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明代皇家道士朱权及其音乐理论研究

明代皇家道士朱权及其音乐理论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4 12:45:06 点击: 推荐访问: 明代 理论研究 皇家

文章编号:1003-7721(2014)02-0030-07

摘要:明代皇家道士朱权有关道教音乐的论述,显示出其对道教音乐理论的探索和思考。论文以史籍道经中朱权的音乐撰著为线索,通过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之《天乐仪仗章》和《太和正音谱》音乐史料的考察分析,以说明历史上道门人士对道教音乐理论的贡献。认为明代皇家道士朱权的音乐造诣,是道教神仙思想长期浸润所致。

关键词:朱权;皇家道士;道教音乐;《太和正音谱》

中图分类号:J616.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2.003

在中国道教史上,道门人士历来重视音乐以弘道,历代道士不乏好音律、精通音律之人,留下了有关讨论道教音乐的著述。明代皇家道士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之《天乐仪仗章》,是论述明代道教音乐的专篇,记录了道教斋醮科仪中三清之乐的格式,是道教音乐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资料。而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则是在元曲之风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讨论当时流行的北曲唱论的音乐著述。本文以明代皇家道士朱权的音乐撰著为个案,从一侧面分析道门人士对道教音乐的贡献。

一、朱权的生平及其著述

朱权(1378-144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少负气好奇,自号臞仙、大明奇士,别号丹丘先生、涵虚子、玄洲道人。朱权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宠信,早年被封为宁王,治所在大宁(今属辽宁宁城一带),手握重兵防守塞外。燕王朱棣谋反起兵时,骗夺了朱权的兵权,并挟持他同行南下。朱权为燕王朱棣起草檄文,约定成事之后中分天下。朱棣即位后改封朱权于江西南昌,一直对他猜忌、监视,朱权乃韬晦于所筑“精庐”之中。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病故,谥献王,故世称“宁献王”。《明史》卷一百十七《宁王权传》载:

已而人告权巫蛊诽谤事,密探无验,得已。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权日与文学士相往还,托志翀举,自号臞仙。尝奉敕辑《通鉴博论》二卷,又作《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其它注纂数十种。[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2册第3592—3593页。

朱权好古博学,旁通释老,著述甚富,兼善书法,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冶诸术皆通。撰著有《太和正音谱》、《琴阮启蒙》、《唐乐笛字谱》(又称《唐五调笛字谱》,今存工尺曲谱有《宫调曲》一首、《商调曲》半首。)、《神奇秘谱》、《烂柯经》、《琼林雅韵》、《神隐》、《通鉴博论》、《史断》、《宁国仪范》、《汉唐秘史》、《臞仙神隐书》、《臞仙文谱》等数十种。还有称为“臞仙神隐香”、“臞仙异香”的香谱配方。《明史》卷九十八《艺文志三》,著录宁献王权《庚辛玉册》八卷,《造化钳锤》一卷,属于道家类书目。朱权是学识渊博的皇室道士,于道教科仪音乐、医药养生都有研究。《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十一《肘后神经大全》介绍说:

旧本题涵虚子臞仙撰。臞仙者,明宁献王权号也。权有《汉唐秘史》已著录,其平生颇讲神仙方技之书,所著《肘后神枢》二卷、《运化元枢》一卷,见《明史·艺文志》,又高儒《百川书志》亦云:《臞仙肘后神枢》二卷,九章七十七条。今是编所载,皆推算诸星煞吉凶,以为趋避。上卷为值日图,中卷为值时傍图,下卷为值日时断例。卷帙篇章与明史志及高儒书志俱不相合,图说亦皆疎陋,疑已为后人增益,非原本矣。[清]永瑢、纪昀等总纂:《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册第411页。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二《经籍考》,亦载涵虚子臞仙撰《肘后神经大全》三卷,称“臞仙为宁王权自号。权所著《肘后神枢》二卷、《运化元枢》一卷,见《明史·艺文志》,是编卷帙与史志不合,疑为后人増益,非原本也。”《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30册第436页。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十五《琴谱取正》说:

琴师之善者,传琴传谱。而书谱之法,在琴师亦有讹者,一画之失,指法即左,以讹传讹,久不可正,琴调遂失真矣。故琴非谱不传,谱非真反失其传也。近世以宁藩《神奇秘谱》为最然。须得初刻大本,臞仙命工挍订,点画不讹,是为善谱。……在臞仙所刻《太古遗音》一书,最为精到,奈坊中仅存翻本,使人恨不多见。臞仙留心音律,无不穷奇,索隐若词曲之《太和正音谱》按律正腔,知音孰能过之。宜乎琴谱之精。莫之与并也。《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71册第768页。

