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略论习明纳在西方高等教育历史中的进化

略论习明纳在西方高等教育历史中的进化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5 09:45:05 点击: 推荐访问: 历史 历史)公布 历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摘 要:习明纳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中有很长的历史,本文以探讨习明纳的起源、演化和形成为目的,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讨论习明纳在其各个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内涵和在现实中所产生的作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用进化的观点讨论习明纳的发展,为其起源找到一个明确的时间段,并为习明纳下一步的进化方向进行推论。

关键词:习明纳 进化 讨论课 辩论课

习明纳最早源自拉丁文的Seminarium,原意为“苗圃”、“发祥地”,本文中使用的习明纳一词源于德语词“Seminar”,本意为“研讨课”或“讨论课”。进化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变化。在生物学界,进化是针对种群而非个体而言的,变化必须被传递到下一代,是在一个种群中导致延续多代的可遗传变化的过程。本文中的进化是指习明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笔者将习明纳定义为一种组织化、制度化,旨在促进师生思想交融,以发现真理、完善真理为目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习明纳有5个基本特点: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成员的指导者;被指导的多数成员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近;以探讨学问钻研科学为目的;思维发散、发言自由;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习明纳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其方向是更加自由的形式与更富有探索的精神。

一、种源期

种源是指一个事物的起源或一个事物开始出现的源头。黑格尔说:“一提到希腊,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而在高等教育史上,欧美教育史家一致认为古希腊教育是奠定欧洲教育发展的最早的基柱之一。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兴起了智者运动,其足迹遍布古希腊各地,对当时希腊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雅典的民主政治对智者教育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语言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所有那些原来由国王解决的属于最高领导权范围的涉及全体人民利益的问题,现在都应提交给论辩的艺术,通过论战来解决。”智者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即训练公民和政治家。他们试图在修辞技巧的帮助下,通过辩论疑难问题来促进知识的发展。提到智者,就不得不提到“古希腊哲学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教学方式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利用产婆术的方法实施问答法教学,他的教学没有固定场所,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施教,在教学及研究中,他主张自由地追随一种论点,而不论其引向何方。

师承柏拉图的亚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于是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阴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后人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作“逍遥学派”。

公元1世纪,亚历山大城出现了由希罗主持的工艺习明纳,这也是习明纳一词最早出现的地方,不到一个世纪,亚历山大城就成为了应用数学的权威所在地。

拜占庭时期,君士坦丁堡大学是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且几乎是始终存在的高等教育机构。君士坦丁堡的教授们认为:“探索和传播真理的人首先必须是了解和掌握所有知识的人,因此在大学里学习必须是全面的,无所不包的。”他们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探索真理和传播真理的人,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

由古希腊以及拜占庭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发现,当时的讨论课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实际上也与现代习明纳在内涵上有了相当程度的契合(见下表)。虽然古希腊时期的讨论课的理论界定比较模糊,其内涵也因学者的不同而不同,但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几千年前的先哲们能够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教学,无疑具有非常伟大的意义,而拜占庭作为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古希腊文化正是在拜占庭帝国得以保存并传播到欧洲的。

二、孕育期

孕育比喻从既存事物中培养新生事物。中世纪大学是古典大学和现代大学之间的过渡阶段,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授课”和“组织辩论”,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听课”和“参加辩论”。辩论是中世纪大学中的常课,是讲授的必要补充,其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扫清修业中遇到的困难,也给学生提供运用辩证法的实践。辩论深受宗教的影响,必须以《圣经》、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的学说作为不允许怀疑和超越的真理的“最高标准”。在中世纪人们的心目中,“辩论”是大学的一项重要活动,没有“辩论”就不能称其为大学,辩论也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各个学院,辩论由教师组织实施,辩论的主题可以是任何想辩论的内容。当时,由巴黎大学所建立的标准化的辩论程序为当时大多数大学所遵循。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发现,中世纪大学的辩论是古希腊以及拜占庭时期讨论课的改良和发展,已经有了具体的程序和详实的内容,

