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浅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3 10:55:07 点击: 推荐访问: 信息化管理 建筑 建筑专业技术员工作总结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流形及大数据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建筑施工行业也纷纷进入到信息化数据管理尝试和实践中。然而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大体量性,原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得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为落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大多只是用于财务管理和办公管理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建筑业将继续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保持支柱地位,然而建筑市场也在一步步走向规范化,建筑施工企业在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下需抢占、整合和优化各方面的资源,提高自我竟争优势。大数据时代下使用信息化管理在改变着建筑施工行业的新格局。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市场承发包行为不规范,大多企业诚信度较低,虚假的招投标、联合围标、强制垫资、非法转包、非法挂靠等现象造成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目前除去处于垄断关系的机场、港口、矿山、铁路、隧道等等有操作难度且利润相对丰厚的项目,一般的建筑企业对超高层、外观复杂、结构多变的大型公共建筑又没有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所以技术要求门槛较低的普通房屋工程、安装、装饰工程就成了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相互压价、恶性让利、甚至违规操作的业务领域。

在如此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不断在压缩中标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越是如此,管理越是跟不上,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最后造成盈利目标不能实现,于是一些小企业或是非法挂靠的企业开始想尽办法节约成本,于是就从材料质量、安全文明措施、大型机械设备等这些投入较大的分项工程中下手去压缩,最终造成安全、质量、信誉、官司等问题不断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所有企业需要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唯一办法就是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找准自己的核心价值。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还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施工总承包业务模式,也就是说经营业务只是在建筑施工阶段范围内,这样一来,企业的获利能力就比较单一,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比较单一,所以企业面临的风险比较大,施工现场一旦管理跟不上就会拖累到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往高端市场竞争的方向努力,也就是目前大多施工企业都在倡导的以技术驱动经营发展,做具有完整建筑产业链的工程总承包和拥有绿色建筑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把企业的业务能力扩大,让企业的价值链延伸到工程总承包(EPC模式)、项目管理总承包(PMC模式)、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DB模式)、建造运营交付一体化(BOT模式)等业务上去。

目前,大多施工企业主要项目的获取主要以投资为主,项目大多是普通住宅,施工要求和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属于低端项目,利润微薄。现行的项目经营结构,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经常疲于奔命,长此以往,企业将失去造血机能,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环保越来越被重视,未来的建筑施工绿色化将成为必然,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和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会逐步成为共识。此外,过去的这些年,我们看到各类城市“越长越高”,超高层施工技术将逐步成为建筑业企业的基本本领;未来,中国的发展还会向地下要空间,因此掌握深基坑技术和轨道交通技术对于企业的生存将越来越重要;以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化和装饰工程工厂化等工厂化生产为特点的住宅工业化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筑企业要想在高端市场上分到自己的份额,那就必须在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后做好管理策略,要把过去的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型。通过内部的纵向发展来提升管理品质,提高企业内涵,这样才能拓展发展空间;另外高端市场的发展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企业需要有专业化人才的储备能力,这对提升企业的品牌、项目管理、成本竞争、融资与财务、资源的整合、科技创新的能力等等创造了多元化的必备条件。使企业各板块间形成强有力的无缝连接,创造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要实现以上种种,就得摒弃以前企业的多种管理模式并存残局,避开重包轻管的现象,更不能让以包代管的模式把企业置身于无尽的风险之中。把所有这此内部矛盾都解决以后,需要解决的大的问题就是生产要素的问题了;生产要素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高素质人员配备的结构合理性、科技设备投入匹配、创新能力加强、上下链条上信息对称、岗位间人员协同力增强等。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可以让所有要素间变得透明,利于跟踪、督促、监控。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现场施工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施工现场是所有管理的发源地,也是项目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一个工程中标投产施工后,跟随着的管理程序就起动了,在这里它基本要完成着企业对本项目预期利润80%的份额。然而一个工程涉及的管理方面较广,而且错综复杂,环环相扣,例如采购与成本的关系、成本与工期的关系、工期与安全的关系、成本与安全的关系等等。要让这些方方面面在管理可控的范围内良行交融,相互兼容,那建立有效而流畅的疏通渠道就变得相当的重要。但是这么多工作仅靠人工去计算、统计、分析来完成,花费的时间较长,出结果的速度较慢,而且有不容易被发现或是纠正的死角,不利于快速反应现场的实际状态。

随着办公先进化的发展,以前那种随时纸质化、笔记化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时代远远抛弃,随之所代替的是计算机的计算、统计、分析,只有这些才能匹配现代化的办公节奏,也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发现问题,而且问题能及时被解决。

当施工现场的所有关系都变得透明了,监督和跟踪就变成了可能。当责任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后,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就会被及时发现,那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有了切入点,就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方式方法来处理。

