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之惑
背景
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建筑总量不断攀升,导致建筑能耗呈急剧上升趋势。
优势
节约建筑主体内的后期运营成本,并籍此提高绩效管理,对物业进行保值增值。
现状
陷入理论与市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博弈,“叫好难叫座”的局面尴尬。
原因
建筑成本、观念滞后、认识误区成绊脚石。
成都首份《绿色建材保温材料分析调查》出炉
2013年7月,《地产商》启动了年度特别调查,针对成都建筑材料市场的细分:绿色建材、墙体保温、防火等相关专业建材领域的现状进行了独家考察调研。并在相关专业机构、设计院的合作下,完成了《成都绿色建材保温材料分析调查》的相关报告。截至2013年10月初,《地产商》杂志共计搜集调查问卷129份,统计有效调查问卷82份,其中约39份调查问卷为记者实地考查记录。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成都大中型主流开发商在建项目,项目遍布大成都范围,调查主体为住宅和商业项目,调查结果如右图:
因部分公司涉及保密原则,此处调查结果略去部分公司具体调查内容,根据《成都绿色建材保温材料分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成都现在主要使用的保温建材约九成为外墙保温技术。
记者调查的某项目工程人员曾调侃:“成都气候怡人,使用内墙保温的情况较少。”因为历史等诸多原因,市面上还有少量开发商未使用最高防火级别;同时,在面对新型绿色建材接纳度调查的同时,大部分开发商表示需要保密,不方便透露,但在是否愿意尝试新材料的同时,直接表达“不愿意”的开发商不到一成,约八成开发商表达了“视情况而定”的态度和意见。
《地产商》杂志不仅为了独家打造《成都绿色建材保温材料分析调查》报告,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还参观考察学习了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相关经验。这次调查报告不但以总结的形式了解了成都近期建筑的墙体保温相关情况,并方向性地总结了成都建材市场对绿色、新型科技建材的反应:不透露具体的绿色建材使用情况,但在私下沟通中,约三成“视情况而定”的开发商表示,对绿色建材行业还心存诸多困惑。
而事实上,我们详细调查的建筑墙体保温材料仅仅是绿色建筑体系的冰山一角。
绿色建筑从建材开始
在我们对于建筑保温材料的市场调查以及对于建筑墙体材料发展深入了解不难发现,墙体保温材料作为建筑构成的重要部分,其生产质量及功能发挥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绿色和生态化的过程中,包含绿色墙体保温材料在内的绿色建筑材料成为建筑节能减排和实现绿色建筑的最有效途径和关键因素。
“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需要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研究中心博士钟辉智这样表示。
——“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我们了解到,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而工信部提出的绿色建材的定义和内涵,是“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本质更安全、使用更便利,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建材是否“绿色”尤为重要
由此不难看出,正如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韦延年指出的,绿色建筑是一个完整的节能环保建筑体系,在这当中,包括墙体材料在内的绿色建材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础,在绿色建筑的评定标准中,建材是否“绿色”尤为重要。
事实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就明确将“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放到绿色建筑评价的控制项中,将“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以及“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等内容放到一般项中,而将“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则作为绿色建筑评价的优选项。
由此可见,建筑材料虽然只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但却决定着建筑是否“绿色”和能否顺利获得绿色建筑的评定。
本土绿色建筑之惑
在如今倡导绿色低碳社会,建筑是否环保节能越来越备受关注和重视。有研究资料显示,由于中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建筑能耗呈急剧上升趋势。有专家表示,如果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建筑及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迫在眉睫。
市场前景:绿色建筑乃大势所趋
世邦魏理仕资产服务部中国区高级董事谭健雄先生表示,绿色建筑是值得推广的。一座绿色建筑对建筑内的主体后期运营有较大的影响,一是可以节约运营成本,对可持续发展、环保和能耗有比较大的贡献;二是,开发商可以籍此提高绩效管理,对物业进行保值增值。
仲量联行能源及可持续发展服务部(大中华区)表示,打造绿色建筑需要通过目标绩效评估,确定能源基准,建立可持续发展基准等,通过物业绿色设计和施工,可持续运营,战略与规划等多方面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有LEED认证、绿色环球认证、中国香港建筑环境评估认证、中国住建部绿色之星认证等认证体系,开发商需要在设计之初确认绿色建筑的体系并根据认证中的要求设计建筑。
