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教育对技工院校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须贯穿学校全部工作之中。其中,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本文笔者从班主任的角度探讨了班会课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探索。
关键词:德育教育;自我认同感;品德内化;认知发展
一、 现状分析
当前,信息化、多元化的影响不断增强,媒体文化业已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影响源”,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大。而同时,院校对德育的研究相对于教学的研究和技能实训的研究,要薄弱得多。每周仅一节的班会课,有时成了说教课,有时成了作业课,有时为了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有时为了传达精神而生搬硬套,不一而足。由于这种原因,技工院校的班会课堂德育教育时常走进误区,典型的误区有:班会成为“批判会”或“群英会”,成为“观影课”或“表演课”等。它冲淡了教育的主题,降低了德育的功效。
误区一:“批判会”——方式粗暴
我市技工院校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相较于高中生,大部分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不足,班级中各类大、小事件频频发生。例如,日常的有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机、奇装异服等,突发的恶劣事件有群架斗殴、欺负新生、顶撞老师等。大大小小的违纪犯规事件让班主任头痛心烦、不胜其扰。因此,部分班主任就把每周的班会课变成了“批判会”。
实录片段如下:
班主任:“本周是开学第三周了,班会主题是强调大家的仪容仪表。这点我们班做得很好,虽然有几位女生爱涂口红,但还算淡雅,这点就不再强调了。本节班会课我主要讲讲开学以来我们班级出现的一些问題。”
“一是出勤问题,有4位同学晨会课经常迟到,时间观念淡薄,尤其是徐雨程。徐雨程,你站起来!你自己说说这周你迟到了几次,5次!一周五天你迟到5次!你好意思吗,啊?!……”
“二是课堂纪律问题,比如上课睡觉问题。沈旭,你看大家都看向你,说明你最严重。你给我站起来!一到上课就萎靡不振,你晚上干嘛去了?注意休息不要熬夜,我对你说了多少次?屡教不改,你像话吗,啊?!……”
德育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爱”。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班会变成“批判会”,姑且不论它的效果是学生幡然醒悟、浪子回头,还是学生死不悔改、师生对抗加剧,但无疑会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造成一定伤害。
误区二:“群英会”——注重形式
技校生学习方面确实比不上普高学生,但不少学生在文艺特长方面不逊于甚至超过普高学生。这类学生能歌善舞,能说会唱,渐渐成为班级的“精英分子”,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在班会课上,他们秀出自我,成为“明星”。有时,班主任甚至交出舞台,只是定一下主题,然后让“精英分子”组织班会,于是他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自己的“多才多艺”,而大多数学生则一直坐在座位上,鼓鼓掌而已。
班会,是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德育形式。班主任要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一个思考和探讨的空间,一个展示和内化的平台,从而达到教育、提升和发展的目的。
误区三:“观影课”——敷衍塞责
近些年来,国家日益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宣扬工匠精神。国家教育部、人社部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加强技工院校的建设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各技工院校也纷纷加大建设力度、培养力度和宣传力度,体现在班会课堂上的就是关乎于技能人才的一系列主题班会。
但是,部分班主任没有认真筹划,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关于主题班会的任务要求,直接播放相关纪录片,例如:《大国工匠》《技行天下》《厉害了,我的国》等,班会课变成了“观影课”。笔者在班会课巡查以及“观影课”效果问卷调查统计中发现,“观影课”虽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气氛,吸引了兴趣,不少学生认为“很高大上”“很震撼”“很崇拜”,但同时也觉得“离我们的生活遥远了”。可见这种班会模式让学生无法代入角色,因而触及不到学生灵魂深处。
二、 方法探讨
有感于内,必形于外。班会课堂德育教育,应通过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走进心灵。要避免“为了德育而设计德育”,否则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自觉,反而容易引发反感。
三、
自我定位:要代入“身边人”,自“我”认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技类录取分数线逐步下降。学生几乎都是因为进不了高中的门槛,无奈选择了技工院校。无论是从学生自身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技工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一些学生对就读技工院校缺乏认同,对自己所属的班级和学校缺乏积极情感,对“我”缺乏自我认同感。所以,班会课堂德育教育首先要增强他们对技工院校、对技能、对“我”的自信甚至是自豪。
班会课堂实录:
《“脚踏实地”的实干者,“仰望星空”的思想家》实录片段如下:
提出问题:请找出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的共同点。
“喔~都是品牌啊,尤其是后三款。”
“汗!都买不起。”
“好像都是德系车耶。顾奕炜,你看是不是?”有个学生在询问。
“是的,是德系车。德系车的优点是……”这个学生是车迷,此时开启了滔滔不绝模式。
师:“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在德国,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很高,平均年薪35000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普遍高于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的工资,甚至高过大学教授。”
“哇~这么厉害!真的?”
“老师,你夸张了吧?”
“那我将来去德国!”……
师:“这是真的。不用去德国。现在国内待遇也在迅速提高。在去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15枚金牌。其中,常州技师学院的学生宋彪,19岁,参加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比赛,以最高分获得大赛唯一的阿尔伯特大奖。年初,我们江苏省重奖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最高奖励80万。而且,我们省技能大赛、市技能大赛、区技能大赛的奖励也很高,除了授予‘技能大师’‘大工匠’等称号外,省级一等奖奖励10万元,区级一等奖也奖励了2万。我们学校的肖军、仇仕豪等多位同学就获得了市级和区级奖励。”
身边的真实事例对学生的震撼很大。笔者适时引导,增强他们对学校、对技能、对自我的认同感。同时笔者激励学生:榜样就在身边,下一个就是你!
