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文化为魂,铸就旅游发展之路

以文化为魂,铸就旅游发展之路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4 13:35:05 点击: 推荐访问: 之路 以文 以文明为主题的演讲稿500字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日益兴盛,而文化旅游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备受关注,在现代的旅游产业发展中体现了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文化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魂、是文化旅行地的金字招牌、是游客对于文化旅游探索的最终追求、更是旅游产业的财富源泉。因此,要挖掘文化旅游特色、创新文化旅游模式,通过创新的手段进行旅游文化内涵的拓展,以此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旅游资源价值,充分展现文化因素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灵魂作用,积极利用文化优势树立旅游产业品牌,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无限的动力和活力,彰显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铸就一条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特色之路。

[关键词] 文化;旅游;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1-0071-02

从现今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势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著的《旅游与文化》一书中就提到:“旅游产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更是一种文化感召下的人文事业。”显然,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不能忽视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在文化旅游不断的实践历程中,“以文化为魂,铸就旅游发展之路”也已成为现在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观,并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和实践。

一、文化是旅游之魂的内涵解读

(一)文化内涵是旅行地的金字招牌

纵观世界各地的优秀旅游资源,无不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事实上,从表象去吸引游客的景观只能达到视觉上的短暂愉悦,而文化的渗透却能在游客的心灵深处刻下深深的烙印,并逐渐形成无价的精神财富。文化旅游中体现的深邃的文化元素,使游客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深切的感悟和体会,并让游客将这些铭记于心田,进行情感的升华。显然,文化作为隐形的财富,作为旅游的金字招牌其号召力无疑是巨大而持久的。

以深厚文化为载体的旅游资源,在产业和品牌建设中更加富有魅力。以厦门鼓浪屿为例,秀美的海岸风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当然深受游客青睐,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充满了文化内涵的世界文化遗产——万国建筑博物馆和当地传承的历史、音乐、美食、文化才是中外游客最津津乐道的旅行记忆,也是他们文化旅游的不二选择。相反,一些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是较为浅显的,文化色彩不够浓郁,就不难以建立鲜明的文化品牌。这样的旅游景点,只能让游客走马观花,虽然具备一定的自然美,但不能上升到文化层面来进行品味和鉴赏。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旅游资源只有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具备鲜明的文化属性,挖掘和利用文化旅游优势,形成金字招牌和知名品牌,才能将文化旅游真正的转化成持续发展的产业动力。

(二)文化认知是游客的最終追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的物质条件更加丰富,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高涨,而具备较高层次精神享受的文化旅游成为很多家庭的首要选择之一。这是因为,文化旅游能充分满足游客乐生、养生、健身、求知和审美的精神需求,能够在山水之间得到深层次的文化认知和情感体验。在璀璨的旅游资源中,不管是从未见过的异域风光、他乡美景,还是让人彻底放松的山水田园和流连其中的民俗风情,都能深深地调动游客对旅行地文化内涵的憧憬之情。

如游客在五岳游览,欣赏高山巍峨之时,那震撼的摩崖石刻、那悠远的宗教历史,更容易激起游客的心灵共鸣;百川到海,徜徉水岸清凉之余,那浩瀚的历史长河,那神圣的雕塑图腾,更容易洗去游客的俗世尘渍。显然,在旅行的道路上,游客不仅拓展了知识结构,丰富了智慧启迪,洗去了尘世烦恼,还享受了精神愉悦,得到了心灵慰藉。由此可见,对游客来说,仅仅是视觉上的欣赏是远远不能达到的旅游的目的的,只有通过文化旅游的感染熏陶,才能在文化驱动下开始一场身体与心灵的探索之旅,山水花草只是过眼烟云,文化内涵才是游客最终的价值追求。

(三)文化资源是旅游产业的财富源泉

文化资源是财富源泉,这句话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而言,更加贴切。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为提供旅游资源的地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依托这些旅游资源,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群众经济收入提升,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没有文化资源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没有发展活力的,没有文化资源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没有文化内涵作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产业只能最终被市场淘汰。

