识营养。“怎么学”是指学生可以凭借网络、媒体、社交圈等平台等渠道,与老师、同学、朋友以及相同学习兴趣的爱好者交流,充分利用、整合内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优选和加工,最后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丰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何时学”是指学生要突破原有的课堂学习为主、课外学习为辅的学习时间分配模式,注重课外学习时间,不拘泥于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形式,同时高校要加强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信息素养。大数据时代,数据不再是稀缺资源,数据不仅来源广泛、格式多样,而且更新、折旧的速度也非常快。信息素养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包涵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等五个特性。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该:(1)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2)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获取各类学习资料与信息;(3)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鉴别、筛选、分析、概括和表达等;(4)善于运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创造信息的生长点,产生新信息;(5)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能够自觉抵御、消除垃圾信息或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3.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数據应用中的作用表现为通过分析信息的清晰性、正确性、准确性、相关性、重要性和道德合法性等,对信息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最终形成指导行动的判断。大学生是受教育程度高、求知主动性强的群体,他们在信息接触上往往呈现自由和开放的心态。但如果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学生可能容易被虚假信息、无用信息迷惑或干扰,不能对信息的有效虚实进行辨析,更不能对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取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强调培养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一系列教学科研的训练,促使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使用开启自动化模式。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指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创新能力直接体现为通过发掘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创造性地寻找信息的生长点,总结出一些规律或者预见未来发展,这意味着“洞察”、“整合”、“分析”和“预见”。 “洞察”期待高校挖掘出学生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能够迅速捕捉、鉴别有效信息;“整合”要求高校赋予学生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视角,学会归纳、筛选、整合海量信息;“分析”需要高校加强训练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举一反三;“预见”呼唤高校引导学生擅于概括和表达信息,并创造出新的信息,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做出正确判断。

二、大学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变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也发生了转变。

1.从知识补给到信息整合。传统时代,大学图书馆为高校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知识补给作用。一方面,大学图书馆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知识源泉,拓展学生专业领域的深度;另一方面,大学图书馆为大学生搭建学科综合性教育的桥梁,延伸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增强,信息整合与加工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在大数据时代,大学图书馆不仅仅是知识的“仓库”,而且是对知识进行提炼萃取的“加工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形式从纸质版的馆藏文献扩展为多样化的电子信息,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也从知识补给转变为信息整合。大学图书馆应当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设置、科研需求为出发点,在采集印刷型与电子型文献的基础上,加强虚拟信息资源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全面、专业和准确的信息服务。大学图书馆拥有专业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人才,能够应对纷繁多样、庞杂无序的数据,从中剥离、整理、提炼出专业有效的学科信息和发展势态,帮助师生更好地利用各种数据,也为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支持。

2.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培养。“育人”是大学图书馆始终坚守的定位与职能。从古到今,大学图书馆担负着保存文化典籍的职责,为人类知识传授、文化繁衍提供基础支持,并辅助高校完成社会教育和开发智力资源的社会职能。在大数据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所依托的教学、科研工作,其有效性极大程度地依赖于师生的信息生存能力。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储存、分析、利用、创新等方面享有绝对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实体文献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并以先进的现代网络设备与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引导学生自觉提升信息素养、发掘学生信息创新能力。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大学图书馆承担信息素养教育,至今已有 30多年的历史。大数据的使用与发展呼唤高校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大数据时代赋予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大学图书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与挑战,勇于担当并不断完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职能,使其成为大学图书馆“育人”功能最鲜亮的一面旗帜。

3.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引导。过去,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存储与建设方面的发展高度和广度主要取决于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大学图书馆在采购实体文献资源或数字信息资源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即社会提供什么信息资源,图书馆就收集什么信息资源,或高校需要什么专业信息,图书馆就收集什么专业信息。这是一种被动的信息服务,在这种状态下,大学图书馆把文献信息资源从出版社、信息供应商搬到高校,扮演“搬运工”的角色。

而大数据时代赋予大学图书馆的角色是“信息资源再创者”。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比例的不断增加,互联网、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高校之间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主动建设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转变。通过校际、馆际合作,大学图书馆将可利用的信息量延伸至上百、千、万倍,大学图书馆内专业的信息咨询人员,具备对庞杂的信息资源进行深挖、筛选和分析的能力,能够为师生提供创新的有效信息,为专业发展的方向提供依据,也可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趋势化建议和指引服务。

三、大学图书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服务延伸

1.引领学生学习方向,探索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在大数据时代,大学图书馆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分析手段,提供高效准确的学习信息,为学生导航,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运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学生和社会的链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大学图书馆可以借助移动图书馆或者微博、微信等微信息服务媒介,编制推荐书目和导读书目对馆藏书籍进行重点推荐;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组织远程阅读辅导、网络读书交流会和经典作品在线讲座等方式促使学生读好书、读有品位的书;举办微视频演讲比赛、网络征文大赛等活动活跃高校的读书氛围;开展信息技术微课、电子出版物视频演示等,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分析能力;整合MOOC、网上报告厅、超星名师讲坛、数字音乐图书馆等网络学习资源,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新平台。

2.探索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大学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大学图书馆信息系统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根据不同学生的年级、专业或学科领域,分类划分用户群体,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籍,为学生构建个人馆藏;对学生基本信息、学习兴趣和阅读偏好进行分析,建立个性化信息需求库;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检索信息进行收集记录,搭建个性化检索平台,满足不同专业和学习兴趣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信息的检索效率;定期、主动提供信息推送服务,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与信息需求,对图书馆主页进行页面内容、风格的设定,选择自己关注的信息模块,屏蔽不需要的信息模块,增强学生对图书馆网页和系统界面的喜爱程度;同时学生通过信息系统与图书馆进行互动交流,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图书馆,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建设特色数据信息库。信息共享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成为图书馆的最大挑战。大学图书馆要做到有特色、有特点,必须创建自己的特色信息数据库。建立特色数据库,是将图书馆的所有资源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归类和重组,在数据内容和组成上要体现馆藏资源的特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发富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内容体系。如建设地方文献数据中心,以地方特色为主题来整合纸质型、视听型、光盘型等文献资源,集中反映本地区社会发展的进程;建设服装设计图库、法律文献中心、旅游信息大全等专题信息数据库,把分散的文献数据信息,集中整合以提供“一站式”的特色服务等。

4.构建远程服务和移动服务系统。远程服务和移动服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服务和移动服务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地域及时间上的服务限制,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方式和发展方向。通过将大学图书馆馆藏信息系统与远程服务系统、移动服务系统进行对接,学生可以借助电脑以及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设备方便灵活地获取、利用馆藏信息资源,轻松地实现对数字资源的搜索、导航和获取;享受馆藏书目查询、续借、预约、挂失、到期提醒等自助式移动服务,自由选择咨询问答、新书推荐、预约取书通知等信息交流功能。

参考文献:

[1] 唐玲,王银艳. 大数据时代与大学图书馆服务[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1:96-98.

[2] 吴晶娥.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探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2:73-77.

[3] 何海地.大数据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开展數据素养教育的思考[J].现代情报,2015,09:130-134.

[4] 何涛.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图书馆职能.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4(7),P129-130

[5] 赵维达.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措施.边疆经济与文化[J].2014(3),P140-141

[6] 何传霞.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的新思考.文史博览(理论)[J].2011(3),P81-85

[7] 吴军.论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功能如何定位.河南科技[J].2014(3),P281

作者简介:蔡立丰,女,1977年生,助理研究员,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情报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测量。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