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合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汇总,大肠癌已成为世界癌症发病谱中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虽然大肠癌还“屈居”第五位,但其“力争上游”的势头很“强劲”。
西化饮食是元凶
为什么大肠癌发病率有如此快的增速呢?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生活方式西方化,尤其是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西方化,导致大肠容易生出致癌物。西方化的饮食是一种相对高蛋白质、多脂肪、少谷物、少蔬果的膳食模式,而生活的现代化也使得人们身体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减少了。简而言之,摄入营养素的量和比例发生了变化,大肠发挥排便功能的同时却中了自身的毒,这是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放臭屁是因进入大肠的“精华”太多
在传统饮食习惯下,通过小肠进入大肠的蛋白质和脂肪残余是少量的,这些少量残余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还可继续合成人体必需的物质,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是有益健康的。
但如果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肠消化吸收的能力,进入大肠的就不再是少量残余了。这些“精华”一旦过多进入大肠,类似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就出现了:在大肠这个“发酵罐”中,富营养会导致菌群失调,胺类等致癌物便大量产生。有时人们吃得太多太好就会放臭屁,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膳食纤维把毒素“打包”进大便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赶紧把富营养化的粪便排出体外,不就补救回来了?可惜,西方化饮食有此一多(蛋白、脂肪多),更有雪上加霜的一少,少的就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目前大多数人减少了谷物的摄入,即便绝对量没有减少,但在肉类等食物摄入增加后,其在饮食中所占的相对比例也就少了。
膳食纤维虽然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而进入大肠、最终被排出体外。但是,可别小看这些不能被吸收的糟粕,它们可比那些过量的“精华”残余可贵得多,它们在大肠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大量吸收水分,膨胀增大,一路上把坏死的细胞、过多的肠道菌群和毒素“打包”进粪便,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大便量越多,带出的毒素越多
那些摄入膳食纤维的绝对量大和相对比例充分的人,他们的粪便量会显得非常多,甚至可能从体积上远大于摄入食物的总体积。这样的“健康”粪便通常是半固体的,所含水分占80%以上,而带出的肠道废物可占粪便干重的1/3以上。这些人排便都非常通畅,不仅大肠癌发病率极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低。
大便干、硬、少让毒素“自产自销”
反之,膳食纤维摄入少的人,肠道蠕动慢,排空时间长,粪便又干又硬又少,对直肠的刺激也不够,便意少,没有每天排便的欲望。同时,大肠中的胺类等有毒废物来不及随粪便排出,在体内积蓄时间过长,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只得“自产自销”:到达一定浓度后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导致全身性的毒素增多。
因此,便秘人士往往皮肤干涩、暗疮频发、心情压抑……而最接近毒素的大肠壁细胞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炎症,甚至发展成癌症。
饮食作息运动适宜
便意或放屁是一种机体要求及时排毒的保护提醒机制,所以尽量不要忍便,而应争取迅速解决,否则直肠神经长期受粪便压迫会感觉钝化,引发便秘。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饮食习惯没有西方化,再加上充分地活动身体,进入大肠的精华残余不会很多,膳食纤维也不会少。另外,合理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也是相当重要。肠道不同于大脑、五官和肢体,在人体睡眠时不仅不会休息,相反会兴奋,蠕动加快,并分泌黏液促进排便、修复肠道。所以,睡眠少的人,排便常成问题,而且肠道得不到充分修复,致癌率也就会升高。
正应此理,睡醒之时正是排便的最佳时机。只要养成习惯,甚至可以做到定时排便。这样的人,既可以避免上班学习期间内急的尴尬,还可以抢在机体尚未感受到强烈便意时主动排便,毒素对肠道的影响也就更小了。
(摘自《大众医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