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会点评
朱琳同学的这幅楷书作品取法《张黑女墓志》。作者基本上抓住了此碑的书写特征,用笔流畅且厚重,结体扁方,有分隶遗意的要点,章法完整疏朗,一气呵成,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小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笔上线条不够劲健,此碑的线条秀润且厚重,但理解厚重的同时要写出字的精神,此幅作品的线条显得臃肿,过于肉,尤其是较粗的笔画;二是在字形的把握上稍显生疏,分布不够均匀,我们说此碑字形以扁方为主,并不是将字势压扁,这个概念是不能混淆的。希望小作者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点评:程志宏)
评委会点评
黄澍同学所书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写得温文尔雅,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所取法的初唐大家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风格特点。《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被喻为紧承王羲之楷书余脉,最得大王风致的楷书作品,在唐楷中地位独显。而学习难度在于难以把握其中的意态和韵致。小作者能将虞字写成这样已经颇为不易,但如果仔细对比原帖的话就会发现这件作品虽然已具虞字的规模,但观其整体则少了原帖中蕴藉中饱含的舒展之姿,有些缩手缩脚。建议小作者在今后的学习中仔细揣摩原帖的内涵,同时对照书法史中取法二王楷书一系的经典作品,对比研究各家得失短长,定会有心得。
(点评:程志宏)
评委会点评
袁章晶同学的这幅楷书作品章法完整统一,作品取法宋徽宗“瘦金体”,作品写得瘦硬刚劲,气韵有度,颇具“瘦金体”之遗风。作品形式也较特别,采用两边小字旁跋的形式,与正文相得益彰。从作品的用笔来看,非一朝一夕能达到,下笔肯定,线条流畅且富有弹性,笔笔连带自然,取法有度,值得表扬。
需要注意的是,此幅作品的个别笔画的书写,如“失”、“最”的捺画的书写,在表达线条的走势的同时,拖尾过长,这样线条就会显得没有精神。旁跋的字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希望袁章晶同学多思考,多体会,多变通,以期更大的进步。
(点评:蔡 维)
评委会点评
段旭光同学的这件条幅作品取法褚遂良楷书,尤其得褚遂良《阴符经》之神采,同时也有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涉猎。作品基本上抓住了褚字的特点,线条秀润飘逸,结体宽博大方,但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线条的表现上虽然对褚字的特点也有较深刻的理解,但很多笔画仍然稍显生疏,如“便”、“入”等字的捺画的书写,作者在书写此类笔画时过于模仿几个动作,所以捺画显得板滞。结构上要注意把握字的重心,褚字婀娜多姿,在把握其优美姿态的同时要注意字形的疏密关系,以免结体松散。另外,此幅作品中字形大小稍显突兀,如“使”、“衣”两个字排在一起,大小有些不协调。希望段旭光同学能够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
(点评:蔡 维)
评委会点评
游欣同学的篆书温庭筠《商山早行》条幅,篆法准确,章法完整,线条精准,是一幅少年书法中不多见的篆书佳作。
他的取法在秦小篆,但是也有宋元时期篆书的影响。这样的小篆字形对称规整,线条工细圆转,书风端庄秀丽,非常适合学习。游欣的创作,字法严谨,特别是作者能注意把握字法组合的整体效果,比如“明驿墙因思杜”这半行,字字珠玑,非常协调优美。他的用笔也相当稳定,笔笔中锋,圆转流畅而不轻薄。
如果要更上一层楼,我认为小作者在继续练习技法的同时应注意加强篆书修养,开阔眼界。此类篆书因为有宋元时期的篆书特点与秦小篆的融合,所以略有晚近、单调之弊,远不如秦汉篆书的高古与丰富。清代邓石如的篆书异军突起,就是因为他学习秦汉,一洗宋元篆书的积习,影响深远。所以,学习篆书的初期,以《峄山刻石》一类作品为范本节度其手是合适的,但是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不必株守于此,上追秦汉,兼习清人,能更全面地理解篆书,也更容易写出艺术个性。
(点评:谷松章)
评委会点评
辛偃:此印临汉玉印,线条扎实饱满是其优点,字形也表现出原作修美舒展的特点。临作与原作一个很大的差别是转折(包括明显的转折和细微的笔意)比较硬挺,刚劲有余而柔美不足,对汉玉印细腻含蓄的作风表现不够。显然,小作者需要对原印的艺术特点再进行学习体会。
紫桂山房:此印有黄士陵遗意,同时又有今人徐正濂先生的影响。印文以纯方直笔出之,没有明显的曲笔,在直笔的组合中,用局部的斜笔来调节,印面视觉效果颇佳。“紫”字的结构很巧妙,“房”字的结构也颇为得体,印面的疏密由此确立。此印整体上非常成功!