明杨抡《太古遗音》是著名的古琴谱,留心音律的朱权之刻本,被视为《太古遗音》之善本。

朱权平生颇讲神仙方技之书,撰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收录入明代编纂的《正统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序》,著录为“皇明第二甲子正统之九年正月之九日也,南极遐龄老人臞仙书”。《原道》篇,著录为“南极遐龄老人臞仙撰”。该经开篇以“臞仙曰”立论。明朱谋垔《续书史会要》详载朱权所撰道书有:“《龙虎经》、《丹髓救命索代天言》、《辩犹龙传》、《太清玉册》、《太清天箓》、《太上宝录》、《唐圣祖传》、《原道辩伪录》、《运化玄枢》、《古本化胡书》、《神光经》、《庚辛玉册》、《三教本末》。”《太清玉册》,即《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天乐仪仗章》,是论述道教音乐的专篇。朱权称道教的天乐起源于黄帝。相传黄帝会群灵于昆仑之西山,始作笙、竽、箫、笛、钟、磬、鼓,又取伏羲所制琴瑟,合奏而成天乐,于是群神皆集,百兽率舞,凤凰来仪。道教神仙降临常有凤凰伴随,道教以龟、龙、麟、凤为四灵,认为皆应星辰异气,合五行之秀,因此视龟、龙、麟、凤为祥禽瑞兽。 朱权称此天乐为黄帝祀三清之乐,此三清之乐以乐器齐备著称,朱权具体列举道教三清之乐的乐器有:

震天集灵之鼓碧霄震空之镛

万金铮鏦之钟群玉琳琅之磬

瑶池灵明之鼓达悃通真之磬

玉霄紫金之钟玉清天球之磬

太昊咸和之琴琅霄遏云之管

湘灵空清之瑟太虚仙音之籁

瑶台夜月之阮青花瑶天之笙

啸风凌云之笛灵鼍啸风之鼙

琼台碧玉之板叶和众音之埙

五音翕和之祝檄龙命鸦之柝

玄州洞灵之箫震空丹霄之璈

保合太和之篪八音九成之敔《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联合出版,第36册第406页。

从这些乐器的名称可见在道教音乐史上,朱权赋予三清之乐各乐器以“道”的意涵。此三清之乐以乐器齐备、阵容强大著称,而一般斋醮坛场升坛朝真谒帝,所用音乐仅钟鼓、笙箫、云璈、仙籁而已,其行道诵经止用常日之仙乐。如果说此黄帝祀三清之乐尚有仙话色彩,那么明代茅山道教的仙乐仪仗,则毫无疑问是信史。明代茅山为国斋醮,登坛演习的仙乐仪仗有:

唱念二十一名:知磬四名,正仪一名,表白四名,清道一名,宣读一名,词忏二名,引揖二名,手鼎二名,知钟一名,知鼓一名,侍职二名。

内坛奏乐一十五名:云锣一名,笙四名,管二名,笛二名,札二名,板二名,鼓二名。

外坛奏乐一十五名:云锣二名,笙三名,管二名,笛二名,札二名,板二名,鼓二名。[清]笪蟾光撰:《茅山志》卷三《道秩考》,《藏外道书》,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19册第750页。

如此规模的仙乐演奏阵容,显示明代茅山道教音乐的兴盛。元代文士褚环中《宗坛秋夕》诗二首,咏诵茅山仙乐仪仗,有“璚璈声里天灯近,知是三真谒帝回”;“清吟未彻金钟奏,催上朝元午夜香”之句。[元]刘大彬撰:《茅山志》卷三十一,《道藏》第5册第695页。

朱权不仅取臞仙、涵虚子等道家字号、别号,在明代皇室中亦是与道士交往密切者,这从《斗南老人集序》可见一斑。涵虚子臞仙《斗南老人集序》说:

是诗者,斗南虚白胡先生之诗也。其序也,涵虚子臞仙之所作也。……后得先生诗稿,方知先生诗也。其道士,仙也。先生之诗,鬼神亦尝取矣,称为斗南一人,岂非神仙中人耶。……因是以斗南为其号,时人皆称之为诗仙,信不诬矣。故命寿诸梓以传无穷焉。涵虚子臞仙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33册第355页。

