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酒类生产大省,也是酒类消费大省,加上河南酒类市场开放包容,全国各地众多品牌、质量不一的酒品充斥河南省酒类流通市场,一点点小问题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亟需立法保护。
最近,河南酒界一位权威人士问我:“为什么河南的酒类企业团结不起来?”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还没有人能回答。
但提到河南酒,我就想起了山西醋。关于山西醋业的困境,我曾长期采访和跟踪。河南和山西,同处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发源地,又同处“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中部地区。河南人与山西人既是近邻,又是乡亲。河南酿酒的历史最长,山西制醋的历史最久。根据我的观察,作为地方名产的豫酒,绝大多数落入过与山西老陈醋相似的困境。
老祖宗的渊源,桂冠?包袱?
周代时,山西就开始了醋的生产。第一个正式推出“山西老陈醋”品牌的,是清朝顺治年间的王来福,距今有三四百年。为什么老陈醋三四百年都没有发展成法定品牌,更没有因此发展成一个大企业集团,创造出足以敌国的财富?因为几百年来,“老陈醋”这个名字只在民间传颂,并未获得法定地位。与之相对照的是,可口可乐在1886年由药剂师班伯顿发明配方,1887年美国政府就颁发了可口可乐专利权文件,现在它已是世界第一品牌,排名世界前10位的跨国公司,没人与它争品牌,争正宗。虽然世界各地有几千家工厂都叫“可口可乐”,但没有一家不在可口可乐集团的掌控之下。
据说,河南是中国酒的发源地,7000年前已经酿酒,有文字记载的仪狄造酒、杜康造酒都始于河南,还有刘伶醉酒、汉光武帝刘秀赊酒旗建立东汉王朝等传说,以及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等一大批詩词流传古今。
河南酒厂的老习惯,也是一遇到问题,就回头烧香拜祖,一提营销就说自己有几千年的酿酒历史。但没有品牌影响力,单靠文化去卖产品是不现实的。
宋河、杜康、赊店、宝丰等酒厂都爱强调他们酒的历史多么长,却缺乏现代的品牌概念。众所周知,河南有两家“杜康”酒,打了20多年仗,业界称之为“两伊大战”。杜康品牌价值在鼎盛时曾高达50亿元,最有可能成为豫酒一线品牌乃至中国一线品牌。然而因为两家杜康长期对抗,导致杜康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不断下降。2007年汝阳杜康要破产,伊川杜康想收购,但汝阳县政府不同意,汝阳杜康酒厂的干部职工也不情愿。直到2009年3月,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干预下,伊川、汝阳两家杜康酒厂在洛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家“杜康”总算是合为一家了。
为了争戴正宗“老陈醋”的桂冠,山西几大醋厂即使有新创造,也谨小慎微地说明是在老祖宗工艺、风味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改进。没有人敢说“我们酿造的老陈醋,味道超过了王来福”。但实际上,老陈醋的酿造工艺早就落伍了。
没有定向的进步
山西省的醋厂和醋作坊最多时曾有一两千家,这一两千家醋厂所产的醋都叫“老陈醋”。当一个品牌被一两千家企业分享时,品牌的价值就被极度稀释了;当这一两千家企业的产品良莠不齐时,品牌的价值不仅被稀释,而且总体趋向于负值。
山西省几个龙头醋厂产品的平均价位超不过2500元/吨,一般老陈醋的售价只在1500元/吨左右,而镇江恒顺的食醋每吨售价却在4000元~4500元之间。山西几大醋厂的利润率不到5%,全省前5名醋厂的年销售收入和利润总和比不上一个恒顺集团。
2010年,河南的白酒产品消费量在200万吨左右(白酒产品消费额在200亿元),而全年豫酒阵营的实际产量,在50万吨上下,河南白酒市场的四分之三被外省品牌瓜分。
河南酒界那位权威人士说,中国人有的毛病,河南人最突出。河南白酒爱搞恶性竞争,低档白酒你卖三块五,我卖三块四,相互杀价。酒企因为一直在低端产品上打拼,产品附加值低,辛苦不讨好。低档酒是底层百姓喝的酒,价格提不上去,一瓶酒利润几分钱,还有赔钱的,但是因为工人要发工资、设备要折旧,只要赔的钱少于待摊费用,就还得生产。
河南的白酒企业,最初都是当地政府办的,所谓“当县长,办酒厂”。因为白酒的利润率超过200%,资金周转也很快,河南封丘县最多的时候有100多家酒厂。为什么小酒厂多?弄几亩地,挖几个坑,花个百十来万就弄起来了,一生产就能卖钱。小酒厂没有账,再漏点税,就挣钱了。后来封丘的小酒厂基本上都倒闭了,包括一家国营酒厂。
镇江香醋之所以发展迅速,在于江苏省、镇江市政府明确扶持恒顺集团,让它做大做强。镇江市的财政收入,一半来自醋业。镇江恒顺为全国醋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江苏省政府牵头,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香醋企业都是恒顺并购的对象,不符合镇江香醋生产工艺的,一律不得生产。
而在山西,众多小醋厂不愿融入大厂之中,以至于山西醋厂数量全国第一,但并未形成整体竞争力。太原益源庆醋厂厂长张留根说:“老陈醋想联合,关键是政治利益统一不起来。谁都想当董事长,就怎么也联合不起来。”
过去,河南很多国营酒厂都是县里的财神爷。赊店酒厂办公室主任曾说:“我们酒厂一感冒,全县人民都一起打喷嚏。”这些酒厂有的在县城,有的在农村,汝阳杜康酒厂在大山的怀抱里,从汝阳县城到酒厂要翻山越岭。
2000年前后,豫酒进入第一轮改制高峰,制药、房地产等业外资本进入酒企,但多为资产租赁经营。由于改制不彻底,导致矛盾不断升级,林河、宋河、宝丰、汝阳杜康等不得不再次进行改制,有的走向破产之路。
2001年,河南的宋河、林河 、张弓、两个“杜康”都关门了,只有宝丰和赊店酒厂还在惨淡经营。赊店是河南国营酒厂里第一家改制的,但已错失大好机会,2001年一度停产。县政府向厂里派驻了工作组,调整了董事长、总经理,并且协调银行贷款,才使酒厂重又开工,使县财政当年勉强拿到600多万元税收。
河南各酒厂以前都存有大量原酒,改制时几百吨、几百吨地卖,不卖白不卖,反正改了制也不是自己的。台湾的金门高粱酒,主要就是收购的河南酒厂原酒。现在各酒厂又都开始储藏原酒了。
游戏规则谁来制订?
