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书法入门十条

书法入门十条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1 17:50:07 点击: 推荐访问: 书法 书法专题活动总结范本合集 书法专题活动的总结范文5篇

zoޛ)j馟iZ人物。同样,即使天天使用的工具,也可以完全不知道它的历史、它的特性。这是很糟糕的。

这里讲的书法入门,一共十条,完全不同于传统和主流,却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实践起来也非常有效。

1 首先,向仓颉致敬

仓颉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尽管这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是黄帝呢?因为黄帝仅仅是中华文明开端的首领,而不是文字的创造者。

文字是人类为了超越“当下”(此时此地)制约而产生的工具,或者说,是人类想具有神的本领而发明的工具,因为有了文字,就有了永恒的可能性。一般认识将文字作为文明的标志之一,我更认为这是唯一的本质标志。有的人种会舞蹈歌唱,甚至会做陶罐和青铜器,却没有文字,说明他们没有独立达到文明状态。

所以,在书写文字的时候,就是对文字中所含文明力量的敬畏。我想,这该是所有书写者面对文字的基本态度或日本能姿态。

东汉的蔡邕在谈到面对书法的状态时,有一个描述“如对至尊”。我认为这奠定了中国书法理论的基础(尽管这篇文章可能不是蔡邕写的,蔡邕也可能不是这个意思)。

仓颉造字成功时,“天雨粟,鬼夜哭”,张彦远说“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书法,写的就是中国字。中国字虽然不是书法的内容,却是书法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没有文字之形神的约束,书法就变成了别的东西。

所以,动笔写字之前,首先要向仓颉致敬!

这是精神的起点。然后,需要从这里出发,找到中国文字形成的一般规律。今天我们看到的楷书、隶书、行书,是汉字,是中国文字的流而不是源,源头在仓颉那里,已不可考。但是基本的造字规律还是可以推测的。

首先当然是象形,无论是状物还是状人。其次是会意,这是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标志物或者象形独体字的合体,比如舀水的舀字,最初的字形是两手捧起水的状态。再其次,就是虚词了,很难用象形和会意表达的意思,就用借音的方式,比如由来的“由”字,借了“油”的读音,原来的油脂的“由”,就被加上了三点水,成为“油”,由来的“由”,就独立成为虚词。汉字中最多的是形声字,刚才讲的“油”,就可以作为形声字。更多的形声字,是形旁和声旁的组合,在文字体系愈加复杂以后,形声字才多了起来。其他的假借和转注,都不算基本的造字方法。

初步了解造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入门环节。无论是形还是意,都有助于在书写过程中加深理解并且找到精神上的勾连,那里有很多的暗示和象征,在抒情过程中,是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从这个角度讲,先写写篆书是有价值的一家之说。可惜小篆已经失去了文字的根,大篆和甲骨文到今天都不能被完全识别,特别是甲骨文,几乎有80%的字读不出,在已读出的20%中,又有颇多错讹。写写《说文解字》部首还是比较现实的,了解造字的一般规律,同时可以提高运笔的稳定性,对毛笔的中锋运笔不陌生。

2 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到底在什么时候有了文字系统?答案并不明朗。但是甲骨文确实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也就是说,中国文字最晚诞生于殷商。尽管两周的文字与甲骨文区别很大,但文字构成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其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弱化,有了各国文字,这段时期的文字我们统称为大篆。秦统一文字,叫小篆。这个时期很短,好在两汉有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尽管有各种俗字,但是总体上看,文字是统一的辨识系统,无论是隶书还是东汉末年的行书、草书(章草、今草)、楷书。准确的说,这才叫汉字。自此,整个辨识系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新中国有过若干次简化。