与此同时,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韦延年认为,建筑的作用就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空间。而绿色建筑则是在普通建筑的基础之上,强化建筑功能,与此同时走节约资源的路子,将建筑、人以及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高度升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绿色建筑的出现翻开了房地产行业革命的新篇章,绿色建筑的普及是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整个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目标。
市场现状:叫好难叫座
尽管国家大力倡导、专家一致呼吁,绿色建筑在本土乃至全国市场的推广似乎并非一帆风顺,绿色建筑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理论与市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博弈,陷入“叫好难叫座”的尴尬局面。
1)市场环境难规范
对于目前绿色建材及绿色建筑技术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推广,韦延年首先表示,对于目前国家对于材料标准的规定要求,事实上市场上大多数项目仅仅是满足基本要求,有的甚至并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更谈不上绿色建筑标准。韦延年认为,像样的开发商一般都会顺应国家政策,比如一些大型的龙头开发商很早就开始从事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实践。当然,对于还有一些开发商而言,他们知道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他们对于绿色建筑的真正理念并不清楚,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商业噱头而做绿色建筑。
2)产权分散管理难
西南院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研究中心博士钟辉智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后期的管理、运营和维护,对于这一点,像住宅这样的分散产权的建筑来说,很难控制并实现绿色节能技术和设备在后期运行中的功能发挥。正因为如此,绿色建筑在公共类和商业建筑市场更容易实现和推广。
3)认识误区:绿色建筑成本高
“建筑节能肯定是需要投入的,我国在2000年初推行建筑技能技术时,要求建筑节能增量成本不超过土建成本的10%。例如2000元/每平米的土建成本,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最多增加200元”,韦延年表示,如果严格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定标准执行,是很容易获得绿色建筑一星级评定的。事实上,一星级的绿色建筑成本和普通住宅相差不大。对二星标准的绿色建筑,财政部早已发文,将进行50元/每平方的补贴,三星标准的补贴80元。此外,在土地出让金上,政府对绿色建筑一般也有优惠。
4)开发商意识参差不齐
事实上据了解,在大市场的环境下,很多传统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意识还停留在过去,无论是新型环保建材的研发和市场,还是市场大环境的氛围,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接纳并没有普遍化,往往市场概念总是先行,而实际环境却严重滞后,截至2013年10月,成都仅有43座经过认证后的绿色建筑,和一线城市、国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除了开发商客观规模、土地情况、设计要求等不同因素,绿色建筑也和开发商的责任心有关,比如都江堰市李冰中学,虽然是教学建筑,但也是一星级认证的绿色建筑。而品牌开发商近期的大中型新项目,也均为绿色建筑,如万象城、来福士、金牛万达等。而在品牌开发商的带头作用之上,部分中小型开发商在我们的调查中也表达了有修建绿色建筑的未来计划。
成都绿色建筑:港资外资多
目前在成都市场,绿色建筑的认证主要采用了中外两种认证的标准和模式:我国批准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称ESGB,以及美国 “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的绿色建筑认证,即LEED认证。
对于中外两种认证系统,西南院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研究中心博士钟辉智认为,两种认证标准在对绿色建筑评定设定各项标准的同时拥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比如,两者均覆盖了室外环境、节水、节能、节材与改善室内环境五个部分,但中国的ESGB增加了运营管理和优选项,而美国LEED则增加更多了创新与设计的考评。
目前,成都绿色建筑业态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及城南,共计43座不同认证的绿色项目。
截至记者发稿,共有LEED认证绿色建筑27座,ESGB认证建筑14座,主要涉及办公、商业、住宅、综合性等多种类建筑,LEED认证是成都绿色建筑市场上的主流认证,并且基本上都由港资或外资企业所采用。
成都主要绿色建筑体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