明胡奎撰《斗南老人诗集》四卷,相传胡奎曾在鄱阳望湖亭,见道士斗南老人诵石刻东坡诗,因以斗南老人自号。胡奎字虚白,海宁人。官宁王府教授。四库馆臣评价《斗南老人诗集》甚高,称被世人目为“神品”。

二、朱权《太和正音谱》的音乐理论

朱权《太和正音谱》二卷,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北曲格律谱,撰写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全书共分《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式》、《杂剧十二科》、《群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等八章。内容可分为戏曲理论和史料、北杂剧的曲谱两个部分。《太和正音谱》论述戏曲的体制、流派、制曲方法、杂剧题材分类、古剧角色源流和对元明戏曲作家的评价等。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论制曲方法说:

大概作乐府切忌有伤于音律,乃作者之大病也。且如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人音声歌之,虽字有舛讹,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大抵先要明腔,后要识谱。审其音而作之,庶不有忝于先辈焉。

且如词中有字多难唱处,横放杰出者,皆是才人拴缚不住的豪气。然此若非老于文学者,则为劣调矣。《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747册第489页。

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音律宫调》,将五音的宫、商、角、徵、羽,与五行的土、金、木、水、火,五色的黄、白、青、赤、黑,五礼的信、义、仁、礼、智相配合,其音乐理论具有道教易学的色彩。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论戏曲的流派说:“良家之子,有通于音律者,又生当太平之盛,乐雍熙之治,欲返古感今,以饰太平。所扮者,隋谓之“康衢戏”,唐谓之“梨园乐”,宋谓之“华林戏”,元谓之“升平乐””。《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490页。

《太和正音谱》在戏曲声乐理论方面﹐有关于歌唱方法、宫调性质的论述、歌曲源流以及历代歌唱家的史料。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列举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其中重点记录了亲自所见善歌者三人的不同声音特点:

咸阳人卢纲“其音属宫而襍商,如神虎之啸风,雄而且壮,为当时之杰。又若腰鼓百面,以破苍蝇蟋蟀之鸣,万无一敌。”《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499页。

涂阳人李良辰“其音属角,如苍龙之吟秋水。予初入关时,寓遵化,闻于军中。其时三军喧轰,万骑杂遝,歌声一遏,壮士莫不倾耳,人皆默然,如六军衔枚而夜遁,可为善歌者也”。《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499页。

金陵人蒋康之“其音属宫,如玉磬之击明堂,温润可爱。癸未春,渡南康,夜泊彭蠡之南。其夜将半,江风吞波,山月衔岫,四无人语,水声淙淙,康之扣舷而歌“江水澄澄江月明”之词,湖上之民,莫不拥衾而听,推窗出户,是听者襍合于岸,少焉满江如有长叹之声。自此声誉愈远矣。”《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499页。

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列举明代社会各种喜好歌唱者的类型说:“有爱唱的,有学唱的,有能唱的,有会唱的。有高不揭,低不咽。”《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503—504页。 《太和正音谱》卷上还论述歌唱者的演唱风格特点:“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有川噪,有堂声,背合箫管。有唱得雄壮的,失之村沙;唱得蕴拭的,失之乜斜;唱得轻巧的,失之闲贱;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唱得打掐的,失之本调。”《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504页。

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论述歌唱方法说:“凡唱最要稳当,不可做作。如咂唇、摇头、弹指、顿足之态,高低、轻重、添减太过之音,皆是市井狂悖之徒,轻薄淫荡之声,闻者能乱人之耳目,切忌不可。优伶以之唱,若游云之飞太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出其自然,使人听之,可以顿释烦闷,和悦性情,通畅血气,此皆天生正音,是以能合人之性情,得者以之。故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500页。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词林须知》,还论及儒释道三教音乐演唱的宗教特点:

道家所唱者,飞驭天表,游览太虚,俯视八纮,志在冲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间,慨古感今,有乐道徜徉之情,故曰“道情”。

儒家所唱者,性理衡门,乐道隐居,以旷其志,泉石之兴。

僧家所唱者,自梁方有丧门之歌,初谓之诵偈,“急急修来急急修”之语是也。不过乞食抄化之语,以天堂地狱之说,愚化世俗故也。至宋末亦唱乐府之曲,笛内皆用之,元初赞佛亦用之,大忌郑、卫之淫声,续雅乐之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又云:“取将歌里唱,胜向笛中吹。”《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502页。

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词林须知》,是燕南芝庵先生《唱论》的改写,但有所增补和发挥。