中国文字的演化,其内在动力是政权的更替、文字数量的增多以满足文意的复杂与准确以及书写的简化。

至于颜、柳、欧、赵诸体,那只是书写的个性化,而不是文字的演化。文字本身的演化到东汉时就基本结束。

我们今天的书法,就是建立在文字演化和书写个性化之上的。

3 知道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经典碑帖

历史流传下来很多文字书写的遗迹,无论是甲骨文、金文、碑刻,还是各种用毛笔直接书写在载体上的所谓“帖”,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一部分。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可考的重要人物,其中一些留下了堪称经典的碑帖,这些人物我们称其为书法家。严格说,在米芾之前,是没有专业书法家的,在明中期前,是没有职业书法家的。

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东晋王羲之和盛唐颜真卿。如果一定要弄出个历代书法家排行榜,这两位堪称一流。

一流书家只有四个,排行榜如下:

第一名,颜真卿。

第二名,王羲之。

第三名,怀素。

第四名,毛泽东。

颜真卿、怀素,唐朝人,基本上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间段。前者善碑楷、行、草,后者善大草狂草。前者创造了丰富的书法面貌,笔法丰富,结体丰富,气息丰富,后者则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状态。

王羲之,东晋小朝廷人。不得不列为一流书家,因为很多最基础的关于楷书、行书、草书的笔法和结体,都是从他而来。

毛泽东,现代人。他打破了从宋以来“为书法而书法”的格局,写出了自然并且自由的毛笔字,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自然和自由展现了他雄伟、强健、开阔的精神状态,奏出了中国传统书法史尾声的最强音。

二流书家一共六名。

第一名:褚遂良,唐人,把楷书写到流丽明媚的极致之处。

第二名:黄庭坚,宋人,写出了人生的痛苦与战斗激情。

第三名:米芾,宋人,书法人生,为书法而书法的痴者。

第四名:八大山人,晚明入清之人,明净凝练、超于物外的终极样本。

第五名:赵孟頫,由宋入元之人,纯熟准确,书家中的最高级别官员。

第六名:傅山,晚明入清之人,有理论支撑的传统美学的倒戈者。

三流书法家一共十名。

第一名:黄道周,晚明人,气节人生,大草可观,一气贯之。

第二名:文征明,明人,最后一个规范写字的儒家。

第三名:祝允明,明人,传统书法美学体系内的反抗者。

第四名:苏轼,宋人,自然,旷达,“尚意”的首倡者。

第五名:王宠,明人,独得晋人精髓,惜英年早逝。

第六名:王铎,晚明入清之人,写出了人生的郁闷狂乱。

第七名:徐渭,明人,狂怪畸形的首创者,写出了人生际遇。

第八名:于右任,民国人,将碑学成功融入传统美学体系的少数代表者。

第九名,董其昌,晚明人,淡雅疏落,晚明狂怪书风中的独立者。

第十名,吴昌硕,晚清人,职业书画家,治印以刀代笔,写字以笔代刀。

上述一二三流书法家,本刊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可以作为入门级读物。

另外,我总结出历代经典碑帖20种,分为入门级和提高级两类。

入门级:

一、篆书1种,王福厂《说文解字部首》。通过描摹,掌握中国文字的基本造字规律,形成运笔稳健的能力。

二、隶书4种,《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隶书是入门的根本,借此熟悉毛笔笔性,让毛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步形成书写本能。

三、行草2种,颜真卿《争座位帖》、王羲之《十七帖》(最好有释文的那种)。掌握行书和草书的基本笔法、结构和总体气息。

四、楷书3种,颜真卿《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赵孟頫《胆巴碑》。掌握楷书基本笔法和结构。

上述十种碑帖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书法的重要风格和基本笔法,足够经典。

临习的时候,可以混合起来临,但是不能相克,比如隶书与楷书就是相克的,颜真卿与王羲之也是相克的,而小篆与其他都不相克,因为基本上只有一种笔法,中锋匀速运笔即可。

另外,选择好的版本很重要,文物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比较可靠。

提高级:

一、楷书2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理解书写中流动的节奏。欧阳询《九成宫》,对结构的深入理解。

