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论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5 15:15:08 点击: 推荐访问: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基本实训小结 建筑设计基础实训总结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中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建筑工程设计理念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建筑工程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也更加重视建筑的外观、风格等,而建筑设计对于美学理念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融合成了建筑美学,准确把握住了建筑艺术的审美,从而使现代建筑设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此,阐述了建筑设计美学的意义,分析了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表达,进而探讨了提高建筑设计中对于美学理念的应用水平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学;理念;建筑设计;研究

建筑在出现之初就有了建设设计美学,也就是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不仅仅是居住使用,还对建筑的美观具有很高的重视度。从最初的茅屋到现在的高楼大厦,建筑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建筑设计美学也随之变化。社会物质条件是建筑设计的发展的基础,建筑设计美学也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只是其中包含了更多的人的主观意识,也就是个人创作。当然,这种主观意识上的创作并不是凭空想象,建筑的结构、材质以及空间构造、施工技术等都是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建筑设计美学包括了广义和狭义的美学,其中,广义的建筑设计美学重视突出的美并不是建筑自身,而是立足于更广阔的空间背景,例如建筑周边环境,包括周围的建筑、城市街道等,建筑设计的美感就是基于这种大背景的。而狭义的建筑设计美学主要是突出建筑自身的美观,也就是建筑的外观、造型以及艺术感。因此,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这也给建筑设计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建筑能够通过设计美学展现艺术性以及思想性。

一、建筑设计美学的意义

(一)能够体现政治、文化与经济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也都会随着发展,与以往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变化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建筑风格也不例外,建筑所呈现的特征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建筑设计美学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的特点影响,而建筑设计的审美风格同样也体现着这些因素的主要特点。因此,建筑具有浓重的时代感,随着历史的变现,建筑逐渐成为了见证历史的主要载体,从建筑中就可以分析建筑建造年代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的特点,可以说是时代的缩影。

(二)可以表达社会、科技与审美倾向

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更新和发展。每当社会的科技有了进步,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和材料,建筑中都会逐渐开始应用,设计中也会将这些技术和材料作为重要的内容,而且会通过这些新技术材料展现建筑美学。因此,社会的科技发展使建筑设计者们有了体现美的条件和创造美的动力,而最终的建筑设计作品又是对社会科技以及审美倾向最好的表达。

(三)切实表现建筑的使用与价值取向

建筑的使用价值也是建筑最基本的要求,建筑的造型、外观以及装饰等都具有很高的美观度,但是使用却不方便,实用性较差,那就会使美失去价值。因此,建筑设计美学不仅仅是建筑美观度的展现,也要使建筑具备最基本的实用性,实用性也是建筑设计美学中重要的考虑因素。只有建筑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建筑的美才具有价值,才能够被大众接受。

二、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一)美学规律的协调性

城市中建筑物的设计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城市整体空间中资源环境和人为因素是否能够进行很好的结合,除了要展现建筑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也要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对于美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过建筑设计美学的应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只有遵循美学规律,才能够使建筑设计体现艺术特征。为了使人们对于美学的评价实现统一,就要使建筑设计呈现很高的协调性。现阶段,建筑设计风格呈现多样性,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但是也因为这种多样性使建筑设计的协调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使建筑设计美学有所欠缺。建设设计美学中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使建筑设计的几何性实现统一,这也是建筑设计协调性实现的基础;其次就是建筑设计中要有主次,也就是建筑设计美学中的各种因素需要有重点因素和次要因素;最后就是建筑形状要协调,这样才能够使建筑物的内外结构实现统一。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因素众多,包括外观、色彩、材料等等,建筑设计美学的应用使这些设计因素能够有机融合,不会因为过于重视突出单一因素而造成整体设计缺乏协调性。例如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设计者首先要对色彩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行了解,并且结合建筑物的性质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在突出建筑物功能的同时,与其他设计因素呈现很高的协调性。

