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产生间接影响,据统计其发生率约为10.6%~48.7%,且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分析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便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将发生率降低,提升治愈率,现选取74例患者,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妇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年龄23~65岁,平均(37.4±6.2)岁。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工作性质、年龄、避孕方式、居住环境、临床特征及人工流产次数等。用大棉棒蘸取宫颈管上肉眼可见黏液脓性分泌物,应注意大棉棒擦拭可能会导致宫颈管内出血。于阴道分泌物与宫颈管分泌物中可将白细胞检测出来,宫颈管脓性分泌物行革兰染色,于高倍视野下可找出30个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涂片检查阴道分泌物于高倍视野下可发现10个以上白细胞。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宫颈炎临床特征分析
74例患者中38例宫颈糜烂,占51.4%;15例宫颈肥大,占20.3%;12例宫颈腺体囊肿,占16.2%;6例宫颈息肉,占8.1%;3例宫颈内膜炎,占4.1%。
2.2慢性宫颈炎危险因素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本组患者慢性宫颈炎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放置宫内节育器、体力劳动、非城镇环境及流产次数多。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导致宫颈炎的直接原因为机体遭受病原体入侵感染如滴虫、细菌、支原体、病毒、霉菌、衣原体及念珠菌等,机体免疫机制处于正常水平时宫颈被病原微生物侵袭不会诱发相关症状,临床将此称作潜伏性感染,但一旦宫颈黏膜或阴道黏膜受损,卫生条件较差或机体抵抗力降低便会诱发宫颈炎。生产、性交为临床公认的主要诱因,因在生产及性交期间女性阴道直接接触于外界环境,宫颈裂伤后宫口变形,病原菌从创伤口黏膜直接感染宫颈炎病灶后诱发炎症反应如疼痛、水肿及发热等。因此,临床提出为有效预防慢性宫颈炎,女性应避免过早性生活,同时做好性交时卫生工作,防止性生活不洁将各类病原体带入;流产或生育应避免频率过高或过早,将分娩或流产对生殖道损伤减轻,同时注重外阴卫生,每日清洗,月经期间要避免发生炎症,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果,将机体免疫力增强。
本文结果显示宫颈糜烂为慢性宫颈炎主要特征,占51.4%,还有20.3%宫颈肥大,16.2%宫颈腺体囊肿,8.1%宫颈息肉,4.1%宫颈内膜炎。宫颈糜烂时上皮组织代替宫颈口,糜烂状组织新生后将宫颈黏膜表面粘稠度改变,导致病原菌滋生,并对菌群平衡产生破坏,进而诱发免疫应激反应。研究慢性宫颈炎危险因素后发现主要为年龄、放置宫内节育器、体力劳动、非城镇环境及流产次数多等。流产次数多或放置宫内节育器均会导致患者宫颈及阴道黏膜受损,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女性也会损伤黏膜,降低抵抗力后易被病原体侵袭;非城镇环境居住条件相对较差,明显提升生殖道被病原菌侵袭的风险,且侵袭途径增加,宫颈防御系统阻碍病原菌透过及吞噬功能被削弱后便会诱发慢性宫颈炎,若忽视个人卫生也极易诱发本病。此外,青春期女性宫颈鳞状上皮尚在发育阶段,尚未成熟,性生活过早会致使鳞状细胞脱落后诱发本病。为此,临床需强化健康节育宣教,指导妇女关注个人卫生,将抗感染能力增强,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慢性宫颈炎主要特征为宫颈糜烂,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放置宫内节育器、体力劳动、非城镇环境及流产次数多等,临床需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