(点评:谷松章)
评委会点评
此幅草书写于水粉纸上,颜色对比鲜明,姿态生动,章法错落有致。落款楷书取法北碑,字体质朴,不事雕饰,不求妍媚。正文大字草书结构疏朗,婀娜流美。但细察之下,觉得稍有描摹痕迹,线条单一少韵味。行笔过程中,笔入纸不深,缺少律动感。第一行和第二行的两个“草”字的“转”,写成了映带。“为”字的最后一点应稍往上。第二行“能”字右边的转折,不能断开。在多数连带之处,多勉强不果敢。“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望加强草字的规范,多追求线条的内质。
(特邀点评:冯 勇)
评委会点评
此幅篆书为小作者临习《峄山刻石》的习作。
《峄山刻石》是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刻石之一,原石早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宋代的翻刻本。所以,尽管我们认为它的字形还算准确,但是其艺术趣味显然加入了宋代篆书的特点,与我们看到的真正的秦代刻石《泰山刻石》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精巧有余而古朴不足。尽管如此,《峄山刻石》仍然是初学小篆最好的范本之一,字形规整,线条匀称,书风端庄秀丽。
此幅临作字形较准,尤其是一些造型比较复杂的字,小作者把握得相当好。中锋用笔,一丝不苟,笔法正确,线条工整。如果说不足,我以为在用笔的肯定性上还需要锻炼,临作的形虽准,但是线条力度感偏弱。有人把《峄山刻石》这样的篆书称为“玉箸篆”或者“铁线篆”,将其线条形容为玉质的筷子,或者铁丝,那么我们不妨体会一下,这样的称呼,在强调其篆书线条珠圆玉润的精巧背后对其力度感方面的强调。
(点评:谷松章)
评委会点评
此幅行书对联集米芾而来,字形准确,惟妙惟肖,整体亦甚是协调,殊为难得。
米芾行书字字精妙,笔笔精到,为学习行书的极佳范本。初学行书要着意于笔法,提按起伏要分明,忌描摹。此幅作品表现出作者在结构上下的功夫颇深,但在用笔上或有不完美之处。如“和”字的最后一笔,犹豫而不知所措;“友”的两撇,放而未收,捺画形如楷书写法;多数字的行笔浅近未入纸。建议在线条上多下功夫,多体悟米芾行书的精致和美妙。
(特邀点评:冯 勇)
评委会点评
西周大篆《散氏盘》字势雄浑,横向取势,字体古拙散漫,奇古生动,有“草篆”之称。孟怡然小朋友的此幅作品为《散氏盘》集联,正文字体绞笔裹锋,逆势行笔,结体优美,字势浑厚,显示了深厚的基本功。落款四行,行列不匀齐,错落有致,加上行书朱墨简化字,用笔浑如小孩书写。此幅作品正文大篆技巧纯熟,落款字体稚拙生动,两相搭配,亦别有一番情味。
(特邀点评:冯 勇)
评委会点评
此幅硬笔楷书黑底白字,内容为《千字文》节选。其书写提按有度,一丝不苟,整体看来美观协调,令人爽心悦目。
硬笔和毛笔一样,特注重用笔,间架反居其次。硬笔楷书的起讫和书写节奏亦要十分显明,平铺直叙的用笔和一味追求稳妥的间架反使人失去学书的热情和激情。此幅作品的不足之处在于书写节奏简单,多机械动作,使得字势迟重少飞扬。结构亦有诸多不妥处。在以后的学习中,可加强线条的训练,要富有节奏感,书写时顺畅,心情才舒畅!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