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有关部门,非要在领导的“指责”“愤怒”之下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认认真真”,不敢“掉以轻心”呢?难道非要看领导脸色才会办事?这是为谁尽责?
最近甘肃省交通公路部门“火”了!
为什么火?说起来难以置信:推诿扯皮,官腔十足,玩忽职守。
甘肃省2008年决定修建一条扶贫公路,计划投资近16亿元人民币。这条名曰折达的公路,经过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群众出门只能爬山或者坐渡船。这条公路的通车,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群众的出行问题,对于经济发展也有非常大的作用。如此重要的工程,又投资这么多,当地百姓肯定祈福道路能早日修建完成,尽早享受交通便利。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万人期盼的扶贫公路,却被举报“工程质量差”,尤其是这条路上的“考勒隧道”,更是隐患丛生。
国家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要求甘肃省立即组成专项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基本属实,特别是被重点举报的考勒隧道,原设计是采用“双层钢筋”,现在变成了“单层钢筋”,其严重后果不言而喻。
专项联合调查组要求相关部门对隧道封路进行加固整修,并划定了完成时间。
应该说,有关部门并没“怠慢”,很快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了整改分工和进度时间表,看上去也是“认认真真”。然而,4个月过去了,当央视记者前来采访整改落实情况时,却发现摆在面前的所谓处理报告,不過是一片“乌龙”而已。
记者到东乡村问村民:道路,特别是隧道有没有重新维修过?村民回答:没有。但记者手里的处理报告上,明确写着施工单位早就已经进了场地,组织了实施整改。村民告诉记者,隧道连路都没有封过,怎么可能进行什么“整改”?记者又来到临夏公路局,值班人员对整改工程不清楚,而且连听说也没听说过。该站的副站长似乎清楚,并证明整改期间隧道刷过一次涂料。但当记者问是哪家公司刷的?副站长却一问三不知了。记者继续追踪,来到负责对隧道进行加固处理的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信誓旦旦地说,已经加固半年了。这让记者一头雾水:到底加没加固?回答这个问题最有资格也最有权威性的应该是负责督促施工的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然而,记者见到该公司负责人时,就一句话:肯定处理现在还处理呢。怎么处理的,刷了一次涂料就算处理了?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建设管理处一位副处长回答得振振有词:从这个文件打出来以后,这个事情已经画上了句号了。
一个关乎工程质量安全,关乎百姓出行生命安危的工程整改,就这样在一些所谓责任人的手里,变成了儿戏,变成了扯皮,也变成了寒心。
折达公路出现的不应该出现的问题说明,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和一些官员身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仍然根深蒂固。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建设扶贫路,这本身就是连通民心民意,体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现在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不仅不积极有力地落实党和政府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反而以消极应付的态度,敷衍上级的检查和整治意见,暴露出某些部门某些人员的政风和作风,值得深刻反思和警惕。
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好岗位赋予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公务人员责无旁贷。然而现在一些公务人员,权利握在手上,却缺少“责任”两字。上级有部署有要求,就下发文件来应付。但是文件下发了,任务也就完成了,至于能不能落实,如何落实,落实得怎样,与己无关。正如甘肃省公路管理局那位副处长所说,文件从打出来的那一刻,在他们那里就意味着画上句号了。
发生在甘肃大山深处的这件事,因为央视的介入被全国瞩目。6位当事人被分别作了处理。为此应该大声叫好!但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有关部门,我们的那些责任人,非要在领导的“指责”“愤怒”之下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认认真真”,不敢“掉以轻心”呢?难道非要看领导脸色才会办事?这是为谁尽责?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