三、朱权《太和正音谱》的道情理论

《太和正音谱》卷上说:“凡唱曲之门户,有小唱、寸唱、慢唱、坛唱、步虚、道情、撒炼、带烦、瓢叫。北音为曲,南音为歌。”《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503页。 道教的道情是元明社会流行的民间演唱方式,与元代的词曲亦有密切关系。朱权撰写《太和正音谱》、《务头集韵》、《琼林雅韵》,对词曲理论颇有研究,对元代的杂剧亦有涉猎。《古今英贤乐府格式》对元明散曲家一百八十七有简要评述。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二《说部艺苑巵言附录一》载:

涵虚子记元词一百八十七人。马东篱如朝阳鸣凤,张小山如瑶天笙鹤,白仁甫如鹏搏九霄,李寿卿如洞天春晓,乔梦符如神鳌鼓浪,费唐臣如三峡波涛,宫大用如西风鵰鹗,王实甫如花间美人,张鸣善如彩凤刷羽,关汉卿如琼筵醉客,郑德辉如九天珠玉,白无咎如太华孤峰,已上十二人为首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1册第452页。

明陶宗仪《说郛》卷八十四下《词品》,即题为“涵虚子”所撰写。涵虚子朱权对戏曲与杂剧,有自成一家之言的论说。《御定曲谱》卷首《诸家论说》载:

涵虚子论曲曰:戏曲至隋始盛。在隋谓之康衢戏,唐谓之梨园乐,宋谓之华林戏,元谓之升平乐。杂剧有十二科:一曰神仙道化,二曰林泉邱壑,三曰披袍秉笏,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逐臣孤子,八曰鏺刀赶棒,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黛,十二曰神头鬼面。《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96册第404页。

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四亦沿袭涵虚子其说:

其元人杂剧则有十二科名目,曰神仙道化,曰林泉丘壑,曰披袍秉笏,曰忠臣烈士,曰孝义廉节,曰叱姦骂谗,曰逐臣孤子,曰拨刀赶棒,曰风花雪月,曰悲欢离合,曰烟花粉黛,曰神头鬼面。今优人登场爨演所谓古戏今戏者,多法元人院本,不能出其范围于十二科之外。若夫爨演逼肖处,能令观者色动神飞,乍惊乍喜,甚至有簾幙中人泪渍巾袖者,盖彼浑忘其当场之假,而直认为现在之真已。埴当谓洪昉思曰:“古今善恶之报,笔之于书以训人,反不若演之于剧以感人为较易也。然则梨园一曲,原不徒为娱耳悦目而设,有志斯民者,诚欲移风易俗,则必自删正,传奇始矣。”[清]金埴撰:《不下带编》,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75页。

《太和正音谱》“国朝三十三本”,著录“丹丘先生”朱权创作的杂剧,计有《瑶天笙鹤》、《白日飞升》、《独步大罗》、《辩三教》、《九合诸侯》、《私奔相如》、《豫章三害》、《肃清瀚海》、《勘妬妇》、《烟花判》、《杨娭复落娼》、《客窗夜话》十二种,今存《独步大罗》(全称《冲漠子独步大罗天》)、《私奔相如》二种。《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497页。 前四种是道教题材的杂剧。朱权撰《太和正音谱》,是中国曲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曲论影响较大。《太和正音谱》卷首题录“丹丘先生涵虚子编”。此书上卷有涵虚子《词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二百词曲类存目《词品》释文说:

旧本题元涵虚子撰,不详名氏,评论有元一代北曲,人各拟以品目,略如敖陶孙之《诗评》,臧懋循《元人百种曲》,尝列之卷首。此本载曹溶《学海类编》中,殆即从百种曲中抄出,借其名以备数者也。《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册第346页。

有关《词品》之论述,自宋代以来撰作者多有,杨慎《词品》即为著名者。但《太和正音谱》的《词品》为朱权所作。《太和正音谱》卷上,朱权宣称“予今新定乐府体一十五家”,《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482—483页。 即丹丘体、宗匠体、黄冠体、承安体、盛元体、江东体、西江体、东吴体、淮南体、玉堂体、草堂体、楚江体、香奁体、骚人体、俳优体。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对新定乐府体一十五家的风格特点,在每种体裁下有简要的阐释:

丹丘体,豪放不羁,

宗匠体,词林老作之词

黄冠体,神游广漠,寄情太虚,有飡霞服日之思,名曰道情。

承安体,华观伟丽,过于泆乐。承安,金章宗正朔。

盛元体,快然有雍熙之治,字句皆无忌惮,又曰不讳体。

江东体,端谨严密。

西江体,文采涣然,风流儒雅。

东吴体,清丽华巧,浮而且艳。

淮南体,气劲趣高。

玉堂体,公平正大。

草堂体,志在泉石。

楚江体,屈抑不伸,摅衷诉志。

香奁体,裙裾脂粉。

骚人体,嘲讥戏谑。

俳优体,诡媮淫虐,即淫词。《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482—483页。

朱权新定乐府体一十五家中,丹丘体与黄冠体都属道教题材之作。丹丘体的特点是“豪放不羁”,朱权亦自号“丹丘先生”。在《冲漠子独步大罗天》杂剧中,称东华帝君封冲漠子为丹丘真人。朱权首推丹丘体,有崇尚道家的意蕴。道士历来有黄冠之称,此即朱权称道情为黄冠体的理由。《太和正音谱》卷上即评价“李寿卿之词,如洞天春晓。其词雍容典雅,变化幽玄,造语不凡,非神仙中人,孰能致此?”《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第484页。 明程明善《啸余谱》的新定乐府十五体名目,系转录自《太和正音谱》。

朱权《太和正音谱》论道情之特点,后为诸论家所引用。清徐大椿《乐府传声》“自序”论道情说:

道情之唱,由来最古。其声则飞驭天表,俯视八纮,志在冲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间,慨古感今,有乐道徜徉之情,故曰“道情”。其说相传如此,乃曲体之至高至妙者也。《徐灵胎十二种全集》,清同治三年(1864年)彭树萱善成堂刻本,第20册第46页。

徐大椿论道情之意蕴特点,其语句完全沿袭朱权《太和正音谱》之说。

朱权《太和正音谱》的编纂年代,学界依据影抄《太和正音谱》洪武刻本,确定完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然而,近来学者对此成书时间颇有怀疑,周维培指出该著属于朱权永乐元年(1403年)改封南昌后的手笔,绝不可能产生在洪武三十一年以前,而应该在永乐六年(1408年)以后。周维培还指出《太和正音谱》有两种,即朱权封藩大宁时的初刻本和改封南昌后的增补本。初刻本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主体内容为北曲调名总目与北曲格律简谱;增补本修订于永乐六年(1408年)以后,朱权又补入曲论、曲目等有关内容。周维培:《太和正音谱成书考论》,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第38—41页。 《太和正音谱》、《独步大罗》,都应成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以后。

余论

纵观道教史上懂音乐的道士,从晋代至今,代不乏人。晋代有解音律的郑隐,善音律的许逊,好音律的周广,隋代幼达音律的万宝常,唐代谙音律的司马承祯,通音律的丁飞,北宋精通音律的魏汉律,元末明初精音律琴瑟的冷谦,清代通音律能鼓琴的王恒,通音律的王莲,民国无锡三清殿擅长道教音乐的华清和,其子华彦钧等。而道教的神仙境界是音乐之乡,《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二十《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说:“上极无上,大罗玉清,眇眇劫仞,若亡若存。皆有碧落,自然空歌,歌咏至真,洞解天灵。天地万神,因歌得名,碧空神音,呼之即闻。”《道藏》第1册第132页。 道教神仙世界、神仙思想的建构,要依靠天界玉音仙乐的烘托。《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明经法第六》载天界元始天尊金阙,必有神仙天乐的烘托,“长牙扣钟,神虎仰号,师子俯鸣,麟舞凤唱,啸歌邕邕;天钧奏其旌盖,玉音激乎云庭。”《道藏》第27册第731页。 道教的《洞玄空洞灵章经》,就是以歌咏的方式吟诵。而明代皇家道士朱权的音乐造诣,可以说是道教神仙思想长期浸润所致。

作者简介:张泽洪(1955~),男,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610064)

收稿日期:20140109

(责任编辑:孙凡)

Research on Zhu Quan, Royal Taoist in

Ming Dynasty, with His Music Theory

ZHANG Zehong

Abstract: Zhu Quan was a royal Taoist in Ming Dynasty and his discussion of Taoist music showing his exploration and thought on the theory of Taoist music. With Zhu Quan music writings as a clue,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music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aihe Zhengyin Pu (music score) and Tianhuang Zhidao Taiqingyu Ce (the Most Pure and Precious Books on the Way of August Heaven), 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Taoists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aoist music. It considered that Zhu Quan"s musicianship has been caused by longterm infiltration Taoist immortals thoughts.

Key Words: Zhu Quan (1378~1448); Royal Taoist; Taoism music; Taihe Zhengyin Pu (music score)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