然而,作为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没有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何谈财富?何谈经济效益?何谈社会效益?而文化资源作为创新的旅游产业要素之一,不仅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形成注入动力,使旅游资源和主管部门获得更多的发展信息、得到多方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行旅游产业的创新,这都是获得源源不断的客源的先决条件;同时,文化的发展,会增强旅游资源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各种旅游资源的经验交流与优势互补,这在侧面扩大了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也为财富的积累埋下伏笔。总而言之,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是文化旅游产业长盛不衰的源泉,更是一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文化铸就旅游发展之路的实践途径

(一)挖掘文化特色,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

我国各地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都具有当地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旅游特色,以此为突破口,培育新的旅游产业增长点。在不断的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和实践中,一些地区通过挖掘区域内的文化旅游优势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现今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中,文化部门越来越重视地域内的文化特色,将自然、传统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使二者在交融中碰撞出更丰富多彩的思路和方法,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品牌特征。国内外,有很多的旅游景点,都在进行文化特色的挖掘,不仅提升了旅游地的吸引度,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例如,河北省保定市的野三坡景区,该景区绵延30华里,景点众多,山川秀美,河流清澈,但紧凑的行程安排难以让游客深刻的感受到野三坡景区的魅力和民俗风情。于是,当地旅游机构联系主管部门,斥巨资邀请著名导演,精心设计和创编出了《印象野三坡》这样的文化演出活动,并将活动安排至晚上,演出以“野”字为主题,从石器时代的野三坡原始文化开始,将历代的野三坡文化与当地景点的民间音乐、自然景观等元素进行整合和融合,巧妙的展示了野三坡的灿烂文化,开辟出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艺术境界,让游客对野三坡的旅行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文化活动使野三坡旅游线路的行程安排更加的丰富,文化韵味更加浓郁,使游客不仅看到了美景,也体验到了文化的渗透,对野三坡景点的印象更加的深刻,形成良好的口碑,使更多的人到野三坡旅游,拉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把握文化内涵,创造新的旅游人文景观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人文景观创新的过程,人文景观的创新也是大众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不断升华、文化底蕴不断丰富的必然产物。以世界闻名的旅游品牌“迪斯尼乐园”为例,上世纪中叶,迪斯尼乐园刚刚对外开放的时候,景观设施是非常少的,只有一些经典的动画类的人文景观。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历代迪斯尼人的不懈努力,富含各种科技元素的过山车、飞碟、时间隧道、水幕电影、四维立体电影等新一代的人文景觀在迪斯尼乐园不断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迪斯尼乐园的文化内涵,也保证了迪斯尼的旅游文化品牌长盛不衰,不管哪里的迪斯尼乐园都是门庭若市,一票难求。

从前面的成功经验,我们也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各地的旅游机构和主管部门,要创新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思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意空间,通过多元化引入方式,将影视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至旅游开发之中,以发掘文化、表现文化、营销文化来升级文化旅游产品,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旅游文化元素,打造更多、更新的人文景观,彰显出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气质,并将这些人文景观打造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的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在创新人文景点之中流连忘返,消除审美疲劳,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感。这些创新思路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三)发扬文化传统,孕育新的旅游文化底蕴

传统的旅游名胜古迹本身具备很深的文化底蕴,这些旅游资源历经千年洗礼但仍深受游客的青睐。这些祖先留给后世的宝贵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文化的渗透和文化的保护,在获得经济价值的同时,要进行更好的修缮和复原。在旅游资源的展示上,让游客接收到历史文化感染的同时,还要树立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思想和意识,从中渗透历史教育、思想教育,使大众坚定民族自信,继续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作为工作者来说,要一如既往的做好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申报工作,使我们的文化旅游开发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还要积极的运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孕育新的旅游文化底蕴,在获得经济价值快速增长的同时,达到陶冶大众情操,净化群众心灵,提高文化旅游新内涵的最终目的,实现文化旅游的价值升华,提升旅游品牌的建设力量。

总的来说,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世纪的黄金产业之一,在现代的旅游产业发展中体现了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在此背景下,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的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把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变为有形的生产力,丰富和拓展文化旅游产业渠道。此外,还要积极利用文化优势树立旅游产业品牌,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无限的动力和活力,彰显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永春.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12-10-31(4).

[2]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05(4):67-72.

[3]李冬冬.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4]谷珺.民俗文化旅游模式与开发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8(5):92.

[5]毕绪龙.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及其趋势[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5):19-23.

[6]卢璐.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文脉传承研究——以瑶文化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07(1):188-190.

[责任编辑:史朴]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