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意大利建筑师埃塔·索特萨斯的“温泉城堡”、芬兰建筑师马蒂·沙那克塞那豪设计的“舟泊”等等。古人云:“四方谓之天下也。”可见,“四方”一词的概念非常宽广。对建筑学而言,“四方”的意义或许更为特殊,四方当代艺术区走的是一条当代艺术与山水诗意相互对接的路线。
1 四方当代美术馆
斯蒂文·霍尔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是当今国际新一代建筑大师中的代表人物,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最好的建筑师,曾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等数十个奖项。由于地形特殊,他构建的美术馆首层的地形走势形成一定的波浪形,打破了一般美术馆规矩方正的概念。丰富的空间造型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另外,美术馆到处都充满着艺术“玄机”。霍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水墨画中的平行透视法,整个美术馆空间展现出中国早期绘画深邃交错的神秘空间特色。他发掘视角转换、空间层次变化以及广阔薄雾和水域的自然优势,让观众穿行在画面中,转移的视点、空间的层次、围合的庭院、弥漫的雾气和水面,无不充分体现了中国水墨画深层次的神秘感。建筑师对空间和光线的巧妙把握,让观众领悟到建筑抽象的形式美。参观者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欣赏馆内的艺术品和馆外的六朝古都,体现了对于南京古城文脉的延续,使美术馆在亚洲乃至世界的美术馆地图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坐标。具体来说,美术馆由一片平行透视的空间和黑色的竹模板素混凝土墙构成,蕴沐在整个艺术区的入口处,显得纯粹、自然、宁静。素混凝土墙因为自然地形地貌而参差错落,既是作为建筑的基础本身,也是一道雕塑风景线。霍尔的设计理念是“连续的曲折和直行”,即首层笔直的通道逐渐变化成上方轻质结构体中蜿蜒的通道,上层的画廊悬浮在空中,以顺时针方向逐渐展开,最后结束于一处可以眺望南京城的空间。从观景台远眺,南京城的景色尽收眼底,由此构成的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古老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和谐对话。
霍尔巧妙地将建筑物与植被、地形融为一体,还使用了许多环保措施。比如,庭院地面的铺砖是回收来的,是老城区改造时拆除的民国时期的青砖,原来就生长在基地上的竹子被用在素混凝土墙中,只是被染成了黑色;内部采用了地热资源的制冷和供暖,还安装了雨水回收系统;屋顶使用佛甲草等绿色植物,控制主展厅的温度。同时,设计师对于空间和光的研究别出心裁,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成功的建筑范例。一楼的屋顶安装了很多方形天窗,二楼悬浮部分则采用开口更大的落地窗,成功地用光线塑造空间氛围,并且把室外的风景都融入室内。在色彩方面,美术馆只使用了黑和白两种颜色,也给其中展示的艺术品的颜色和纹理提供了合适的背景。霍尔是一位信奉现代主义思想的建筑师,他不满足于建筑过于具体、冷酷的结构表现,努力寻找建筑中难以琢磨的本质。
2 “三合宅”
王澍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公民。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审词指出:“王澍的作品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建筑外表不失庄重威严,又能完美运作,并为生活作息及日常活动创造出一个宁静的环境。”他的作品“三合宅”,里面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的三合院,三面围合一面开敞。开敞的一侧设置了一排竹子,构成了半遮半掩的墙体,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室内空间,充满韵味。屋顶设计舒展轻巧,内部还设有若干可以减轻自重的洞。在清水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上压着草席,使得混凝土印上了细腻的纹理,也采用传统的就地取材的方式,如采用苏州的水磨清砖贴面和切割打磨的大青砖等。房子中间围着一方浅池,水波静静荡漾,再加上庭院深深的烟雨朦胧,让人心驰神往!最神奇的是,竟然有一棵树穿破屋檐,却又觉得与房子无比和谐。这棵树,原先就生长在那里,王澍为了保留那棵树,全然不顾它是否构成对建筑外观的影响,其质朴的设计理念可见一斑。“三合宅”实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创造出“屋在树下,树藏屋中”的独特视觉景观,人们对保护了这棵树的建筑师充满敬意。
