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的要求。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高校的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希望对未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育;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高校教育当中,不仅要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社会中,纯粹具备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素质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富有极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要加强重视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一直以来,我国的现代教育都受到传统教育极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卷面成绩,这样一来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较差。而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在高校教育当中,除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采取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更优秀的成果。
二、针对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要想优化高校当前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做的是树立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个性化教学,也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发掘学生的特点与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有三点:首先就是要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了解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创新教学,从而开展人才的培养工作。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外,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因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活動来进行,同时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也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的工作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教学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优化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吸纳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培养经验,采取个性化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要想培养出富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业和学习当中。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两项工作入手:第一,在高校中可以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课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通过专业课程与创业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第二,就是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当然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现阶段市场情况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前市场、行业现状,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学习。
(三)改善当前教育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更加侧重学生的卷面分数。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片面,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极大阻碍。部分家长和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习题训练,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给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想完善当前的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就必须要改善当前教育评价体系。而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善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评价的内容要从传统单一的卷面成绩与习题作业扩展到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质量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第二,针对评价对象不应该仅针对学生,评论对象应当要包括教师、学校、学生,以更有效地监督整个教学环节,督促教师重视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第三,在评价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个体上的差异设置评价要求,不能仅采用单纯的统一标准,需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第四,评价方式上,除了理论成绩以外,还可以选取学生课题完成的情况以及实践活动结果等。第五,就是在评价效果时,绝对不能仅仅看结果,而是要考虑到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有提升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创业和创新当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教育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工作,那么一定要树立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改善当前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慧,殷惠光,徐孝昶等.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2]李明堂,李翠兰,刘金华等.浅析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交际,2016,(14):231-232.
[3]郑瑞楠.研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山东工业技术,2017,(13):22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