(二)从企业成本及利润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增长,各种生产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快速甚至成倍增长,然而施工企业与开发业主签定的交易价格并没有跟上这种物价及劳动力上涨的节奏,竟争激烈的项目最终的中标价格甚至还停留在5年前的水平。这进一步蚕食了建筑施工企业本已可怜的利润空间,企业只有靠降低成本来实现利润的增长,然后如何降低成本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怎么样在保证工期、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耗费,这就是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所倡导的二次经营。二次经营其实就是在组织施工能力、统筹管理能力、施工现场的应变能力等等达到高效、合理,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将项目管理集约化、精细化、透明化,这样才能在管理成本上去掉繁琐,提倡简约有效;在采购成本上去掉层层代理及分包,直接进入供应商底端;在施工指导上去掉无效指令,提高个体责任意识;在施工现场布局上提高工作面接合程序,提高材料去库存化,现场工人窝工化、专业无缝配合化等等,这样方能合理降低运营成本。

(三)从业主的需求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随着施工技术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业主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建筑产品本身的价格,他们更关注建筑产品的质量。高技术高质量正在取代价廉物美成为业主衡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标准。甚至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业主们已经争相设计标新立异的建筑产品,来成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城市的标的物、地标建筑,以此来为他们自己的企业创造名片效应,这些复杂形式的建筑涌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设计施工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不仅是政府形式的业主,就是一些大型的地产企业也已经纷纷要求用BMI技术,3D打印等数据建模技术等等,它可以实现自动算量计件、碰撞检查、4D模拟施工,这样可以把设计问题、施工问题、甚至是质量安全等问题统统扼杀在事件发生以前。

(四)从企业战略及发展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布局提倡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此信息告诉我们:中国正在紧缩资源;中国正在控制环境污染;中国正在提升劳动力高效价值,而作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劳动力密集型的典型大户,建筑施工行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充分利用信息化编排项目各阶段的任务,有利于减少各环境人力资源浪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施工,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与资源消耗。充分利用信息化辅助建筑设计、能耗分析,可减少建筑在建成后运营维护过程中的消耗及排放。当企业真真正正好掌握了节能、环保、高效的理念后,末来的施工领域才能持久占有份额。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方式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规范原则

所有工具都是为实现某种目标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它只能算作是企业管理的升级,把企业从追求资源获取能力转化为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来委托第三方软件机构完成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搭建,让信息化平台的个性化为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服务的宗旨而展开。具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就是把企业集约化经营跟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框架拓展开来,把人员、资金、采购、经营、数据集中起来管理,让利润可计划、可控制、可实现;在实现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技术、生产、经济三条关系的作用力,随时关注质量、进度、成本三个基本要素的变化规律,利用好合同、资金的平衡关系。

(二)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软硬件条件配备

具备高等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都成立在改革开放的中前期,企业的历史越久,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偏高,这使得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就很为困难,人员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更应该舍得投入成本,特别是管理链条上的上游层面人员不论是在思想、技术、信息接受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再上演过去国企模式下的教条化、形式化、官僚化。另外所有层面的员工都应该定期能接受到培训、继续教育、团体活动,特殊岗位的人员还应该给他们创造深造机会,如技术人员、造价人员、财务人员。人文结构的软件改革必须建立在硬件的合理配置之上,大多建筑施工企业较大的弊端就是硬件配备相对落后,大到办公环境、小到办公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都较慢,甚至部分员工的办工设备基本不具备信息化办公的条件,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办公操作工具。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规范了企业信息化的原则后,信息化的实施方法就围绕着规范原则层层展开,从决策层到项目管理层,都按照这种规章原则执行。首先决策层制定战略目标并进行分解,按照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下达经营指标;运营管理层在接到决策层指令后按照管理职能分工,从经营、采购、人员、资金、数据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对口管控,这其间涉及到全员工基础管理的信息交流、沟通协调的OA办公,对市场商机、项目跟踪、投标过程、客户关系和竞争分析进行综合管理的市场经营管理,对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材料及设备集中采购管理的招标采购管理,对项目的全面预算管理、滚动预算、月度资金计划、结算控制、实际支付控制、成本核算一条龙的资金控制体系,对财务的报表实现实时、准确、灵活的财务管理,对人员的配置、培训、薪酬、绩效等做好统筹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档案、数据管理及其他基础运营管理等。最后的层面就是项目管理层,是建筑施工企业最核心的业务层,是以成本为核心、计划为基准,覆盖作业全过程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最后决策层通过商业需求抽取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建立战略分析、经营分析、项目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分析、竞争力分析等等,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长远规划

信息化是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当前面临着的复杂市场环境加强了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企业应化挑战为机遇,在政策战略发展的支持下,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及技术施工手段,打造与提高企业的核工业心竞争力,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

施工企业应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上,加强信息化培训,推进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视频会议系统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作用,依托信息化工具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降低运营成本。工程上加大BIM等数据建造模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开发具有企业独自项目管理特色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运用个性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拓展具有高利润率、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项目;逐步运作绿色建筑等高端产品,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中高端产品竞争力,着手打造住宅工业化基地;绿色建筑等高端产品逐步成熟运作,实现利润效益倍增;管控方面,逐步转变管理模式,继续调整、优化内部管理,在新领域下功夫,形成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发展模式,稳固和发挥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崔惠钦.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施工技术,2008l11;112

[2]陈桂红.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安装,2009,4;20~21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