四、
认识生活:要切入“身边事”,以“情”动人
班会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要具体,忌空泛。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从学生身边小事说起,让他们感同身受。但是切忌形式老套,陈词滥调,让学生不以为然。
比如,在迟到早退方面,班会课上有的班主任一提再提,屡次强调:“说了多少次了,不要随意迟到早退。时间观念很重要,等你们走进社会就知道了,它影响你的前途和命运。”
再如,在日常卫生要求上,有的班主任也苦口婆心:“是为你们自己好啊,环境卫生很重要,它影响你的健康。年轻时看不出来,40岁后就体现出来啦。”
类似上面的说教,都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已经提不起学生兴趣,甚至引起学生厌倦和反感。所以,我们班主任要稍稍花点心思,加入一点新意,调调口味。
班会课堂实录:
《牵手、勾肩、搭背、拥抱——不仅是爱的传递》实录片段如下:
提出问题:闺蜜、哥们、情侣之间的牵手、勾肩、搭背、拥抱——不仅是爱的传递,还是什么的传递?
这个话题有点趣味和敏感,教室里一片活跃。
“信任。”
“支持。”
“患难与共。”
“哈哈,是爱,是爱,还是爱……”有个学生用歌声搞怪。
学生的回答不一而足。此时笔者PPT播放一组画面:
画面一:晨曦中,迎面走来一位女生,面如桃花,目若秋水,长发飘飘,款款而行。突然,“哐当”一声,一个“王老吉”在路上翻滚了几圈。原来路边竟然被扔了一袋垃圾,她不小心踢了一脚,袋里垃圾散了一地。漂亮的女生看了看自己的鞋,皱起眉头,轻声咒骂:“谁啊?这么没素质,乱扔垃圾,真讨厌。”然后厌恶地扫了一眼垃圾,走开了。
画面二:中午,散了一地的垃圾被踢踩得更脏乱,苍蝇嗡嗡环绕或停落。不远处,走来三四个男生,相互说笑着并行于道,他们兴致很高,从垃圾上踩踏而过。过了一会儿,几个女生快速走过这条小道,隐约留下了几声“真脏”“小心”的娇叱。
画面三:下午,食堂里,2位女生手牵手在排队打饭。宿舍里,3位男生在勾肩搭背嬉笑打闹。相同面孔在画面一、画面二中出现过。
画面四:傍晚,樱花树下,帅气男生伴着娇美女孩,一会儿碰碰手,一会儿搭搭肩,浪漫温馨。细看一下,这个女孩是画面一中的女生,依然长发飘飘。
视频:“苍蝇、寄生虫与垃圾”宣传片
视频一播出,全班一片哗然。从温馨唯美的场景陡然进入苍蝇寄生虫传播的恶心画面,视觉的冲击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
笔者监控课堂全局,适时再次提问:闺蜜、哥们、情侣之间的牵手、勾肩、搭背、拥抱——不仅是爱的传递,还传递了什么?此时,全班的答案都指向:寄生虫、细菌、疾病等。
笔者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平时要注意卫生,尤其是饮食卫生和宿舍卫生,否则,牵手、勾肩、搭背、拥抱等亲密接触,可能都成了“危险”动作。笔者还明确指出,卫生环境不良绝对有损健康,可能年轻时察觉不了,但埋下了健康隐患,它蓄势待发,就等你的免疫力下降。笔者还进一步倡导:“人从众,你好我好大家好,面对脏乱差,不能视而不见漠然处之,不能仅仅是批评谴责,应该停下脚步低下头,用双手去解决问题。”
班会课堂实录:
《伤痛的父亲:反复希望→不断失望→绝望→消失》
笔者讲述之前所带班级学生周艺的真实故事:
学生周艺: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嘴上认错快、实际不悔改”,并且“好话歹话都不听”,受到处分无所谓。父亲开出租车养家糊口,陪伴孩子时间不多。母亲无业,棋牌室的常客,溺愛孩子。夫妻情感不和,最后离异。
父亲的希望与失望:
→孩子没考上高中,失望→送孩子来职校,希望学得一技之长→孩子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失望→孩子判给自己,可以好好陪伴和教育孩子,再燃希望→孩子经常逃课,躲在外婆家或KTV玩耍,前妻包庇纵容,失望→托好关系,计划让孩子去参军,军队可以改造人,又燃希望。
父亲的绝望:
→前妻阻止孩子参军;孩子屡屡迟到逃课,考试不过;还不听管教、武力顶撞,陷入绝望。
父亲的消失:
→留书一封(言明房子存款留给儿子,从此陌路),远走他乡,杳无音讯。
故事结局让人感伤,学生被感染,有的沉默无言,有的满脸戚容。笔者提出要求:请大家说说对这一家三口的看法。
绝大部分学生同情这个父亲,认为他“很爱儿子”,“爱之深,痛之切”,“被儿子伤透了心”;认为这个母亲太溺爱孩子;觉得这个孩子“很过分”。少部分学生认为这个父亲“软弱没出息”,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都是这个妈妈的错,自己天天打牌,爸爸养家她还拖后腿”。
笔者站在教室中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倾听学生们的看法,间或给予正确引导。例如:父亲最后的做法确实有点偏激了;看事要看两面,虽然妈妈不是贤妻良母,但她也爱孩子;父母平时如果多花点时间交流沟通,也不会是这样的结局等等。班会总结时笔者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受别人的难处,体谅别人的不易;二是要记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为习惯是一点一点养成的。
此类型班会,笔者旨在“学生通过对叙事内容的理解、反思、讨论和评价,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班会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应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促进思想广泛交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同时,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彼此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韩东才,李季,等.班主任基本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季.叙事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智慧[J].班会研究网,2011.
作者简介:
吴记芝,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