2000年9月1日全国实施的酿造食醋新标准,由石家庄市珍极酿造集团主要承担起草、制定工作。2009年9月,江苏恒顺集团排挤珍极,争取到由他们承担国家酿造食醋标准的修订起草工作资格。山西作为“醋的王国”,做醋的历史最长,年产量最高,但在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上却没有资格参与。
2005年,剑南春第一个提出“纯粮固态发酵工艺,高档白酒身份证”,并将其提高到“国字标”的行业标准,极大地提高了剑南春的品牌高度;2007年年末,剑南春又率先提出了“通过挥发系数检测年份工艺”并借此推出高端年份酒,有效地改变了年份酒混乱的局面。但河南没有哪个酒类企业有资格、有意识提出这样的全国性行业标准。
山西省素有“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之说。为了标示自己的“正宗”,山西几家大厂争相拉扯与山西老陈醋的历史渊源。在这样一个薪火相传的手工业行当里,对祖宗的崇拜及迷信也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这里的“正宗”并不是法律概念,也不是法律地位。
2002年春天,山西东湖集团发布消息:“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本公司颁发了‘东湖’、‘美和居’原产地标记证书。该证书的颁发彻底结束了山西几十年来的‘正宗’老陈醋的纷争,国家对山西老陈醋的‘正宗’身份,终于有了法律性的认定。”
当我在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采访时,负责办理原产地标记证书的陈然女士说:“东湖这样讲是不对的。不管是谁,只要符合要求,我们就给办证。我们不去判定谁是‘正宗’,谁不是‘正宗’。”
镇江香醋也办了原产地域保护认证,跟山西老陈醋不同的是,伴随着这项认证的还有一份《镇江香醋》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糯米主要采自镇江市及镇江市附近金坛、溧水,少数采自江苏省其他地区;工艺用水水源取自长江镇江段……”这严格限定“镇江香醋”只能产自镇江,其他地方的企业均不能生产。
据媒体报道,第一个成为我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绍兴黄酒”在申请保护成功后,一些非正宗“绍兴黄酒”被迫改换名称,短短几个月,生产“绍兴黄酒”的酒厂出口额就增加了1.2倍。
河南的清香型白酒代表企业——宝丰酒业,也是河南省唯一获得原产地国际认证的白酒企业。但这不但没为宝丰酒带来好处,且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浓香型白酒的全国大流通,清香型宝丰酒的市场份额逐步下滑,宝丰酒业颇感无奈,不得不转产浓香型白酒。2001年之后,宝丰全线亏损,举步维艰,被迫改制。
地方保护,该出手时就出手?
1999年年初,石家庄市工商局查出当地有假冒山西“老陈醋”,使得正宗“老陈醋”名声受损,并波及西安、沈阳、安徽、上海等地,当地一些商家大举清理山西食醋下柜。
山西四眼井醋厂厂長药五忠说:那次石家庄打假,山西醋有30多个产品遭殃。不能排除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因为石家庄珍极厂感到了山西醋的威胁,他自己不出面,由政府出面,忽然一阵无情棒,把好的、坏的山西醋都打出去了。
太原益源庆醋厂厂长张留根说,山西老陈醋都有沉淀,不属于不合格产品。山西有些小厂生产的老陈醋确实不合格,但也不排除当地的珍极厂为了自己的目的,有意组织这次检查。石家庄人喜欢吃醋,不亚于山西人。咱们的老陈醋把市场占了,他的醋就卖不出去了嘛!所以就要打一下,这一打,把老陈醋彻底打垮了。
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说,由于河南没有地方保护,豫酒竞争压力特别大。河南到处都有全国各地的酒,但在山东、湖北、江苏等地,豫酒常遇“地方保护”,有的商店门头被破坏,报了案却破不了。有的地方职能部门对豫酒的检查力度特别大,手续齐全的也让你补手续,检验报告几个月才发下来。
目前,国内的高档白酒基本上均为全国名牌,中低档酒70%~80%都是地产酒。以中低档为主的河南几大白酒几乎全是区域性的地方名牌,主要在河南省内折腾。而在白酒大省四川,因为白酒是四川省的主导行业、利税大户,省长亲自抓,税务部门对它重点保护。
在2010年6月召开的河南白酒振兴纲要研讨会上,豫酒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它们辉煌时,一年给政府上缴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税收。它们落寞时,一年的销售收入还赶不上辉煌时一年上缴的税钱,急需政府保护。
熊玉亮认为,河南是酒类生产大省,也是酒类消费大省,加上河南酒类市场开放包容,全国各地众多品牌、质量不一的酒品充斥河南省酒类流通市场,一点点小问题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亟须立法保护。熊玉亮连续9年向全省酒类企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河南省酒类立法的重要性,促其向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递交意见和建议20多份,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法制办也多次将其确定为立法调研计划,但因牵涉到多个部门,至今仍是立法未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