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够检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如何处理好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本文结合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校标的设计》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浅谈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提问做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有效提问;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师生之间在教学中进行互动交流,进而共同发现和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能够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而无效的的提问则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受阻,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造成课堂教学中的“冷场”,因此,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利用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教育实习的机会,结合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校标的设计》一课的教学修改过程,对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提问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 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问答环节,教师总是希望能够在学生繁多的回答中迅速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最佳答案。但是由于高中生已经掌握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和稳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他们对于教师的问题往往会有五花八门的回答。因此,教师对于导入环节的问题的设计不能太过于宽泛,范围上应该有所把控,避免学生因为思维的活跃而让课程导入环节占据太多时间,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浪费后面知识传授环节的宝贵时间。所以,提问方向的明确性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笔者在A班级授课《校标的设计》时,最初的教学导入设计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看两个标志,第一个呢,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标志——师大附中的校标,另外一个呢,则是福建师范大学的校标,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校标,并思考一下,他们都有什么样不同的地方呢?
学生甲:一个里面有建筑,一個里面没有建筑。
学生乙:一个是朱红色的,一个是枣红色的。
……
笔者原以为在教师教学导入设计的问题指引下,学生很快便能够看出一个校标的造型是不规则的图形,而另外一个校标的造型则是规则的圆形,从而能够自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校标的造型。但是,学生们的回答并不像老师预期的那样,反而什么样的答案都出现了。而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实际上已经偏离了老师在问题设计时的意图,妨碍了教师对课题的自然导入。高中生由于思维发散能力的活跃,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选择从特殊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和特殊的观察角度,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但这不仅仅是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因,也是有可能是教师的问题范围设定不够明确,没有清晰的问题指向性,从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因此,经过和指导老师的商讨后,笔者作出了如下的改动: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看两个标志,第一个呢,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标志——师大附中的校标,另外一个呢,则是福建师范大学的校标,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校标,他们在造型上,都有什么样不同的地方?
学生:一个是不规则的图形,另外一个则是圆形。
师:那老师呢,在课前已经将中国各大院校的校标造型都整理出来了,我们大家先一起来欣赏一下各个学校的校标是怎么设计的,然后思考一下,从这些校标的造型中我们能够发现了什么样的设计规律呢?
学生:大多数校标的造型都采用了圆形进行设计,少部分院校是采用方形,还有一部分是盾形和不规则图形……
师:大家都回答得很好,我们中国大部分学校都会采用圆形进行造型设计,圆形体现着一所学校对于学术和校园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而方形校标的造型设计,则会给人稳重大方,有规有矩的感觉,校标的造型和这所大学的文化精神特征是相契合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造型设计。那我们这节课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校标的造型设计。
由于教师把问题的范围缩小到了“校标的造型异同”,进一步将问题清晰化、明确化,因此,学生在对图片进行观察时,便有方可循,能够顺理成章地点出主题,使教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程内容——校标的造型设计,让问题的设计更具有效性和指向性,从而提高了课堂导入环节的效率。
二、 规范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语言
除了在教学导入的问题的设计上要明确方向,老师还应该做到对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语言进行规范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能够开启记忆的大门,而且也能够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语言的科学规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如果忽视了教师语言的科学规范,那么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
在讨论校标的造型设计时,笔者问学生:“除了圆形之外,校标的造型还可以是什么样的?”但是这个时候学生却迟迟没有回应,为什么没有范围的开放性问题学生这个时候反而又答不出来了?于是笔者就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反思,发现问题其实在于提问语言缺乏规范性,问题的答案在笔者的提问下被局限在了校标的造型范围,看着像是开放性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封闭性的,学生不一定会留意过生活中其它造型的校标设计案例,怎么能够给出具体的答案呢?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笔者将问题转变为“除了圆形之外,我们能够将校标的造型设计成什么形状呢?”学生这个时候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校标的造型设计进行大胆构想: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星形……然后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对相关校标的设计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并作总结归纳,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校标造型的设计事实上不只是常见的圆形,还可以是其它各种各样的形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 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提问难度
在对问题方向和提问语言进行明确地规范后,教师还应该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提问难度。恰到好处的问题难度,就似如树上看得见的果实,学生只要乐于思索并勇于尝试“跳一跳”就能够摘得到果实。课堂的提问应该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给每位学生公平的机会,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将问题划归为基础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或者探究性问题。基础性问题是指学生认知目标范围内的细节性问题,是对学生基础知识记忆程度的体现,而拓展性和探究性问题则是对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用以考察学生的思维判断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差异,协调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把问题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课堂的提问成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都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既要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吃好,又要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吃饱,避免课堂成为“少数人的课堂”。
在欣赏环节的过程中,笔者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是校标造型设计的美感?”学生无人回应,后来经过修改,这一环节变成了教师先进行校标设计案例的美感基本特征分析,最后再引出问题“什么是校标造型设计的美感?”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根据美感的基本特征进行思考,并逐渐总结出校标造型设计的美感元素,这样子的提问使学生不会觉得难度太高,一头雾水,而是借由“坡度”的逐渐提升,对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合,从而达成教师预设的知识目标。
总而言之,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能够在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設计,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善,从而使问题具备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当中,真正做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荣伟,任海滨等《教育基本原理》[M],福建:海峡教育出版社,2010.07.
[2] 连榕,李宏英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福建:海峡教育出版社,2011.06.
[3] 宋小千,《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15.79.
[4] 杨伟琳,《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J],黑龙江:成才之路,2013.35.
[5] 孙向丽,《美术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江苏: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9.
[6] 吴飞,《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初探》[J],安徽:美术教育研究,2011.08.
[7] 顾光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再探》[J],北京:教育艺术,2013.06.
[8] 郭艳冰,《关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设问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