二、行草8种,于右任《标准草书》,理解草书结字的一般规律。最好是有部首解说的那种。颜真卿《祭侄文稿》、王羲之《兰亭序》,吃透不同风格形成的根本。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强化笔法训练,参考结体多样性。黄庭坚《松风阁》、米芾《苕溪诗》、黄庭坚《诸上座帖》。由此观照行草书的各类独特面貌。怀素《自序帖》,理解在高速运行中的控制,生命感的集中体验。

上述20种碑帖,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书法的全部经典面貌。

有些大坏古法的帖没有选入,比如《天法神谶碑》;有些特具个人风格的帖也没有选入,比如徐渭、张瑞图、八大山人、王铎、傅山、毛泽东等。

把这些帖临完了,中国书法的物质层面训练就基本结束了。

想当研究生博士生,那还需要其他层面的介入。

4 了解书法工具特点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这一点,前面的文章已经深入触及,此不赘言。

5 由浅入深,不要先写楷书,可人人隶书甚至草书入手

写楷书入门是个惯例,因为楷书是规范字体,是古人读书当官的必要工具。今天的诉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喜欢书法是因为它至少是一种游戏,更可以成为一种抒情方式,因此没有必须写好楷书的要求。我们更应该接近书法的本性而不是实用的要求。

楷书是最复杂的,它对笔法和结构的要求都非常高,以至于出现三十六法、六十四法甚至七十二法、九十二法等等,让入门者(大部分是儿童和青少年)在最初形成运笔动力习惯的时候,沾染上一些可能终身难改的习气,最终写成了“书法残废”。

最初写楷书,还抑制了学书者的自由、创造的灵性,与书法艺术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定规矩不是坏事情,在不同的时间段应该有不同的规矩。千万不能以为先有严格的规矩才能够放开,恰恰相反,先有创造的释放才知道规矩的重要性,然后自觉地去理解规矩,遵守合理的规矩。楷书不容易游戏和抒情,消磨了书法爱好者的兴趣,最终导致很多人放弃了书法爱好。

所以,应该在熟悉各类书体的基础上,最后写楷书。

一开始写隶书,有几个好处。一,隶书恣肆浪漫,有情趣,吸引人。二,隶书笔法简单而经典,结构也不过分严谨,入门快。三,隶书保留了汉字早期的一些构成痕迹,对认知草书、楷书都很有帮助。

草书的好处是,非常适合抒情,是良好的抒情方式,只是草书面貌多样,结体也更为多样化,入门较困难。所以建议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入手。只是《标准草书》千字文中的汉字,有很多现在很不常用,也有不少现在很常用的字,里面没有。因此,有必要编一本《现代草书入门》,作为入门级教科书。

写好了隶书甚至草书,再回过头来写楷书,就会写出精神来。试看现在少儿书法写楷书的,无论是欧阳询、颜真卿还是柳公权,怎么看都很别扭,那种紧张、僵硬,与书法精神毫无关系,这是书法教育者必须严重关注的现象。

有人讥讽说,不会走,就想跑。这种类比严重不对,就好比说不会打太极拳就去打少林拳一样。实际上,楷书才是跑,隶书甚至草书是走。因此,没有写过隶书草书,就去写楷书,才真正违背了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学习基本规律,也违背了书法的基本精神。

实在非要先写楷书,笔者也建议写赵孟頫和颜真卿。

6 临帖,不二法门

书法入门,不临帖真不行。就算毛泽东这样的天才级人物,也是通过临帖入门的。有人问,最早的那个人临谁?我的回答是,今天不是那个时点,即使是那个时点,他也临,临万物,临心灵。

只有临,才能知道用笔与结构的一般规则。由于汉字是用毛笔书写的,所以笔法非常丰富,复杂,又由于汉字不是字母文字,所以结构更是包罗万象,仅是主部首就有201个,附形部首99个(2009年版)。汉字总量超过9万个,去除异体字、俗写字也有不少于8万个,3000个汉字才能覆盖现代汉语日常用字的99%。所以,即使掌握一般结构的规律,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学习。