地位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教学中充当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辩论也在形式和规则上向着现代习明纳更近了一步,为习明纳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习明纳进化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极其重要的一环。但当时处于一个宗教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它的思想发展和潜在能量发挥受到了束缚,使得辩论课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但是其优秀的基因得以保留,

为日后的蜕变储备了充足的能量。

三、蜕变期

蜕变指人物或者事情发生质变。18世纪后半期,当时在启蒙运动和新人文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德国大学形成了尊重自由的学术风气,引入现代科学和哲学,注重研究和教授的价值,开始摆脱宗教束缚,以恢复大学的学术和科学地位。德国天主教各邦普遍实施了大学改革运动,为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现代意义的习明纳最早见于18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格斯纳于1737年在哥根廷大学创办哲学习明纳,第一个将习明纳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入大学教学,语言学家海涅在哥根廷大学创办第一个语言学习明纳。1820年柏林大学有医学、神学、哲学等习明纳。海德堡大学等也随后建立了多个习明纳,培养了众多学者,此外教授们的大量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全欧洲的赞扬。

此时习明纳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讨论,讨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学和培养人才,由于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还增添了科学研究,追求“纯粹的知识”的内容,因此柏林大学使习明纳第一次具有了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职能。此外,讨论的气氛更为活跃,形式更为灵活,不再拘泥于答辩者和反驳者之分,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挥,使其有了学术自由的精神。若把柏林大学的习明纳与中世纪大学的辩论课进行比较,就更能发现它的实质性进步(见上表)。也即从柏林大学开始,人们开始真正用Seminar一词代替原来大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的名称Disputation这个词。从而习明纳完成了自身进化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开始真正为世界所认识,为世界所接受,开始向全世界迈进。

四、走向世界

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进化,习明纳终于在近代德国完成了其进化中最重要的一环,为欧洲特别是德国近代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培养出一大批世界级顶尖的人才,为德国在19世纪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起了世界其他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派学者和学生前往德国学习,一时间德国大学精英荟萃,思想云集、融会贯通,为习明纳添加了丰富的内容,推动了习明纳的发展。这些学者和学生回国后将其运用到本国的教育实践当中,使习明纳这种形式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得以广泛传播。从181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约有一万名美国人赴德留学,他们将德国大学先进的思想和制度移植到新世界,为美国高等教育最终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1870年哈佛大学率先引进“习明纳”,曾在柏林大学学习的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在19世纪70年代将习明纳引入哈佛大学,随即习明纳便成为美国研究生院最普遍的教学形式,并使哈佛大学“成为教师和许多精挑细选的优秀学生的集合地。在这里,创造性的研究方法被阐明,有创造能力的人员被训练,科学独立的精神被灌输。”19世纪90年代,霍尔在克拉克大学建立了著名的心理学习明纳,康奈尔大学校长怀特也大胆引进了德国的习明纳与科学研究程序,随后明尼苏达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深受康奈尔大学的影响,也都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从此,美国的研究生院中普遍采用了习明纳的教学方法。1892年,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评论道:“习明纳是轮中之轴,是生活实际的中心,现代大学创造力的源泉。如果缺少了这种教学方法,大学将是不完整的,有了这种教学方法,并加以恰当运用,大学才能实现其宗旨。”

习明纳为全世界带来了优秀的教学理念,其进化的脚步也没有停止:一方面由于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职能,其学术自由的精神,及其在高校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令世界上很多公司、企业甚至政府机构对这种形式趋之若鹜,于是习明纳被引入各种行业与各种形式的思维、理念和文化相嫁接,扩充了其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当今的世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令很多前人无法想象的事情成为了现实,人类的思维、观念也随之日新月异,为习明纳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习明纳的加入也使“于新思想中产生新思想”这样的良性循环成为可能。

五、结束语

中国的高等教育应从习明纳的进化中汲取经验,认识到其为高等教育及全世界其他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习明纳进行认真的研究。我们或许不能一下子吸收习明纳的全部思想,但可以参照它的进化途径,首先普及,慢慢丰富其内涵,使这种在西方进化了数千年的教学形式能够真正在中国扎根,与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和理念相结合,逐步改造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些陈旧的思维观念,使之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习明纳”,令其为我所用,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建立新的功绩。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东校区大学发展研究院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