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旅游人才,是旅游产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分析黔西南旅游人才现状入手,明确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旨在促进黔西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对策措施
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旅游业在黔西南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和发达,黔西南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对高层次旅游教育的建构,与其说是大势所势,毋宁说是势在必行。一方面,旅游景点需要一批素质好、思想正、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专业理论、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程度的旅游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和旅游部门在制定符合当地旅游发展实际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同时,又力争早日完善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辅助,多方共同研究旅游人才培养的合作体系。鉴于目前的现状,结合黔西南的实践探索,从充分认识旅游人才培养开发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黔西南旅游人才的现状、旅游人才培养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和措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一、黔西南旅游人才现状分析
毋庸置疑,旅游人才队伍的质量的高低,是旅游产业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旅游业是人才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发展的服务产业,其投入的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知识,产出的主要是服务。旅游业发展得好坏与否,主要原因还是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人才的培养,既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要务,也是经济发展的奠基石。综观黔西南旅游人才队伍,主要呈现出两方面明显的特征:
从“利”的方面说,第一,人才经验少但充满青春活力。旅游事业在黔西南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新兴行业,说它年轻,是因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呈现出还有待提高和发展的一面。因为旅游事业的年轻,黔西南有着一支年轻的旅游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虽然经验少,实践能力弱,但又敢闯敢干,充满了活力。黔西南被新华社称之为中国的“第二个金三角”,被评定为优秀旅游城市,其中内涵之一就是说明黔西南有着一支较为优秀的旅游人才队伍。第二,人才的年龄和素质结构有所改善。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州唯一的一个全国导游证考点,其商务系旅游专业的常年开设,为全国输入了大量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加之政府部门与学校的合作,黔西南旅游系统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都相应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素质结构建设得到了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人才队伍结构正以“单一素质”为主向“单一素质突出、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化。目前,旅游局机关,旅游从业人员,以年轻人为主。第三,人才队伍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旅游系统的人才同其他领域的人才一样,内涵和层次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尤其黔西南有关部门、机关引进了一大批旅游系统急需的旅游、法律、英语、计算机等专业人才,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的人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一个全新的、适应当前旅游工作的人才队伍模型正在初步建立。
从“弊”的方面看,黔西南的旅游发展还处于“大需求、小输入”的境地。譬如从旅游教育这一块来说,由于旅游学科地位不高,表现出优秀师资容易流失、有关部门、学校缺乏学术或学科带头人、旅游专业特色被他强势专业所掩盖的特点,以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旅游师资来源有一部分师资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或“半路出家”,或从其他专业“转行”的,没有行业背景或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从招生情况看,国内许多综合性的大学,甚至名牌大学的旅游专业都面临着招生规模下降等不容乐观的局面,这正好与社会,以及有关部门急需高级旅游从业人才相悖论。
二、黔西南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在旅游经济市场中,旅游领域的竞争已经凸现为人才领域的竞争。旅游人才的培养、开发是影响长远的大事。旅游人才的短缺,将直接制约着旅游业的向前发展。黔西南旅游人才“兵”少“将”乏的现状,促使旅游事业的发展呼唤着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因此,没有旅游人才,将会成为制约旅游工作开展的瓶颈,没有旅游人才培养,黔西南旅游事业的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根据黔西南旅游事业发展的前景来看,目前黔西南旅游业用人的现状是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而较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旅游业高层管理者,如从事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景区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人员;包括政府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旅游局局长及旅游景区管委会主任,他们对于旅游业的理解和认识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第二,急需具有专业技能过硬、服务意识强、复合型、协作型、应用型的服务人才,包括高级导游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市场人才、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度假和商务旅游开发人才等。第三,旅游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他们素质的高低,亦决定着旅游人才培养开发的质量,极大地决定着黔西南旅游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不仅如此,黔西南旅游行业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观念不强、机制不灵活、成长环境不优化、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旅游人才方面的优势也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工作上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结构、观念、管理和培养四个方面。在结构上,黔西南旅游人才资源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普通管理人才较多,信息、旅游、法律、外语、复合型旅游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端的旅游业务,旅游管理的精兵强将更是凤毛麟角。观念上,旅游人才培养开发在观念上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着一些误区。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旅游人才在旅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思想上不重视、措施上不落实、使用上不得当,提拔使用旅游干部较少,致使一些地方旅游人才匮乏的现象时而有之。管理问题上,既缺乏旅游人才调节机制,旅游人才管理模式比较简单,缺少分类管理,又在旅游系统中没有真正建立起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影响调动人才开发自我潜能的积极性。最后在培养问题上,人才培养开发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旅游人才开发在体制上缺少大胆的探索和积极创新,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旅游人才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工作上的绩效优势。
总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旅游人才的培养开发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旅游人才的培养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在旅游人才培养开发上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审时度势,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加快旅游业内涵的发展,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动力。
三、黔西南旅游人才培养对策、措施
首先,旅游作为一个特定的行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严格,不仅要知识面广,还要精通外语,肯吃苦、肯钻研。譬如优秀的管理人员不仅能在合法的政策、法规下发展“另辟蹊径”创造出更多的盈利空间,还要能设计较好的旅游线路。而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的步伐,确实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因此,从国家层面,可以充分考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在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给予旅游教育必要的支持,同时在宏观上更好地引导旅游业人力资源发展,为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充分发挥服务、协调、监管的功能,广泛参与旅游教育及研究活动,开展培训及资格认证工作。
其次,学校和旅游培训等机构要扭转旅游专业毕业生和人才需求相悖论的现象,学校必须联系旅游人才需求单位,走校企结合的道路。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承担研究课题,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和富有行业经验的师资,双方互利互惠。旅游企业与高校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学校随时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学校还可根据企业要求安排课程, 搞“订单式”教育邀请企业高管和行家里手来校授课,建立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和学生下企业顶岗实践,积累一手资料开展社会服务,教师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改革。总之,校企结合是突出旅游教育的职业性,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措施,旅游行政部门、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等多方面联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大旅游教育”格局。
最后,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首先就要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高素质旅游业师资队伍。作为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工者,除了应该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活跃在黔西南旅游教育战线上的主力军是高校的硕士、本科毕业生以及“半路出家”的教师,他们几乎都是一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几乎没有旅游岗位上的工作实习经历。针对这种现状,不同人才培养层次的旅游院校都要根据各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施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多种“联姻”合作,造就一批由重“管理决策实战”到重“服务技能操作实践”等不同层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因此,教育机构可考虑定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旅游部门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去有关政府机构了解方针、政策及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旅游人才培训者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优秀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2]王丽萍.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3(10).
[3]周艳春.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4(4).
作者简介:陈明光(1959—),女,汉族,贵州兴义人,贵州财经学院贸易经济专业毕业,大学本科,经济学学士,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主任,副教授,会计师,研究方向:经济学及经济管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