风格不同的临习对象,笔法和结构也有显著区别。临帖的目的是将各种形式感的状态纳入到自身的系统中进行反复糅合,最终形成统一的、协调的、属于自己的笔法和结构系统。尽管人们已经发现,写字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原发性(也就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性特征),但是,经过训练,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对于将书法作为一种专业乃至职业的人而言,临帖往往是永续的而不是仅仅在入门阶段的。经典碑帖的养分可以说取之不尽,但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必须临习。人们在选择碑帖的时候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入门以后的自主选择时,选帖往往是体现其性格、审美倾向甚至价值观。

临帖也是有要领的,也有质量和效率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个人的经验谈几点供大家参考:

1,把帖竖起来,有个支架,与视线垂直,这样字不会变形。

2,临帖的要领,好的帖里都会有说明,尽量按照说明去一步步实践。

3,一般不要临完整的原帖,可以先临写那些书法教程,其中有归纳好的基本规范,然后再临原帖。

4,由简入难。一般而言,横画竖画比较容易掌握,撇捺点画比较难掌握,最难掌握的是各类转折勾挑,因为它们往往有角度、弧度、长短、粗细的同步变化,笔法变化要求也最多。草书也是连续弧线或者折线比较多的字难掌握。结构复杂、笔画多的字有时反而不难,相反,一些笔画少的独体字却不容易写好,特别是楷书里的“之”、“也”等。因为它们往往在笔画之间的角度和衔接上要求甚高,稍不注意,就会很难看。

5,在完全写像一个字之后,试试背临,再去纠正,直到基本一致,换下一个字。除非总是写不像。

6,每周复习一次。

7,不一定每天都练,但最好每天写45分钟,实在做不到,间隔一天写一次,每次不能少于40分钟。一次最多不要超过两个45分钟,除非上瘾了,那愿意多久就多久。

8,有些字很不好看或者看不清楚笔画笔顺,可以不写,有些异体字,很不常用,一开始可以不写。

7 临帖与自己发挥是同时的

很多人认为,要先临帖,后创作。这不对。因为临帖与自我发挥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临帖不是目的,临帖就是为了自我发挥,如果仅仅是为了写的像,那就不叫书法艺术,不存在游戏与抒情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快乐。一件不能让人快乐的事情,是坚持不下去的。

所以,临帖的同时,就可以创作尝试各种可能性,用学到的东西去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把已有的已知的世界穷尽再去创造,那你得活多少岁啊。

所有的创造都是幼稚的,但还是要创造,随着阅历的丰富,精神的深入,你的创造将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氛围,风格就在逐渐形成了。风格不是提前预设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它能体现出你的精神世界,这就是艺术的价值。

8 大范围读帖是提高书法水准的重要途径

临帖之外,需要有大范围的读帖来涵养自己。读帖也算临帖的一种,只是没有系统地用手去临,而是用心去揣摩。很多贴是临不起来的,尤其是没有规范笔法的或者是书写速度过快的。

9 不要轻信老师

以前是必须要拜师的,因为资讯不发达。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新华书店书法专柜有的是经典碑帖,有的是书法入门书籍,网上有的是教书法的视频,还要拜师吗?以前的老师,水平高,至少道德水准高,现在的老师,混口饭吃的居多,帮助小孩应付考级的居多,真正传授书法精神、书法技法的,很少,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手上功夫确实很差,视野也极不开阔。

即使报了书法班,也要非常小心。老师不会系统传达他的书法思想和实践方法,都是临时的、局部的,所以前后自相矛盾。

10 不放弃

书法是一门身体技巧。好比打拳、弹琴,不熟练到一定程度很难找到那种感觉。一般而言,必须保持一周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当然,如果每天都有时间写写毛笔字,那就太好不过了。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