专家们评价这是一座有思想的房子,其基本状态是“睡着了”,建筑师引入的“席居”的生活制度,房子与居者同为“梦游者”,充满了人文气息。为了配合房子的风格,“三合宅”内无奢华的装修,采用明式家具。古朴的青砖墙面、实木地板、竹片楼梯,连卫生间的盥洗盆、浴池都用青灰色水泥砌成,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的痕迹。王澍表示:“人们在走进一座建筑时,首先感受到的并非建筑材料。我的作品是有思想的、会思考的,不是简单地“建造”、“建筑应该是一个生命体系。这个房子是我做的中国现代建筑很重要的原型性的房子,在一系列作品中,那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型。”他认为,用什么材料并不是决定建筑成败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建筑中所承载的能够唤起人们回忆的元素。
3 “舟泊”、“水晶拱”及其他
芬兰建筑师马蒂·沙那克塞那豪的“舟泊”,就像一个巨大的青铜器。外表的纹理极其考究,是经过锈蚀处理的铜板,呈现出古老的绿色,临湖一端却是五层高的巨大玻璃墙面,略倾向湖面,非常浪漫。另外,担任普利兹克奖评委的建筑师张永和的作品“水晶拱”,是湖边一座晶莹剔透的婚礼教堂,这个高大的拱形建筑选用玻璃钢作为建筑材料,那些貌似简单的混凝土,特别是用一块块玻璃砖砌就而成的墙体非同凡响,原生态也得到最直接的尊重。还有刘家琨打造的大规模群落式艺术酒店、马清运堪称天外之物的“管业”、张雷用与湖光山色匹配的材料打造的“碉堡”、周恺用体验建筑的理念演绎成生态美学畅想的“归隐”。矶崎新设计的位于山谷环抱之中的会议中心、埃塔·索特萨斯以一贯的“老顽童”笔法勾勒出的融合多功能的休闲中心、戴维·艾德加耶设计的“光盒子”。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漂浮于水面的“流动空间”,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限度进行多种可能的变化,还有路易斯·曼西拉、海福耶·尼瑞克、欧蒂娜·戴克、盖伯·巴赫曼,分别以“佛手”、“千手之作”、“马踏飞燕”和“中国链”为主题,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使前沿科技融入原始的生态系统。人们即使不了解这些“建筑隐士们”在专业领域的响亮名声,只要亲自走进这些神奇的建筑里,也可以颠覆你日常的行为轨迹和生活习惯。四方当代艺术区正是通过大规模的建筑艺术实践,倡导尊重个性、尊重自然的城市文脉和生活方式。
在建筑师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我们发现他们和谐整合与生态重建的设计思想。所有这些美轮美奂的方案不仅代表了他们的最高水平,也预示着中国未来20年建筑科技的发展趋势。许多建筑通过设计引入可回收低能耗新材料、地热制冷加热系统等一系列绿色环保新技术,通过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将建筑物与植被和地形融为一体。难怪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说道:“这次建筑展意义重大,必将载入世界建筑史册。它不仅将促进中国建筑的发展,同时也是国际建筑界空前的盛会,必将对国际建筑界产生深远影响。”开发商给了建筑师们很大的创作自由度。说实话,这样的建筑文化项目并不是所有开发商都愿意去投资的,因为盈利是他们的生命。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4 后记
建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城市中的每一座建筑,都真实地记录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市民的文化素养。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齐聚在南京,用他们的建筑作品,表达出自己对现代建筑的多元性、自然归属性、人文精神和城市之魂的思考。我们相信,其中的价值是不能仅仅用GDP和千篇一律的高楼来衡量的,是对中国快速城市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反思和实践,堪称世界建筑史和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
若干年前,十多位亚洲青年建筑师构建了“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如今,24位世界多国建筑师共同创建了“南京四方当代艺术区”,对于建筑学的学生而言,可以来到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一个建筑乐园里,参观“亚洲版”、“世界版”的建筑实体,通过体验的方式去增进建筑素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尚》和《domes》等国外媒体对这个项目给予了极大关注,称其为“最雄心勃勃的文化项目”,呈现了亚洲乃至全球独一无二的艺术人文景观。这颗藏于深闺人未识的艺术之珠,如今已被慧眼相识。在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湖区,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当代艺术和建筑空间之美,也能脱离城市喧嚣,获得灵魂上的满足感和文化的真实体验。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