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针对地处西安市城市边缘区的灞桥区如何发展都市农业进行分析,对灞桥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进而从总体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并提出“三区、两带”的都市农业总体发展格局。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都市农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1)09-0103-04
一、都市農业概述
(一)都市农业的基本概念
都市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一种形式,是和城市社会经济取得密切联系的农业产业。虽然对都市农业尚有不同的认识和定义,但普遍认为,都市农业从空间特征看是位于都市及都市边缘地区;从经济特征看是为城市提供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并利用城市提供的先进设备、技术和人力等资源进行生产的一种新型现代化产业;从生态特征看是城市生态的缓冲地带,构成城市外围的生态绿地。
(二)都市农业的功能
都市农业的功能可以归结为:(1)生产功能,指都市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需要的各类农副产品;(2)生活功能,指通过开辟景观绿地、生态农业同、郊野公园和农业科普园等,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娱乐园地,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3)生态功能,指通过都市农业的绿化和美化功能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园林化大都市;(4)融合功能,指都市农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工农业、城市服务业和乡村服务业统筹发展,推动了城乡融合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5)教育功能,指为城市中的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创建农业和生态教育基地等作用。
(三)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
都市农业是集经济性、生态性、社会性以及文化性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都市农业发展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大城市周边积极发展都市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的重要战略,是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地区的生态平衡的重要行动。都市农业是一种能满足城市基本农产品的物质需求、城市居民休闲观光的精神需求以及城市生态需求的新型农业形态。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还有利于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条件(strength)
1、区位与自然条件优越。西安市灞桥区地处西安城市东部,系西安市辖区之一。从经济地理位置来看,灞桥区处于关一天经济区的核心发展轴上,是西安经陆路通往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以及联通陕北、陕南及中原地区的首要门户,是西安从经济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及与次核心城市渭南及商洛的重要连接点,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从自然条件来看,灞桥区地形类型多样、水资源丰富,与中心城市区域以平地为主的地貌差别大,具有适合发展多样的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的优势。灞桥区地处白鹿原北坡和泸、灞河下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倾斜。区内东有骊山丘陵,南有狄寨台塬,泸、灞、渭三河穿流而过,区内地貌以渭河冲击平原为主,山、川、坡、塬、沟、滩俱全。
2、经济发展迅猛。近年来,灞桥区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坚持“规划立区、特色建区、生态强区、产业兴区、城市带区”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冶炼、锻铸造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新材料、光机电、纳米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纺织、印刷、家具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的城郊型工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区域内已基本形成灞桥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泸灞生态区“一驾马车、四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3、交通条件优越。区内陇海、西康铁路、郑西高铁横亘东西、贯通南北。108、210、310、312国道穿境而过,101、102省道、西临、西闫、西蓝、西禹、连霍、东三环公路境内交织成网,是陕西省“米”字形高速公路交通网的中心,为发展大流通产业提供了绝佳的便利条件。随着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物流中心,灞桥区将承担起区域性资金与信息的流通重任。此外,三条河流(浐、灞、渭河)及四条地铁(1、3、5、6号线)穿境而过,便捷的交通体系更体现出灞桥区的流通优势。
4、生态及文化优势突出。“八水绕长安,灞桥居其三”,浐、灞、渭三河穿流交汇,得水独多。白鹿原上的鲸鱼沟飞瀑流泉,曲径通幽。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茂林修竹,鸟语花香。近年来,全区累计投资9亿元实施浐灞河综合治理,建成橡胶坝8座,建成生态景观区面积420公顷,形成了万余亩流动水体,景观。灞河入渭段也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区林地总面积达到1.43万公顷,林地覆盖率达到43%。灞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自古有“三辅圣地”之称誉。长安八景,灞桥有二,“水清碧如带、柳絮随风舞”的灞柳风雪,“入目晴霞红一片,尚疑风火自西来”的骊山晚照。还有气势磅礴、墓制独特的汉文帝霸陵、汉薄太后南陵,氏族公社史前文化的半坡博物馆,龙山文化的米家崖遗址等。
5、土地资源丰富。灞桥全区土地面积325.266平方公里。在西安城六区中,灞桥区的辖区面积最大,其中农用地1.9万公顷,建设用地1.062万公顷,未利用地0.29万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8.4%、32.6%和9%。在西安城六区中,其可供开发土地空间潜力最大。这种空间比较优势将为西安拉大城市骨架,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重大贡献,也为本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条件。
(二)劣势条件(weakness)
1、产业综合实力不强。目前第一产业发展现状较好,但发展模式以传统农业的自发性转型为主;第二产业以纺织、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为主,粗放型、高耗能、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制造业仍占有很大比例,优势不突出;第三产业仍是以城中村、城市边缘区的业态出现,呈现出“散、小、弱”的形态,主要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
2、环境质量有待改善。灞桥区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但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城市热电厂及一些防洪沟渠构成了环境“黄斑”,由此产生的次生污染对灞桥区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建设和区域形象塑造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城乡结合部工业布局混乱,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环境保护进展较慢,基础差、底子薄、投资力度小制约着农村环保工作开展。
