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总结鼻息肉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鼻息肉CT影像的认识。方法 90例鼻息肉分别行鼻窦CT冠状位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鼻息肉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好发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区、易在鼻腔双向生长,常合并有副鼻窦炎表现。结论 CT对鼻息肉诊断、判定病变范围有特征性表现。
关键词:鼻息肉;阻塞性副鼻窦炎;CT
鼻息肉病在国内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概念。鼻息肉临床常见,成年人的发病率为1%~2%。鼻息肉病的发病率仅占鼻息肉患者的2%~5%。有鼻息肉手术史、家族史、变态反应性疾病、非变应性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的鼻息肉患者诊断为鼻息肉病的可能性较大。鼻息肉病治疗困难,鼻息肉复发是最难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正确的鼻窦内窥镜手术、认真的术后随访及护理,这些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息肉病例,对其CT图像的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经CT检查和手术证实的鼻息肉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5~73岁,平均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分泌物增多、头痛耳鸣。
1.2方法 使用GE Hispeed Dual型CT机,行冠状位扫描,120Kv,80mA,2s。冠状位从额窦向后方扫描至蝶窦,层厚、层间距均为3mm。
2结果
本组鼻息肉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中年人居多,鼻息肉双侧多发者72例,单侧18例,其中右侧5例,左侧13例。
鼻息肉最多见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区,为软组织密度、边缘光滑隆凸,鼻腔变窄或完全闭塞,漏斗增大,副鼻腔高密度影,常伴筛窦筛房骨质及鼻中隔受压移位。窦口鼻道复合体则有相应改变,其改变程度取决于息肉大小。较小息肉仅表现为半月裂,筛漏斗的填塞不继发鼻窦引流受阻、周围骨质无受累;鼻息肉周围骨质见压迫改变,如压迫变形,鼻甲、钩突的骨质吸收,窦口扩大等[1];局限于上颌窦内的息肉较少,表现呈附着于窦壁的结节状软组织影。鼻息肉位于钩突、半月裂处,呈局部圆凸软组织影,双侧上颌窦引流受阻,见图1,图2。
3讨论
鼻息肉好发于中年人,青少年、老年人亦常有发生,男性多于女性,半数以上为双侧多发。具体病因不清,有过敏性、非过敏性或感染性等学说。息肉为软组织性占位性病变,存在于鼻腔或副鼻窦内,病理上由水肿和增生的粘膜堆积形成息肉样病变。息肉表面有多糖类物质,能吸附水分和电解质,造成细胞间的液体潴留,使息肉生长。息肉内的液体潴留和细胞量少的特点在CT上则表现为密度较低,接近水样密度。鼻息肉多发生于中鼻道,易引起筛漏斗和半月板等阻塞,发生阻塞性鼻窦炎。
冠状位CT扫描比轴位CT扫描更能清楚地显示鼻道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本身的特点,方法是由前向后逐层扫描,为临床纤维内窥镜手术者提供了清楚的解剖断面,尤其可清楚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单发性鼻息肉在CT上的特征性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特征明显,诊断容易。弥漫多发性鼻息肉病变广泛,易堵塞窦道漏口综合体合而部分或完全性副鼻窦致密变和筛漏和筛漏斗增宽等。其它表现特点包括筛窦小梁和鼻中隔的骨质破坏缺损,筛窦壁向外膨隆等。CT显示副鼻窦腔内息肉欠清楚,常表现为副鼻窦内致密影,而无明确息肉样表现,这是由于常合并有阻塞性副鼻窦炎,与息肉混合在一起,而表现为副鼻窦致密影。其它副鼻窦内"息肉样"表现的病变如筛窦粘液囊肿等多是单发性病变,很少引起阻塞性炎症的致密性表现。
3.1临床表现
3.1.1好发群体 鼻息肉病的发病率仅占鼻息肉患者的2%~5%。有鼻息肉手术史、家族史、变态反应性疾病、非变应性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的鼻息肉患者诊断为鼻息肉病的可能性较大。
3.1.2疾病症状 鼻息肉主要表现为鼻塞,部分患者以多涕、脓涕为主,可伴头晕头痛。而鼻息肉病也以鼻塞、流涕为主,多为浆液或黏液样涕,但较少头痛。
合并囊性纤维病和不动纤毛综合征患者则多为脓涕,同时多伴有某种类型的全身性疾病,如支气管炎,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或慢性鼻窦炎所致的非变态反应性哮喘。
3.1.3疾病体征 鼻息肉病表现为鼻腔鼻道黏膜弥漫性水肿样增生,无蒂及无好发部位可寻,息肉与黏膜之间无明显界限,中鼻甲甚至鼻中隔也会发生同样的病变。
3.2诊断 鼻息肉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鼻息肉病的诊断则不那么容易,根据上述的定义鼻息肉病的发病率仅占鼻息肉的2%~5%,目前主要根据临床特征、检查,包括手术所见及术后的随访,术后病理检查,认为以下几点可供诊断时参考:鼻息肉家族史、手术史、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非变态反应性哮喘,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明显对诊断有意义;鼻塞、嗅觉减退与鼻腔可见病变不成正比。内镜检查见双侧鼻腔鼻窦黏膜广泛水肿样改变,外观像许多融合在一起的小囊泡。复发病例则呈簇状,其内无液体,而是疏松的结缔组织,颜色暗红或苍白,与正常黏膜无明显边界,严重病例除下鼻甲外几乎无正常黏膜;CT检查示全组鼻窦炎,多数病例中鼻甲气房消失,下鼻甲抬高。MRI示鼻窦黏膜向心性水肿,信号均匀;术后很快复发。
3.3鼻息肉的临床表现与大小、部位有关 鼻息肉位于鼻腔而引起鼻塞;巨大鼻息肉完全堵塞鼻腔可导致完全不通气,这可能是头昏、头痛的原因;后鼻孔息肉或巨大鼻息肉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阻塞咽鼓管而致耳鸣和听力减退;局限于窦腔内的息肉则临床症状轻微。如窦腔内软组织影中混有斑点、斑片状高密度影,呈一种混杂密度影,则是诊断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要点之一[2]。
3.4术前定位 术前CT检查不仅有助于术中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也可避免对健康鼻窦的损伤。对于术后复发病例,CT仍能很好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位置、大小形态的改变,为再次手术提供帮助。
3.5鉴别诊断 一般上颌窦肿瘤多有头痛、面部肿痛等症状,病程短、发展快,CT表现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呈侵蚀性、窦腔扩大不明显。如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瘤、韦格肉芽肿等,此时需做增强扫描,分别观察骨窗和软组织窗,或进行MRI检查。
参考文献:
[1]钟关,李恒国,齐俊玲,等.鼻腔和鼻窦疾患的CT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8):481.
[2]池增儒,王中秋,吴树春.五官CT和MRI诊断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8-269.
编辑/孙杰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