(二)美学规律中的均衡性

不同建筑物自身的外观、色彩、高低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实际上这种差异性也是建筑美学中的一大特点。通常情况下,如果建筑物自身的材质比较粗糙,体积也很大,就会给人们一种稳重的感觉。如果建筑物本身体积较小,外觀比较光洁,人们就会感到很轻盈。如果通过建筑设计给人们呈现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得到更良好的感觉是建筑美学重要的目的之一。建筑物给人们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建筑均衡性的影响,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只有保持良好的均衡性,才能够很好体现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建筑物的均衡性表达方式很多,例如可以用对称表达,我国很多古代建筑就比较注重对称,著名的故宫建筑就是利用中轴线设置建筑位置,形成对称,从而体现建筑的均衡性和艺术效果。现代建筑设计中有很多复杂的建筑,这些建筑的对称性表达难度很大,对此可以利用杠杆原理来展现没有规律的建筑物的均衡性特点,凸显建筑物的均衡中心。

(三)美学理念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

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表达能够使自然和精神进行有机的融合,是民族精神体验的展现,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想要实现美学理论和实践二者的完美结合就需要不断提高建筑美学设计的水平。设计师也需要具备很高的水准,能够将美学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在传承中国传统设计美学的同时,能够体现时代的进步。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作品,其体现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作品本身,还能够为城市环境、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做出贡献,同时也体现了创作者的水平和思想。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占有主导地位,设计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对美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对于建筑设计最终作品的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中等级院校相关的美学理念课程已经开设,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课程的深度问题。其深度不足,难以使学习者的设计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除此之外,在于世界建筑设计接轨方面存在不足,提升空间很大,这需要为我国的设计师提供实践机会以及和其他建筑设计师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其加深对美学理念的理解和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相关的知识。

三、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借鉴

(一)提高建筑师的设计水准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前我国建筑设计风格受到世界建筑风格趋同化的很大影响,虽然这种风格在引入初期确实给人一种现代新颖的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对于建筑的艺术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师来说,如何将美学理念完美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具有很大难度,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自身具有很高的专业设计水平,同时对美学理念有较深的理解,能够将各种设计元素灵活应用。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不过我国目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较为缺乏,建筑设计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设计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对于美学理念的理解能够从全方位的角度出发。同时还要对中国古典建设的美学知识充分了解,并且能够从中汲取精华部分,从而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作品中,建造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建筑。

(二)加强美学理念与实践的统一

建筑设计美学的理论知识需要进行实际的设计实践进行验证,这样才能够实现美学理念和实践的统一,对于我国的建筑设计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很多院校都有了美学理念的相关课程,虽然学生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机会,自身的设计水平也就无法提高,对于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因此,建筑设计专业与社会企业可以加强交流,为建筑设计师提供实践机会,在展现其创作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其次,媒体也可以举办相关的活动,例如美学设计大赛、建筑设计栏目等,加强建筑设计美学的宣传,使美学理念与建筑设计能够实现社会共享,加大推广力度,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设计美学的整体发展。

(三)建筑的独特意义与意境之美

现代建筑工程具有众多现代化的功能,能够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追求现代建筑功能的同时,还应该使现代建筑具有精神层面的内容,使人们通过视觉审美感受到建筑的美感以及艺术性。建筑设计能够使建筑创造出独特的意义以及意境,建筑师通过建筑设计作品,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使人们感受到建筑和环境营造出的各种氛围,或庄重或宁静亦或是温馨,这些意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能够使人们的情绪出现波动,沉浸在建筑展现出的意境之美中。建筑的独特象征意义可以通过建筑的对比、色彩以及质感等设计效果進行展现,使建筑具有人性化的艺术形态,同样也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使人们产生愉悦的感觉。

现代建筑工程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人类的发展同样伴随着建筑的发展。建筑设计师需要应用美学理念,使建筑具有完善功能的同时,展现艺术效果,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进而推动建筑设计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良娃,曾鹏.参数化建筑设计中美学观念的演变[J].新建筑,2013,(02):68-71.

[2]冯锐.探讨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5,(11):232.

[3]王超.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37):61-62.

作者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