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次提出了将非计算机专业的问题分层次的概念,从而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脱离出来,强调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掌握将本专业问题映射为计算机能够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问题映射;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87-02
一、引言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不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胜任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也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能将本专业需要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的问题提炼出来。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能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培养目标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层次不同,要求也不同,而目前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大多数借用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然后降低一些难度,应用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上,这是不合适的。
纵观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最开始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而开始的。因此,开展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阵营里转换过来的。他们很容易把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套方法应用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身上。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摸索,在如何降低难度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接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应用需求。因为我们站在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没有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站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用计算机做什么。其实,计算机技术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手段,他们希望的是能用计算机解决他们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两个层次:(1)问题映射,即提出本专业的问题,并映射为计算机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2)解决问题,可以交给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解决。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只需要学会问题映射就可以了。现在的培养目标没有按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真实需求将问题分为两个层次,倾向于直接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自己解决本专业的问题。那么问题都没有提炼出来,该怎么解决呢?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不懂其他专业的知识,也不可能去提炼,因此,只有将非计算机专业问题分解为两个层次,才能更好地结合和发挥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2.课程内容设计不符合社会对非计算机学生的需求。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我国成立了很多组织,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C9联盟等,也指定了一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白皮书。这些白皮书确实指定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一个大致课程内容设计,以及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但这些白皮书内容的制定是基于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是,参差不齐。很多高校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混在一起,虽然授课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主要的区分是在难度上,要么不开某些比较难的课,要么开同样的课但降低难度。主要原因是各大高校大幅缩减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时,却并没有提出一个完善的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而任课教师主要来源于计算机系,对其他专业的需求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要改革课程内容,还需要深入到各大非计算机专业领域去,了解这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真正的以“学生”的未来需求为中心,才会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目前各大高校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映最多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尤其是文科非计算机专业。除了编程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文科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程序设计。他们毕业后就业不可能亲自去做编程,可是他们的行业需要用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处理,所以学生们为了学分也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罢,最终都会很努力学习,但却无法真正调动起学习兴趣,因为他们不明白计算机能为他们的行业做什么。这正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需要培养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我们可以教给他们的是,他们的每个行业可能涉及到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进行哪些处理,至于怎么进行处理,可以由相应的IT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进行。
因此,要想真正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真正走出自己的圈子,去了解其他行业的应用背景。
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1.改革现有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不同领域的不断深入,社会更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秉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将本专业领域的问题映射为计算机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能按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培养,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专业课,计算机技术只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本专业的问题。只要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问题映射,剩下的事情可以交给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解决。
2.以问题映射为主,重新规划课程内容。现有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内容,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简化版,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大,而且不清楚学习目标,很容易为了考试而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既然培养目标不是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学会问题映射,那么课程内容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例如,程序设计课程不再是教学生如何实现具体的算法,而是教学生每个算法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技术能为他们的专业做什么。这样设计课程内容后,学生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不再为了考试和学分而学习。当学生毕业后遇到本专业的问题时,首先对问题进行提炼,用计算思维对问题进行描述,然后就可以找专业公司去解决问题了。
3.分专业设计典型案例。现在比较提倡案例驱动教学,在大多数论文里面都有提到。案例驱动教学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如何设计合适的案例,大多数论文里没有涉及。很多教材中的案例比较大众化,而案例的设计应该与专业有关,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人文专业要研究文学作品的特性。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案例,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用词的特征,来得出哪一部分是曹雪芹写的,哪一部分是高鹗写的。首先需要人文专业的学生将此问题映射为计算机能够解决的问题,比如,曹雪芹喜欢用哪些词?哪些词的频率高就代表是曹雪芹写的?可能会用到哪些分析算法等。
四、总结
本文从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特性入手,提出了问题映射的概念,分析了现阶段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但要真正实施,还需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做大量的工作,这也是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高枚,龚沛曾,孙丽君.构建多层次思维培养的C/C++程序设计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6,(1).
[2]陆汉权,何钦铭.徐镜春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3]王海丰,王移芝.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0).
[4]鉴萍,陈宇峰,李凤霞.程序設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7).
Student Centered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Reform
HUANG Qing-feng,LI Zhi-tang
(Network and computer center,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