3、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很明显,城乡分割体制障碍仍很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滞后,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能力较差。城乡居民在人均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与体制尚未形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住房与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
4、村庄布局较分散。村庄体系不太完善,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村庄的布局方式是以耕作半径为依据,结合当地自然地形形成的,造成了大部分村庄呈松散的布局状态,对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区内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欠佳,分布不尽合理,同时,区内中心村的数量较少,直接影响集镇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服务、聚集和带动作用,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性及覆盖度都会有影响,从而造成广大农村居民生活不便。
(三)机遇(oppotunity)
1、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推进,为西安确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创造了新机遇。“十一五”期间,国家最新推出的西部开发政策提出,要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重点区域重点推进。西安悠久的开放传统,独特的比较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为西安在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发挥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东联西进的桥头堡作用提供了契机。
2、《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将加快形成以两安(咸阳)大都市为核心的“一核一轴三辐射”的发展框架。灞桥区地处“一核”边缘和“一轴”的重要节点位置,城乡交融度高,城市产业特色明晰,农业基础扎实,是陕西省和西安市推进城乡經济社会一体化的重点建设区域。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要功能区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主要节点,灞桥区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优惠政策。
3、世界园艺博览会和浐灞生态区建设的机遇。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为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浐灞生态区的建设也为灞桥区今后开展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都市农业产业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大力推进都市农业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
(四)挑战(thrent)
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巨大。本区人均耕地面积小,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给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2、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巨大。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全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巨大。
3、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统筹土地利用提出更高要求。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加剧,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难度加大。在城市建设处于优先地位的情况下,不利于保留大量的都市农业发展空间。
三、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立足灞桥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深度挖掘白鹿文化和汉文化内涵,适度开发洪庆山自然资源,培育引领旅游消费客户群。通过资源整合,拉伸、延展果林、菜粮、奶畜、农产品加工与物流、观光旅游五大产业链条,拓展及强化环境保障及生态服务功能;通过旅游引领、文化搭台、产业唱戏,推动都市型农业多元化、立体型、超常规发展;通过优势发挥与资源聚集,使城市居民休闲有去处,农民增收落实处,最终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城镇扩展、城乡一体、和谐发展。
(二)功能定位
根据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灞桥区总体发展定位是:西安东部新区、宜居新地、商贸新都、物流之都、人文生态新灞桥,以及融生态旅游、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物流及商品集散、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
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以西安市确定的灞桥区发展定位为指导,以灞桥区的地理、生态、人文、科技等资源环境条件为基础,按照公园式、集成化布局模式,突出环境竞争力,产业推动力,科技支撑力和文化影响力四维坐标,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1、产业功能。灞桥区都市农业主导产业定位为:高产、高效的标准化种植业,以奶业为主体的现代畜牧业,以现代设施为支撑的设施园艺业,品牌化的现代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及城郊旅游业。白鹿塬都市农业区将突出发展葡萄、樱桃、核桃等果业和旅游产业。
2、文化科教功能。农耕文化是白鹿文化的起源,儒家文化是白鹿文化的核心,生态文化是白鹿文化的重要内容。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开发与文化传承问的融合,有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可为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新亮点。同时,注重文化和科教功能相结合,与大学城和西安科教基地衔接,扣。造白鹿书院、白鹿讲坛、白鹿文化节等文化教育品牌,并通过展厅、展板、画廊、雕塑、影视、电教等手段,展示农业科技、自然科学、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色,直接而向市民及青少年进行农技、农知、农情、农俗、农事教育。
3、生态、生活功能。依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自然、城市与区域社会融合的互惠互生结构,创建社会和谐的人居环境、高效的区域经济环境、生态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的机会,增强人们对现代农业的感知,提升都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体现人、自然、产业的和谐发展。
4、社会服务功能。发展趋势表明,都市型农业单纯的产品生产功能相对弱化,逐步转化为多功能型的社会事业部门,其整体性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因此,必须以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人文景观平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以及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物流及供应链、市场体系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和整合农业的生产与供应、观赏与休闲、示范教育与辐射带动功能,增强灞桥区都市型农业面向区域社会的整体服务功能。
