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会发现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那么如何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观念,从而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则成为道德教育的关键。以“‘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学研究”为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德育;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281-01
德育作为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学,尤其是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中职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同伴压力等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从而释放学生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品德。
一、加强教学资源拓展,深化学生认知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进行拓展。例如,为学生搜集身边发生的实例,借此方式带领学生开展案例分析,在教学资源的拓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深化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的机会了解基本的道德认知体系,从而构建自身的完善的价值观念。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多样,它带来的影响往往也有优劣之分,那么,教师则应该尝试通过正面与反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道德认知体系。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积极尝试为学生引用相应的法治案例,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借此机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只有通过实际的案例,真实地了解到法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后,才能够形成深刻的印象,并且逐步养成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而这些教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背景带来的丰富资源来实现。那么在选取拓展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结合正、反例证,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观念。
二、构建课堂教学情景,提高情感体验
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积极为学生构建学习情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从课堂学习中寻找灵感,并以课堂经验为依据参与生活、学习,在教学情景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在情境创设以后,由教师进行讲演和示范就算完成课堂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与此同时,学生没有深入参与课堂的学习中,也就难以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这反而会降低情景教学的效率,同时也难以对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有进一步的作用。
例如,在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模拟实际的情景开展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本次考试中,考题内容并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师应通过无人考场带领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基于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则需要为学生构建实际的课堂情景,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情景学习的过程中,而这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检验学生在真实状态下的诚信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借此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
三、完善课堂教学反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
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怎样做,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做完某项行为以后,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不管这些反馈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教师都要带领学生进行感受,从而完善学生的道德认知体系,使学生在后续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快速分辨是非,而这些对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完善学生的认知观念都是有好处的。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做出某些行为以后给予及时反馈,也能够教授学生如何提升自身,使其行为与认知统一,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而在深化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通过自身的良好示范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无疑是极其巨大的,因此,教师只有先端正自身的品行和行为,才能够有效地作用到学生身上,使学生成为品德端正、品性良好的个体。
教师一定要注意积极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并且积极结合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师要明确的是,及时的教学与反馈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如何保证教学与反馈及时、明确的展开,是需要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既需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与鼓励,从而深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道德主要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四个基本方面,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从这四个层次着手,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深化學生的道德行为,这样能够有效加强道德教育的实效,与此同时,结合互联网背景,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拓展相应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端正自身行为,并最终养成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于洋洲.中职德育课学习与学生就业关系探究[J].职业,2018(1).
[2]李瑜.西藏中职德育教育有效途径研究[J].职业,2018(2).
[3]李双龙.中职德育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