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8日,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吴浩青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他的离去,是我国电化学领域的一大损失。吴浩青在高能电源锂电池的研究中提出的嵌入反应机理,修正了前人的观点,被誉为“锂电池之父”。
电化学研究的开拓者
1952年,复旦大学组建。这一年,吴浩青从浙江大学化学系调到复旦大学。化学系可谓是强强联合,由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等七个大学的化学系合并。
吴浩青从进入复旦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讲授物理化学的课程。物理化学的概念比较难懂,他务求把抽象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一位学生这样评价他的课:“包容了优雅的风格和节奏,描述了科学世界中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问题,详尽而奥妙。”他编写的教材《电化学动力学》经过多年的讲授,199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德国Springer-Verlag出版社联合出版。
1955年,吴浩青开始了电化学的科研工作。当时的科研条件窘迫,化学实验室的筹建很不容易。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吴浩青克服困难,坚持研究,并取得了成果,在《化工学报》发表了第一篇文章《钢在海水里的腐蚀》。
1957年,吴浩青在复旦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电化学实验室,从此这里成了中国化学人才的培育基地。当年,很多实验仪器要从国外引进,比如第一台标准电容箱是从匈牙利买来的。在如此困难的科研环境下,时任化学系主任的吴浩青开始研究双电层结构。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课题,当时苏联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吴浩青却发现苏联的三个院士的研究结论都不准确。他运用交流叠加等方法,首次测出了锑的零电势的准确值。研究结果发表在1963年的《化学学报》上,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并载入国际电化学专著。
1965年,为国家经济建设所急需,吴浩青研究氟硅酸的电导率与百分浓度的关系等课题,现在生产上采用的仍是他当年提供的最高电导率的浓度。
1981年,吴浩青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9年任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第五届国际锂电池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还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同时是国际电化学会会员。
六十年来,吴浩青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了近50名研究生,不少人已成为教授、总工程师、研究所所长,其中有三位当选中科院院士。
把国家的需要当作个人的追求
吴浩青曾说过,“科研事业就像奥运的火炬,需要年轻的一代来继承。”
他告诫年轻学者一定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是科学研究,一是产业技术开发。
作为国内电化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完成的多项科研项目都是国家急需的。他的科学研究坚持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凡是国家急需的科研项目,他毫无保留,全力以赴。
上世纪50至60年代,我国已开发出大量锑矿,却还未找到很好地开发利用的办法。为此,吴浩青系统研究了锑的电化学行为,确定了锑的零电荷电势,促进了对锑的开发利用,解决了当时国家经济建设所急需的问题。
1965年,上海长宁蓄电池厂研制储备电池,委托吴浩青研究氟硅酸的电导率与百分浓度的关系。当时有人认为这是无名无利的课题,吴浩青不顾工作繁忙,毫不犹豫地承担下来,亲自动手,夜以继日,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这一课题,为储备电池的生产提供了数据。
现在的海军装备,使用“海水电池”做航海标志灯,以海水为电解液,使标志灯放人海水中就能发光。这也得益于70年代初,吴老完成的海水电池的设计与性能测试的研究。
1976年,在国家“768”工程——数字地倾仪的研制项目中,吴浩青承担了传感器电解液的研制任务。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有关资料国外又对我国封锁保密,工作条件十分困难。吴浩青运用他多年电化学研究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出色地完成了数字地倾仪中导电液的研制任务。该倾斜仪在上海能测得固体潮和墨西哥、菲律宾等地发生的地震波,获得1983年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
1978年到1980年,吴浩青又完成了飞行平台上用的电导液的研究,满足了使用单位的要求。这一成果获得1980年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
锂电池的理论奠基人
吴浩青先生始终站在科学前沿,他的很多科研成果至今仍广泛应用。手机锂电池是人们最熟悉的,而锂电池的理论基础就是“嵌入反应机理”。这是吴浩青他们在八十年代提出的研究成果,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并得到国际电化学界的公认。
1980年,吴浩青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老当益壮,坚持从事锂固体电解质、高能电源锂电池及其放电机理的研究,首次提出了高能电源锂电池的嵌入反应机理。受到国内外电化学界的关注。
锂/氧化铜电池虽已生产多年,但其阴极反应机理并未完全清楚。吴浩青他们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自旋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近代物理方法和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广泛研究了该电池的反应机理,否定了前人的观点,确认阴极反应是锂在氧化铜中的嵌入反应,在一定嵌入度后c u—O键断裂而析出金属铜。这一与前人完全不同的观点1984年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
同年,吴浩青在第十四届国际能源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锂-聚乙炔电池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的论文,首次提出了锂在共轭双键高聚物中的嵌入反应机理。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做出了创造性贡献。“锂电池嵌入反应机理”这一成果,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直到耄耋之年,吴浩青仍带领他的学生对固态离子学、嵌入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在嵌入反应的研究中又获得新的进展,开发出新的功能材料,已用于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的研制,并投入小批量生产。
快乐的教书匠
吴浩青曾说,他从事了六十年的教育工作,没有彷徨,没有矛盾,一直把讲台、实验室当作乐趣所在,甘愿做一个快乐的教书匠。如果重新选择命运的话,他仍然会选择做老师。
在吴浩青看来,化学家和实验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无论测量、分析都要动手做实验。吴浩青在化学系工作了六十多年,始终坚持亲自做实验,他认为只有拿第一手资料才能指导学生。直到90高龄,他还常常在实验室呆上一整天,让年轻人惊讶之余深为敬佩。
他治学严谨,对学生也是出了名的严格。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友曾经回忆说,当时吴先生在国师教化学,一次考试竟给他打了59.8分,他把自己的考卷一再研究,发现给分数丝毫不差,吴先生的严格让他记忆深刻。后来吴老听说此事,笑着说:“真正关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
曾经有一名化学系学生无心从事研究,吴浩青直接找学生谈话,了解他的志趣,分析他的未来发展,发现他并不喜欢做研究,劝其退学。因为他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强,吴老推荐他到其他大学当教师,至今这位学生还非常感激。吴老后来在谈到此事曾说:“每个人有不同的志向和爱好,我不要求我的学生都从事科研工作,我希望他们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十分注重给学生讲授前沿知识。1978年,他去英国参加国际光化学会议时,了解到英国的统计热力学教材已有较大更新。回国后,即为研究生开设了统计热力学课程。
吴浩青一直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在六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撰有《物理化学》、《化学热电力》、《电化学动力学》等专著,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60余篇。
2008年4月22日,吴老95岁寿辰之时,他捐献积蓄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设立了“吴浩青奖学金”,勉励青年学子学无止境、永不自满、严谨治学、求真创新。
除了教好学生,吴浩青还积极推动科普。曾有一名刚开始学化学的普通初中生来信,吴老悉心回信,并给了她很多建议。他还参与了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力求字字精审。一次写到“冲奶粉”,特别强调奶粉是“分散”,而非“溶解”在水中。他说,“面向孩子的科普,那是启蒙教育,有一点点的不精确,以后再想纠正就难了!”
2010年7月18日上午,吴老以97,岁高龄离开人世。吴浩青教授逝世后,复旦的校园沉浸在悲痛之中。化学系师生自发在校园里挂起了白纸鹤,用这一复旦特有的传统形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他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轶事在广大师生中口耳相传。全校师生深切悼念先生,感怀他的业绩、品格和风范。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