5、辐射示范功能。灞桥区必须针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系列化开发、链条化经营、区域化聚集、多元化发展、一体化管理等复杂问题,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依托西安大都市的经济实力,借助科技、资金、人才等优势,在农业装备、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管理等方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挥辐射与示范作用。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立足于城乡统筹发展,以农业功能多元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为主线,充分发挥灞桥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三区两带”建没规划为核心,着力打造白鹿塬都市型现代农业同。到2015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生活水平和素质有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城乡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富裕,“种养加,产学研,商消游”一体化的都市型
现代农业新格局。
2、具体目标。(1)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以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全面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共同繁荣。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均递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年均增长15.6%。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科技进步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2)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紧紧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运行机制,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3)都市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创建生态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加强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化,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大绿二期工程等林业绿化项目,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引进新的粪便污水处理技术,建设沼气能源项目。(4)休闲观光产业发展。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利建設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灞桥区位、交通和农业资源优势,挖掘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努力打造休闲观光品牌,着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重点开发“三线三节”,以“三节”带动“三线”,通过“三线”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特产销售、农家乐服务等产业发展。(5)人文自然景观建设。重点规划建设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白鹿塬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同。到2015年,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将建成以西安市为依托,以森林生态和环境保护为主旨,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以生态、休闲旅游为重点,以“城市森林公园暨国际乡村俱乐部”为主体定位,以“华夏源脉,灞桥脊梁”为形象定位,以“东部崛起‘组团…为功能定位,集森林生态旅游、休闲疗养、生态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健身娱乐、野营探险、自助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森林公园。(6)总体布局。依据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特色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将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体发展格局规划为“三区、两带”。三区即白鹿塬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平原现代农业区、洪庆山旅游风景区。其中,白鹿塬都市型现代农业区是主规划区,平原现代农业区、洪庆山旅游风景区是次规划区。两带即连接三区的产业、物流带及连接各景点的快捷旅游观光带。通过两带联通三区,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达、顺捷。(7)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设。通过大胆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项目审批与管理制度、科技支撑与服务制度,增强发展活力,实现灞桥都市农业区自我良性发展,为全国其他城市边缘区的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四、总结
西安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转折,对农业多样化功能的需求也已经显现。受终端市场需求格局变化的影响,西安市及其周边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环境建设面临重大调整。因此,灞桥区通过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将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拓展为生产、生态、生活和科教等多项功能,使农业和农村成为西安都市圈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灞桥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着眼长远,以融入城市、服务城市为主线。因此,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灞桥区贯彻落实西安市整体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通过将奇特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融入到大西安都市圈,使其成为城市“绿肺”和城市组团之间景观带。
灞桥区也进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根据西安市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按照都市人的需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按照农业工业化的理念、农村城镇化模式、农民产业工人化的思路,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休闲性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是西安市和灞桥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传统农业主体功能向现代农业多功能转变,极大提高农业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发展都市农业,不仅要提升农产品生产及供给功能,还要注重挖掘资源,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注重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参考文献]
[1]灞桥区人民政府,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Z],2009
[2]刘长运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40-1241+1251
[3]梁伟,汤瑛芳,王恒炜等,定西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824-1826
[4]彭莉莉,西安城市边缘区都市农业的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于爱芝等,北京都市农业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0,(9):68-72+101
[责任编辑:汤伟山]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