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域性建筑材料对当建筑营造的适宜性探析

地域性建筑材料对当建筑营造的适宜性探析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5 14:05:05 点击: 推荐访问: 地域性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员年终工作总结

摘要:不同的时代背景、意识形态,对社会客观存在都会产生一定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是对社会存在的必然反映。现代技术与设计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引发了一些列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玻璃、金属、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在社会工业化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出现对立、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时,不同领域的众多学者,并对当下现代化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生态问题作出积极的回应。在重塑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下,“生态设计”成为了当下建筑师设计与创作的重要理念指导。传统乡土材料自身的弊端,在新技术的指导下优化材料性能、承优排劣,适应现代设计的需求。

关键词:地域性;乡土材料;适宜性

1 承扬传统工艺技术

历代建筑形式与施工工艺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偶然存在的,而是取决于建筑所处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与工程结构,技术工艺与建筑材料、建筑造型之间存在互相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先进的技术工艺与新兴材料为建筑理念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使建筑空間组合更为灵活、多变,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地域性自然环境因素对建筑营造的制约因素逐渐被削弱,传统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受材料性能与技术因素的制约,逐渐成为成为抽象化的符号性元素,被新材料、新技术所代替。

在技术革新的潮流中,为了增强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以追求“新”的设计理念是不可取的。在物质层面中,自然环境问题、气候问题、能源问题以及精神层面中,由于城市同化现象所带来的地域感缺失等一系列下,“生态性”、“地域性”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建筑与技术分题报告中指出:建筑技术的交流促进东西方美学、哲学观念的相互交流,东方古建筑技术上的发掘,深化了东方建筑哲学、美学对世界的影响;技术是适应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手段,技术的表现力,更主要的来自建筑创作、哲学和正确对待技术的美学观念。地域性传统建筑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立足地域自然地域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的基础上,保留传统文化要素,改善传统材料与技术工艺的不足,在材料改进与技术革新的同时,做到地域建筑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延续地域文脉。

2 与现代材料的重组与碰撞

土、木、砖、石、瓦、作物秸秆等乡土材料,一方面,作为生态性、经济性两方面因素的物质载体,遵循了可持续、可再生、绿色环保的“生态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作为最早的地域性传统建筑材料,更代表了一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地域建筑存在与发展的文脉和符号,具有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两方面的价值意义。

在地域建筑营造过程中,正确处理新型现代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的关系,通过对两种材料的组合与碰撞,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又不失现代感的地域性现代建筑。

2.1 红砖与钢材

传统建筑,经过时间的洗礼,饱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其所在阶段的时代特征,具有符号性和标志性的社会存在意义。作为传统建筑材料,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重作用下,红砖呈现静谧、纯粹和时代的沧桑感。在与具有现代感锈迹斑斑的钢材发生材料组合时,材料形式的对比、质感的对比以及肌理的对比,既有视觉的碰撞感,又有色调和谐统一的稳定感。在尊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设计元素,营造出独到的艺术表现效果。

2.2 毛石与玻璃

毛石与玻璃两种建筑材料在存在形式、质感、色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可认为是所有建筑材料中对比性最强的两种。玻璃材料的物理属性赋予它清透、模糊、若隐若现等多种特性,给人一种轻盈通透、清冷的感觉。在材料质感方面,玻璃光滑、细腻、可视性强与原生态、质地粗糙的毛石组合,碰撞出一种清透、孤冷与凝重、奔放并存的美学效果。在地域性传统建筑的营造中,毛石的自然生态属性赋予建筑深厚的人文属性,光洁清透的玻璃赋予建筑时尚、清新的现代感。

2.3 木材与石块

作为最早被应用于建筑的传统材料,木材、石块是在自然的孕育下产生的,与自然环境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无论是建筑外墙表现还是内部空间使用,木材与石块在质感、色彩、形状以及材料肌理表现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即鲜明又柔和的对比关系。木材细腻、温润、给以温暖、舒适的心理感受,在与粗糙、浑厚的石块组合相对比时,木材显得更为柔和与亲切,石块则显得更为粗犷、厚重,两者在对方的相互映衬下,不仅增加了材质本身的艺术表现,同时蕴含了一种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

3 生态性可持续理念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以及在自然资源逐渐匮乏的当下社会,节能环保、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逐渐时代的主题。

乡土材料源于自然,在其加工使用的过程中,以物理变化为主,不涉及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其他化学物质,因此符合生态可持续、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理念。生态建筑设计是吴恩融教授的研究方向之一,他以最大程度的原生态绿色建筑为宗旨,通过研究利用当地传统建造技术以及当地易得的乡土材料,发展和延续当地地域性的建筑施工工艺,增强当地居民继承和保护传统工艺的意识,从而推广和建造适合于甘肃当地的具有低成本的生态建筑模式。

4 小结

传统乡土材料作为地域建筑营建的物质媒介,一方面是对传统材料与施工技术的传承与弘扬,体现了材料的历史文脉性;另一方面,融入了人文情感因素,是人对地域场所精神的心灵寄托。传统材料虽不能直接适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但是其使用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材料质感的感受以及独到设计手法的应用,营造出既有地域文化内涵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地域性建筑,适宜性的处理好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以及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立勋,杨茂川.后现代主义的文化与设计[J].装饰,1996,(12):59.

[2]第二十届国际建协UIA北京大会科学委员会编妥会,北京宪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1999.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